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成像
  • 7篇磁共振
  • 6篇磁共振成像
  • 5篇X线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3篇图像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腰椎
  • 2篇图像处理
  • 2篇囊肿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粥样...
  • 2篇CT诊断
  • 2篇成人
  • 1篇动脉造影

机构

  • 16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青岛大学
  • 1篇青岛市海慈医...

作者

  • 16篇解桂花
  • 5篇徐文坚
  • 4篇王燕
  • 4篇郝大鹏
  • 3篇李绍科
  • 2篇徐子森
  • 2篇孙杰
  • 2篇徐爱德
  • 2篇李晓飞
  • 2篇张霞
  • 2篇段峰
  • 2篇杨祖文
  • 2篇王丽萍
  • 2篇孙磊
  • 2篇刘吉华
  • 2篇郭健
  • 2篇高传平
  • 2篇张仲义
  • 2篇王雪娜
  • 2篇张惠君

传媒

  • 3篇青岛大学医学...
  • 3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疗设备信息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CT薄层重建对正常支气管的显示效果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比较多层CT(MDCT)薄层重建对正常支气管的显示效果。方法对38例正常人分别采用5、3.75、2.5和1.25 mm的MDCT连续薄层重建,比较其对肺段、肺亚段支气管的显示效果。结果2.5 mm层厚MDCT显示的肺段及肺亚段支气管数均高于5及3.75 mm MDCT;5和3.75 mm、2.5和1.25 mm层厚MDCT对肺段及肺亚段支气管的显示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2.5 mm层厚MDCT薄层重建显示肺段和肺亚段支气管效果比较理想。
杨祖文张仲义王燕解桂花李绍科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支气管图像处理
64层CT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用研究
徐文坚陈海松孙杰胡斌张霞李晓飞李绍科郭健孙磊张静解桂花
主要研究内容:1、102例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男68例,女34例,平均年龄58.1(±9.7)岁,平均心率66.4(±11.5)次/分。心率<65次/分(n=43)为Ⅰ组,65-75次/分(...
关键词: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螺旋CT三维成像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2006年
胸腰椎是脊柱损伤中最常累及的部位,在CT应用于临床以前,对胸腰椎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普通X线平片,由于胸腰椎是由多个不规则的脊椎骨上下连接而成,在平片上重叠结构较多,因而普通X线平片对胸腰椎骨折的显示往往不甚理想。尽管常规CT可对胸腰椎进行横断面成像,但其也只是从局部断面的角度对胸腰椎单个椎体进行评价,无法显示胸腰椎的整体改变。螺旋CT三维成像是新近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影像学成像方式,可为医生提供受检部位的直观立体影像,对胸腰椎等复杂解剖部位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收集我院2004年以来进行螺旋CT三维成像的28例胸腰椎骨折病例,旨在阐明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螺旋CT三维成像方法及其临床价值。
李克瑞解桂花王雪娜郝大鹏
关键词:螺旋CT三维成像胸腰椎骨折X线平片脊柱损伤常规CT立体影像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腰椎峡部裂病人12例,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分析椎体滑脱、峡部裂、骨痂、骨赘和纤维组织增生在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重建(SSD)、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建(MPR)的表现。结果MIP、SSD和VR对显示椎体滑脱及峡部裂较好,不能显示骨痂、骨赘和纤维组织增生;MPR显示椎体滑脱、峡部裂、骨痂及骨赘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均较好。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显示腰椎峡部裂及其相关改变效果良好,对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汪贯习高传平解桂花王燕段峰
关键词:腰椎峡部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图像处理
正常成人海绵窦CT和MRI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以断层解剖为依据,研究正常成人海绵窦(CS)不同层面内有关结构的CT和MRI表现。方法50例鞍区及CS正常成人,其中20例同时行MRI冠状和横轴位SET1WI、FSET2WI及SET1WI增强扫描(SET1WIC+);20例行冠状位CT增强扫描(CT-C+);另10例行横轴位CT-C+。分析CS及各种结构的CT和MRI表现、显示率。结果在CT和MRI上,CS形态在各层面表现不一,以冠状位容易观察和比较;CS外、上及后壁为硬膜,FSET2WI可直接显示呈低信号;内壁垂体囊部显示不佳,内壁其余部分及下壁邻骨结构,以CT显示为佳;颈内动脉(ICA)在CT-C+上与CS间隙同时强化,不易分辨,MRI上呈流空信号;CS间隙呈不均匀等T1等T2信号,CT及MRI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CS内神经结构以CT-C+和SET1WIC+冠状位垂体前叶层面显示为佳,CT-C+和SET1WIC+对动眼神经(Ⅲ)、三叉神经眼支(V1)、外展神经(VI)和三叉神经上颌支(V2)的显示率分别为:100%和100%,90%和70%,55%和60%,15%和10%;正常CS内有脂肪组织沉积。结论正常成人CS硬膜壁、CS间隙、窦内ICA、颅神经及脂肪组织等在CT和MRI上各具特征性,MRI能更清楚、详尽显示这些解剖结构。
徐文坚高传平解桂花刘吉华徐爱德
关键词:海绵窦磁共振成像
MRI射频线圈的合理选择与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解桂花徐子森王雪娜
关键词:射频线圈磁共振成像
肠道恶性间质瘤的CT诊断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肠道恶性间质瘤的CT表现。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肠道恶性间质瘤的CT征象,十二指肠2例,小肠4例,累及多节段肠管1例。结果:显示为起源于肠道的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或不规则,平扫密度不均匀者5例,内部见不规则低密度灶,CT值23~42HU,均匀者2例。增强扫描5例肿块呈不均匀增强,CT值27~56HU。肿块内有钙化1例,肝转移2例。结论:肠道恶性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表现为起源于肠道的软组织肿块,可单发或多发,平扫密度多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可有钙化及远隔转移。
杨祖文张仲义刘敏解桂花尤玲
关键词:肠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探讨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FHN)的病理基础、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6 0例 98髋经随访和病理证实的早期 (1980年FicatⅠ~Ⅱ期 )成人FHNMRI影像。结果 :本组 98髋中 ,95髋具有“线样征 ,包括单线征 5 5髋、双线征 2 9髋和三线征 11髋 ,无“线样征”3髋。“线样征”所包绕病灶区可呈脂肪样、脂肪肉芽组织混合样、肉芽组织样和纤维组织样信号。 2 4髋“线样征”内或邻近区显示不同信号的 (类 )圆形病灶。 5 8髋“线样征”远侧区出现异常信号。结论 :①MRI上“线样征”中单线、双线和三线均为坏死组织和正常组织界面的反映 ,是MRI诊断早期成人FHN的特异性征象。②MRI上“线样征”包绕的病灶区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本病病程。
刘吉华高振华徐爱德解桂花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坏死成人磁共振成像
脑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
2006年
目的探讨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脉络膜裂囊肿病人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2例同时行MR增强扫描,5例行CT平扫检查。结果25例均表现为脉络膜裂内类圆形或纺锤形脑脊液信号灶,边界清,周围无水肿。2例增强扫描者均无强化。结论MRI是诊断脉络膜裂囊肿并与其他病变鉴别的重要依据,对于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王丽萍徐文坚王丽华郝大鹏解桂花高红
关键词:脉络膜裂囊肿磁共振成像
CT扫描病儿应用水合氯醛镇静催眠的效果与护理被引量:4
2005年
张惠君解桂花骆平
关键词:水合氯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