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新干

作品数:46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胃癌
  • 11篇肿瘤
  • 11篇细胞
  • 10篇基因
  • 8篇手术
  • 7篇肿瘤坏死因子
  • 7篇转导
  • 7篇坏死因子
  • 7篇基因转导
  • 7篇肝癌
  • 6篇胃癌根治
  • 5篇死因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结
  • 5篇免疫
  • 5篇坏死
  • 4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切除
  • 4篇胃癌根治术

机构

  • 4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3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46篇覃新干
  • 13篇陆云飞
  • 12篇黄源
  • 10篇林进令
  • 9篇陈俊强
  • 8篇陈之白
  • 7篇曾健
  • 7篇罗殿中
  • 7篇解乃昌
  • 6篇陈罡
  • 6篇吴向华
  • 6篇桂小龙
  • 6篇苏传丽
  • 5篇刘金禄
  • 5篇慕光川
  • 5篇廖清华
  • 4篇李杰华
  • 4篇王震
  • 4篇田磊
  • 4篇张海添

传媒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广西医学
  • 2篇微创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腹部外科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蛇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3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RF-BP1基因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ARF-BP1基因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随机分为4组。转染组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包裹技术将100 nmol/L ARF-BP1 siRNA瞬时转染HepG2细胞;脂质体对照组只加脂质体,不加siRNA片段;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siRNA片段;空白对照组不加siRNA片段及脂质体,仅加等量培养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p53、Mcl-1 mRNA相对表达。结果转染组、脂质体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90%±1.40%、3.33%±0.66%、3.05%±0.73%和1.64%±0.12%;转染组与其他组比较,P均<0.01;阴性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均<0.05。转染72 h后,转染组p53、Mcl-1 mRNA相对表达分别为0.29±0.08和0.23±0.04,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的0.63±0.07和0.34±0.02,P<0.01、0.05。结论降低肝癌HepG2细胞ARF-BP1基因表达会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能与其抑制p53、Mcl-1基因表达有关。
覃新干罗殿中吕自力陈罡苏传丽
关键词:肝癌HEPG2细胞泛素连接酶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2008年
覃新干陆云飞黄源解乃昌
关键词: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生物蛋白胶
医用生物蛋白胶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作用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效果。方法51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组2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在手术创面使用生物蛋白胶,未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组2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不使用生物蛋白胶,观察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皮下积液情况,以确定医用生物蛋白胶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效果。结果采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组的第1天引流量和总的引流量分别为(115.04±50.33)ml和(185.20±65.14)ml,与未采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组的(167.31±77.05)ml和(281.54±106.21)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组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为8.00%(2/25)明显低于未采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组的34.62%(9/26)(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能有效减少创面引流量,降低皮下积液,起到预防术后皮下积液的作用,有利于切口愈合。
覃新干陆云飞黄源解乃昌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医用生物蛋白胶皮下积液
p14^(ARF)、ARF-BP1及c-myc 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组织中p14ARF、ARF-BP1及c-myc的mRNA表达及其与临床参数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对52例HCC组织及其中45例相应癌旁组织p14ARF、ARF-BP1及c-myc的mRNA表达丰度进行检测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在52例HCC组织中p14ARF、ARF-BP1及c-myc的mRNA各表达77.0%、77.0%和75.0%,与45例相应癌旁组织(11.1%、20.0%、53.3%)比较,呈高表达.p14ARF、ARF-BP1mRNA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t=2.169,2.087,均P<0.05);而c-myc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无关.p14ARF、ARF-BP1及c-myc的mRNA表达在性别、年龄、AFP、临床病理分级、浸润转移、HBV、包膜等无统计学差异.p14ARF与ARF-BP1、p14ARF与c-myc及ARF-BP1与c-myc的mRNA表达两两成正相关(r=0.565,0.436,0.584,均P<0.01).结论:p14ARF、ARF-BP1、c-myc过度表达可能是HCC发生的早期指标;ARF-BP1过度表达可能是影响HCC发生、发展的关键,干预ARF-BP1可能是治疗HCC的新途径.
覃新干罗殿中吕自力林静苏传丽
关键词:C-MYC肝细胞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胃癌腹腔异常血管术前影像学评估与PET/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研究
黄源刘志明林进令秦朝军覃新干陈之白
通过该研究不但进一步明确了行PET/CT指征,对临床何时选择PET/cT检查有指导性意义。而其,通过PET/CT与MSCT对比研究,进一步显示出PET/CT在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检测及胃癌远处转移灶的检测方面优于多层螺旋...
关键词:
关键词:胃癌术前影像学
RNAi技术抑制HepG2细胞中DcR3的表达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特异性DcR3-siRNA对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的DcR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带FAM荧光标记的针对DcR3的siRNA4条和非特异性siRNA1条,用脂质体转染HepG2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判断转染效果;应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特异性DcR3-siRNA的对HepG2细胞中DcR3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各特异性DcR3-siRNA均能抑制DcR3 mRNA表达(P<0.05),其中以siRNA4的作用更明显,干扰作用达62.9%;将siRNA4转染HepG2细胞,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siRNA4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中DcR3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特异性DcR3-siRNA在体外实验能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
苏传丽罗殿中廖芝玲陈罡覃新干
关键词:DCR3HEPG2细胞
普通外科临床见习带教体会
2006年
覃新干
关键词:临床见习带教大课病例讨论
胃癌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癌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5例行胃癌D2根治术+NO.14v淋巴结清扫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NO.14v组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
刘金禄覃新干利长华陈俊强
关键词:胃癌胃癌根治术
p14~(ARF)、ARF-BP1、c-myc基因与肝细胞癌关系的研究
背景与目的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以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最多见,占90%以上。HCC为世界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为癌症第...
覃新干
关键词:肝细胞癌HEPG2细胞C-MYC
文献传递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25例体会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效果。方法对25例腹股沟嵌顿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取腹股沟区斜切口,探查腹腔,2例行坏死大网膜切除,15例肠管绞窄经松解后血运恢复;处理疝囊后行无张力疝修补。结果本组25例全部治愈,无术后感染发生,7例伤口疼痛需予止痛药处理,阴囊肿胀3例,经局部处理后均治愈,随访4~29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安全、效果好。
桂小龙陆云飞张海添覃新干黄源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嵌顿疝急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