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锷

作品数:35 被引量:166H指数:8
供职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腹腔
  • 11篇腹腔镜
  • 6篇直肠
  • 6篇手术
  • 6篇肿瘤
  • 6篇肠癌
  • 5篇修补术
  • 5篇直肠癌
  • 5篇疝修补
  • 5篇疝修补术
  • 4篇血管
  • 4篇直肠癌根治
  • 4篇外科
  • 4篇腹股沟
  • 3篇多层螺旋CT...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直肠癌根治术
  • 3篇治愈

机构

  • 29篇汕头市中心医...
  • 6篇中山大学
  • 3篇汕头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青海大学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35篇谢锷
  • 15篇王小忠
  • 9篇黄耀奎
  • 5篇张晓鹏
  • 5篇彭启全
  • 4篇温思齐
  • 3篇吴骏
  • 3篇洪伟勤
  • 3篇翁泽生
  • 3篇叶欣
  • 3篇林祥伟
  • 2篇廖文鹏
  • 2篇林桂兴
  • 2篇王小忠
  • 1篇季刚
  • 1篇柯斌
  • 1篇洪鹰
  • 1篇余江
  • 1篇张健
  • 1篇郑楚发

传媒

  • 5篇广东医学
  • 4篇医师在线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中华疝和腹壁...
  • 2篇腹腔镜外科杂...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 2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比洛芬酯在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
2020年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在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0例行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C三组,各30例。A组于麻醉前15min静脉注射5ml(50mg)氟比洛芬酯注射液,B组于术后疼痛时静脉注射5ml(50mg)氟比洛芬酯注射液,C组于麻醉前15min静脉注射5ml生理盐水。比较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后出血量、肛门排气、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的术后出血量少于C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C组,A组的住院时间短于B组及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术后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B组与C组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部为6.7%、3.3%、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给药前、术后24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h,A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B组及C组,B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A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B组及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加速康复外科中具有一定的医疗效应。
郭芹香张晓鹏谢锷林振礼范喜城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加速康复外科
全腹腔镜下圆形吻合器与直线切割闭合器行食管空肠吻合疗效对照研究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对比圆形吻合器和直线切割闭合器应用于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全胃切除术后全腹腔镜消化道重建的胃癌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圆形吻合器吻合组(圆形吻合组)90例,直线切割闭合器吻合组(直线吻合组)134例。结果直线吻合组在消化道重建时间方面用时更短(47.4 min vs.52.3 min P=0.015),两组在出血量、近切缘及重建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在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半流饮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1.1%vs.11.9%,P=0.849)。结论圆形吻合器和直线切割闭合器应用于全胃术后全腹腔镜下消化道食管空肠重建安全可行,直线切割闭合器方式在消化道重建时间方面具有优势。
冯兴宇王伟臧潞李子禹臧卫东朱甲明梁峰张健燕速余江武爱文季刚樊林尤俊王宽谢锷向军赵曦李勇
关键词:腹腔镜胃切除术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显示胃癌患者供胃动脉的价值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分析68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腹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 ltislice Sp iral CT Angiog-raphy,MSCTA)检查的结果,探讨该检查在胃癌根治术前后显示供胃动脉解剖的诊断符合率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E64排L ightSpeed VCT,对68例患者进行MSCTA检查,显示供胃动脉、肿瘤血供以及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经MSCTA检查,发现68例患者中供胃血管正常的有62例(91.2%),解剖发生变异的有6例(8.8%)。全部患者于胃癌根治治疗中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发现供胃血管正常的只有61例(89.7%),解剖发生变异的有7例(10.3%)。其术后的诊断符合率为98.5%(67/68)。结论 MSCTA检查在显示供胃动脉解剖和变异上有较高的符合率,通过对患者术前进行MSCTA检查,用以正确评估肿瘤血管及周围组织结构的信息,有利于对胃癌进行定位及分期诊断,对手术方案的选择、制订以及患者的处理有重要影响。这对提高转移淋巴结的清扫率;防止因缺乏了解而误伤变异血管及误伤某些组织或器官提供了保障;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增加手术的安全和准确性,对指导手术的顺利完成,提高患者的根治水平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谢锷翁泽生王小忠黄耀奎
关键词:胃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对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治愈率的临床思考(附28例报告)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方法选择1994年6月至2004年6月10年间重症急性胰腺炎28例,全部病例均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入院前后均经B超和(或)CT检查证实胰腺明显肿大,胰周积液,腹水等。治疗上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当胰腺坏死组织尚未发生感染时以综合措施保守治疗,一旦有继发感染出现即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非手术治疗16例(占57.1%),手术治疗12例(42.9%)全组治愈23例(82.2%),死亡5例(17.8%),其中非手术组和手术组治愈率分别为87.5%(14/16)和75%(9/12),死亡率分别为12.5%(2/16)和25%(3/12)。结论对于SAP的治疗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且在手术后对不同个体可能存在的合并症、并发症,以及原有的并存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才能更好地提高SAP的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
吴骏温思齐谢锷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治愈率
优化超声刀与电刀的综合使用在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比单独/综合使用超声刀(UHS)和高频电刀(HFE)在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对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的影响,以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汕头市中心医院)213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综合应用UHS和HFE组(A组),单独应用UHS(B组)和HFE(C组)各71例。在腹腔镜下行TEP手术。对各项临床资料、术中及术后早期及远期随访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三组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术后早期及远期的并发症、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EP术中单独/综合使用HFE和UHS均是安全有效可行的,综合使用HFE和UHS,优化其各自长处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并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
谢锷王小忠林桂兴黄耀奎张晓鹏黄楚君
关键词:疝修补术超声刀高频电刀
血清IL-1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血清IL-17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1d及术后7d不同时段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55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A组)、术后1d(B组)、术后7d(C组)血清中的IL-17浓度,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术前、术后不同时段的变化。结果 A组、B组血清IL-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组血清IL-17浓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IL-17表达水平明显低于A组与B组(P〈0.05),B组血清IL-17浓度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肿瘤神经束侵犯有关(P〈0.05),T4b患者IL-17浓度明显高于T1~3、T4a患者(P〈0.05),低分化患者IL-17浓度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P〈0.05),Ⅲ期患者血清IL-17浓度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有肿瘤神经束侵犯患者IL-17浓度明显高于无侵犯患者(P〈0.05)。IL-17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及脉管有无侵犯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 IL-17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其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张晓鹏王小忠彭启全谢锷
关键词:IL-17结直肠癌
剖析县域医共体建设的五个难点
2021年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一直是新医改的重要任务。作为强基层的重头戏县域医共体建设,也成为了医疗改革政策中强基层的重大举措。那么,医共体建设难不难呢?难在哪呢?县域医共体是指在卫生主管部门领导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的一种组织管理模式。
江家欣谢锷叶欣邱卫黎
关键词:卫生主管部门医疗卫生资源新医改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接受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资料、术后恢复和随访资料。结果最终纳入376例患者,一期缝合组339例,留置T管引流组37例。与T管引流组相比,一期缝合组的手术时间[(120.0±39.1) min比(165.8±49.9) min],总住院时间[(10.4±5.2) d比(14.8±6.0) d]、术后输液天数[(4.5±2.8) d比(8.9±4.6) d]及术后住院时间[(5.1±3.2) d比(9.9±4.8) d]缩短,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2%比16.2%)及总费用[(20334.1±8013.2)元比(23762.0±6776.4)元]降低(P<0.05)。 T管引流常用于术前总胆红素水平高、存在阻塞性黄疸、胆道感染或胆总管扩张明显的患者。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安全、可行,腹腔镜下胆总管一期缝合更具微创优势。
郑楚发王小忠黄耀奎谢锷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T管引流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汕头市中心医院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的100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分为腹腔镜手术组(LR组,63例)和开腹手术组(OR组,37例)。LR组直肠前切除(Dixon)术44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Miles)术19例;OR组Dixon术26例,Miles术11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术前1d和术后第1、3、7天血浆VEGF水平。结果LR组术后患者血浆VEGF水平均缓慢上升,至术后第7天时VEGF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O.01):OR组术后第1天VEGF水平即较术前明显升高(P〈O.05)。LR组与OR组在术前1d和术后第1天VEGF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但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OR组VEGF水平显著高于LR组(均P〈O.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血浆VEGF水平的短期影响较小。
谢锷王小忠林祥伟黄耀奎洪伟勤彭启全陈浩鑫谢德金廖文鹏
关键词:直肠肿瘤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 Arg194Trp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结直肠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 Arg194Trp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按照制定的检索策略,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关数据库,收集有关XRCC1 Arg194Trp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结直肠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并从纳入文献中提取相关数据,以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应用Stata12.0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Meta合并,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本Meta分析共纳入11项病例对照研究,累积病例2710例,对照3567例。根据各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不同的模型进行合并效应量。在等位基因比较(T vs C)[OR(95%CI)=1.18(1.01-1.39),P=0.036],纯合子比较模型(TT vs CC)[OR(95%CI)=1.39(1.02-1.90),P=0.038],显性模型(CT/TT vs CC)[OR(95%CI)=2.24(1.78-2.82),P<0.001]以及隐性模型(TT vs CT/CC)[OR(95%CI)=1.23(1.02-1.49),P=0.030]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发表偏倚评估均未见明显偏倚。结论在中国人群中,携带突变等位基因T或突变纯合子TT的人群罹患CRC的风险有所升高,而在显性遗传模型中,携带有CT/TT基因型的人群其CRC的易感性明显升高。
黄盛鑫周军李英儒彭启全谢锷王小忠
关键词: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肿瘤易感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