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乃辉

作品数:10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细胞
  • 4篇血细胞分析
  • 4篇血细胞分析仪
  • 4篇细胞分析
  • 4篇细胞分析仪
  • 4篇分析仪
  • 3篇聚体
  • 3篇二聚体
  • 2篇蛋白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计数
  • 2篇D-二聚体
  • 1篇蛋白原
  • 1篇血D-二聚体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血友病
  • 1篇血管性血友病...
  • 1篇血管性血友病...
  • 1篇血浆

机构

  • 10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南宁市第一人...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

作者

  • 10篇覃乃辉
  • 6篇周达利
  • 4篇黄慧嫔
  • 4篇覃桂芳
  • 4篇秦立
  • 3篇裴正玲
  • 2篇赖国健
  • 2篇莫志江
  • 1篇谭春艳
  • 1篇邓达治
  • 1篇黄钧
  • 1篇王勇
  • 1篇李伟平
  • 1篇阳文辉
  • 1篇黄作群
  • 1篇周微雅
  • 1篇周莹
  • 1篇秦雪
  • 1篇卢进汇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新医...
  • 2篇广西医学
  • 2篇重庆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内科

年份

  • 4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体对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体在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特发性TTP患者28例,同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血浆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和vWF相关指标。结果 (1)28例特发性TTP患者中有3例患者vWF抗体阳性(vWF抗体阳性组),其余患者vWF抗体阴性(vWF抗体阴性组)。vWF抗体阳性组血浆ADAMTS13抗体均为阴性。(2)vWF抗体阳性组血浆ADAMTS13含量明显低于vWF抗体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3组血浆ADAMTS1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WF抗体阳性组血浆vWF抗体A值明显高于vWF抗体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8例特发性TTP经过血浆置换(PE)后ADAMTS13抗原含量明显升高,vWF抗体A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vWF抗体在特发性TTP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vWF抗体可能通过影响患者血浆ADAMTS13,促进vWF复合物形成,影响疾病发生。
覃乃辉裴正玲周达利秦立黄慧嫔
关键词:自身抗体
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肺癌患者73例(观察组),健康志愿者6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FIB、D-二聚体及AT-Ⅲ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T-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Ⅲ、Ⅳ期患者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高于Ⅰ、Ⅱ期(P<0.05),而Ⅲ、Ⅳ期患者AT-Ⅲ水平低于Ⅰ、Ⅱ期(P<0.05)。结论检测FIB、D-二聚体以及AT-Ⅲ的水平可作为肺癌进展的辅助诊断指标。
覃乃辉周达利秦立黄慧嫔
关键词:肺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
AT-Ⅲ活性与D-D含量变化在不同程度肝损伤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肝损伤患者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与D二聚体(D-D)含量变化。方法选取该院肝癌患者100例(A组),肝硬化患者85例(B组),慢性肝病患者70例(C组),健康体检者76例(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均采用发色底物法行AT-Ⅲ活性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行D-D含量检测。结果肝癌、肝硬化和慢性肝脏疾病患者AT-Ⅲ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D-D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癌Ⅰ、Ⅱ、Ⅲ期比较,肝癌Ⅳ期AT-Ⅲ活性明显降低、D-D含量显著增高(P<0.05);肝癌合并肝硬化失代偿或癌栓患者AT-Ⅲ活性亦降低、D-D含量也显著增高(P<0.05);B、C组患者AT-Ⅲ活性、D-D含量与MELD积分呈显著相关(r=-0.406,0.378,P<0.05)。结论肝脏损伤程度越重,AT-Ⅲ活性越低,D-D含量越高,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及判断肝脏损伤程度提供理论基础。
覃乃辉裴正玲周达利秦立黄慧嫔
关键词:抗凝血酶二聚体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病
URIT-301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2011年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方法使用试验仪器(URIT-3010)和对照仪器(XE-2100和COULTER LH750)分别检测血液样本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血小板(PLT)项目,并计算两者相对误差的绝对值(Se)作为主要有效指标,得出Se的平均值及其95%置信区间(CI),再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规定的容许误差进行比较。结果 WBC、RBC、HGB、MCV和PLT项目的Se平均值的95%置信区间上限均低于SFDA规定的容许误差。结论 URIT-3010等效于对照仪器XE-2100和COULTER LH750。
覃桂芳秦雪莫志江覃乃辉周莹周达利
关键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支原体的检测及药敏情况分析
2011年
目的了解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支原体的感染状况及药敏结果,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支原体分离培养药敏试剂盒对门诊就诊的595例BV患者进行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和体外药敏分析。结果 595例BV患者中解脲支原体(Uu)检出率为45.6%,人型支原体(Mh)和Uu混合感染检出率为6.3%。支原体对12种抗生素敏感性较高依次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四环素、克拉霉素、阿齐霉素。结论BV患者支原体感染率较高,检出率达51.9%,主要以Uu感染为主;Mh对药物敏感度影响较大;交沙霉素为支原体感染敏感度最高的药物;临床诊疗BV应进行支原体的检测及药敏分析,合理应用抗生素。
覃乃辉裴正玲覃桂芳卢进汇
关键词:细菌性阴道病支原体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比对试验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对不同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进行比对试验,以保证多台仪器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方法选择1台参加全国质量评价合格的血细胞分析仪作为参考比对仪器,采用新鲜抗凝血同时在几台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计算校准系数,该系数作为比对仪器新的校准系数对测定仪器进行校正,然后每个工作日随机抽取一份病人新鲜抗凝血,按常规分别在3台仪器进行比对。利用Excel表数据处理和图表功能将不同血液分析仪间的比对结果制成动态分析质量控制图,将系列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达,使数据表示的含意通过图表直接了解数据间的关系和变化趋势。结果测定仪器经与参考仪器比对校正后进入室内质控。测定仪器白细胞等4项指标均在确定的变异范围控制界限内,显示测定仪器性能稳定。通过每日室内质控的实时监控,反映了测定仪器与比参考比对仪器测定结果的一致性。结论通过动态观察当日的工作质量,及时发现偶然误差和仪器的系统误差,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不同血液分析仪之间结果的可比性和相关性,减少了由此而引发的不必要纠纷,有效地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检验报告质量。
周微雅周达利黄作群黄钧赖国健王勇覃乃辉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
血细胞分析仪中未染色大细胞与血涂片间的关系(附221例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了解ADVIA120血细胞分析仪中未染色大细胞与血涂片间的符合情况。方法静脉真空采血,用AD-VIA12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同时涂片进行瑞氏染色,显微镜镜检。结果ADVIA120分类中的未染色大细胞在7%以上时,血涂片大部分可见异常形态的血细胞。结论ADVIA120血细胞分析未染色大细胞比例高时,提示血液病的可能,髓系意义更大。小淋巴细胞性血液病有时未染色大细胞所占的比例不高。
赖国健覃乃辉
关键词:血细胞计数分析仪血涂片
曲线拟合用于4台血细胞分析仪之间的非线性比对研究
2009年
目的利用非线性过程对不同血细胞分析仪之间的结果进行比对研究。方法每天收集5份高、中、低不同浓度水平的病人血液样本,每份样本分别使用Bayer120、CD3500、BC5500和BC30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利用SPSS曲线拟合(Curve Estimation)程序的11种回归模型(包括线性模型)对不同仪器WBC,RBC和HGB项目的测定结果进行拟合。结果所选出的最佳模型的决定系数值均大于0.981(相关系数大于0.990),这使血细胞分析仪之间的方法比对和偏差估计更为准确可靠,且可比对范围更广。结论非线性比对适用于临床检验的方法比对和偏差估计。
覃桂芳谭春艳莫志江覃乃辉李伟平
关键词:SPSS
脑梗死患者血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及抗凝血酶Ⅲ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检测脑梗死患者血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抗凝血酶Ⅲ(AT-Ⅲ)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6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在血常规检测的基础上检测并对比两组血D-D、hs-CRP和AT-Ⅲ(%)的测定结果,分析其与脑梗死程度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血hs-CRP和D-D高于对照组,AT-Ⅲ(%)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T-Ⅲ(%)轻度组高于中重度组,D-D低于中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hs-CRP和AT-Ⅲ(%)与脑梗死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D-D和AT-Ⅲ(%)可能与脑梗死程度有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脑梗死程度。
覃乃辉周达利秦立黄慧嫔邓达治
关键词:脑梗死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
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2009年
覃桂芳覃乃辉阳文辉
关键词: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