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梁 作品数:16 被引量:38 H指数:4 供职机构: 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MICA基因与器官移植及前景 被引量:2 2008年 MICA基因(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chain-related gene A)是MIC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Tom’Spie的研究小组于1994年首先报道了这种MHC-Ⅰ类相关基因家族。MIC是位于MHC-Ⅲ类基因区长度为的2MB的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包括MICA、MICB、MICC、MICD、MICE、MICF和MICG,其中MICA及MICB为功能基因,其余为假基因。MIC基因与经典MHC-I类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分子结构与经典MHC-Ⅰ类分子有30%的同源性,但功能不同。国外大量临床实验及研究表明,在兼顾经典HLA配型的同时,如果MICA基因亦匹配,器官移植后受体生存率将明显提高。 贺梁 董光龙关键词:MICA MHC 纳米碳引导下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纳米碳引导下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7年5月至2011年1月共有7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在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35例)和开腹组(38例),腔镜组在纳米碳引导下行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腔镜组手术平均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数目、肿块距下缘距离及远端切缘阳性数等方面相差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患者胃肠道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引导下腹腔镜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安全、可靠及手术创伤小的优点,近期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进行摸索与研究。 史衍辉 夏璐 南林 闫兵 张军 贺梁 张永久关键词:直肠肿瘤 腹腔镜 纳米碳 mcl-1特异性siRNA对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肝癌分子靶向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肝癌相关基因mcl-1在肝癌增殖及凋亡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拟探讨mcl-1特异性siRNA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HepG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有效的mcl-1特异性siRNA序列,体外转染HepG2细胞;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和MTT实验检测mcl-1特异性siRNA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Annexin V/PI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mcl-1特异性siRNA对HepG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发现,mcl-1特异性siRNA能够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P<0.05),MTT实验提示转染mcl-1特异性siRNA 24 h、48 h、72 h后,HepG2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下降(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发现,转染mcl-1特异性siRNA后Annexin V+/PI-细胞百分率显著增高(P<0.01),提示mcl-1具有促进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Mcl-1蛋白具有促进肝癌细胞增殖,抑制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这种分子特性符合肿瘤靶向治疗的要求,Mcl-1可能成为肝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张巍 刘国东 贺梁 周文平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 增殖 凋亡 小干扰RNA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样分子等位基因与活体小肠、肝、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供、受者间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样分子(MICA)等位基因匹配率与小肠、肝、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对收集的4例活体小肠移植供、受者血液标本及组织病理切片,5例活体肝脏部分移植供、受者及6例活体肾脏移植供、受者血液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HLA配型,针对MICA基因最常见的8个基因型13个等位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检测,统计供、受者间等位基因匹配率,并分析其与临床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结果所有移植病例供、受者HLA配型均为半相合状态。供、受者间MICA等位基因匹配率较高者(〉6/13),其受者显示出相对较轻的临床、病理排斥反应及相对较长的生存时间。而供、受体间MICA等位基因匹配率较低者(≤6/13),其受者则显示出相对较重的临床及病理排斥反应,生存时间亦较短。结论活体小肠、肝、肾移植中供、受者间MICA等位基因的匹配率高低与移植后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强度间存呈负相关,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 贺梁 季刚 董光龙 王为忠 陶开山 张更 张玉海 金伯泉关键词:器官移植 小肠移植 肾移植 等位基因 腹膜后多发巨大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一例 2012年 患者 男性,58岁,因“右中腹疼痛1周”于2011年6月28日入院,患者无发热、腹胀、恶心、呕吐。体检:腹不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中腹可见半球状隆起,直径120mm,与周围脏器关系不明确,有压痛。 贺梁 韩茹 王志文 南林 张永久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 腹膜后 多发 周围脏器 蠕动波 利用蜂蜜处理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回顾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证明利用蜂蜜换药能够明显促进普通外科术后感染切口的愈合。方法:将我院2010-01~2012-11共计102例腹部及会阴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例按照换药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进行术后常规清创换药,不使用任何添加成分;试验组54例常规清创换药后于感染切口灌注蜂蜜或填塞浸润蜂蜜的纱布。结果:试验组的切口愈合速度、愈合外观、切口清洁程度及所需换药次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统计分析具有差异性(P<0.01)。结论:蜂蜜作为普外科多类手术后感染切口的辅助换药,可以有效促进感染切口愈合。 贺梁 王江 李丹 舒嘉伟 张永久关键词:普外科手术 蜂蜜 切口感染 癌基因Src在骨肉瘤细胞侵袭伪足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癌基因Src在体外培养骨肉瘤细胞侵袭伪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构建Src sh 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在HEK293T细胞中包装慢病毒,感染HT-1080骨肉瘤细胞,经嘌呤霉素加压筛选,获得稳定沉默Src基因的骨肉瘤细胞系HT-1080-sh Src;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基因沉默效率;采用原位明胶酶谱法检测侵袭伪足形成;采用侵袭小室实验检测下调Src基因表达对HT-1080细胞侵袭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稳定沉默Src基因的骨肉瘤细胞系HT-1080-sh Src及对照细胞系HT-1080-shluc,经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与对照细胞系相比,HT-1080-sh Src细胞中Src基因表达下调3倍以上;下调HT-1080细胞中Src基因表达能显著抑制HT-1080细胞侵袭伪足形成及其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能力;下调Src基因表达能显著抑制骨肉瘤细胞侵袭力。结论:癌基因Src参与调节骨肉瘤细胞HT-1080侵袭伪足形成,促进肿瘤侵袭、转移。 张巍 韩磊 光洪德 刘国东 贺梁 周文平关键词:骨肉瘤 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3 2007年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独立的一类间叶性肿瘤。它被认为是起源于星型胶质细胞干细胞。最近10年,GISTs已经从组织发生不明确的胃肠道间叶细胞肿瘤变成了定义明确的,具有独特的临床、形态学、超微结构、组织发生和分子特性并因此可以实现靶向治疗的一类肿瘤。 董光龙 贺梁关键词:胃肠间质瘤 星型胶质细胞 间叶性肿瘤 GISTS 间叶细胞 超微结构 成人骶尾部畸胎瘤31例手术分析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 探讨成人骶尾部畸胎瘤的手术入路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 1990~2004年共实施经会阴部骶尾部或腹骶联合切除成人骶尾部畸胎瘤31例,其中经会阴部、骶尾部入路切除14例,腹骶联合入路切除骶尾部畸胎瘤17例。结果 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29例,1~15年,除4例因恶性畸胎瘤出现腹膜后及肺转移,3年内死亡,其余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 两种手术入路均安全可行,具体手术入路选择及术中注意事项根据肿瘤位置及毗邻脏器、骨性关系决定,术前增强CT是决定手术入路的关键检查,最终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 史衍辉 张永久 夏璐 闫兵 贺梁腹部肿瘤根治术后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治疗对全身炎症反应的临床影响 2013年 目的 总结腹部肿瘤规范化切除及清扫术后深静脉血栓(DVT)防治经验的同时,探讨不同方案对于术后全身炎症反应(SIRS)的影响.方法 对548例接受腹部肿瘤规范化切除及淋巴结清扫病例术后以不同方案应用低分子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丹参注射液防治血栓.回顾分析各组治疗方案对术后全身炎症反应几个重要指标的影响.结果 以术后5d内三项客观检验数均值:C-反应蛋白≥3 mg/L,降钙素原≥0.25 ng/ml,白细胞计数>12×109/L作为阳性指标;以两项临床监测数值:体温> 37.8℃,腹腔引流液多于50 ml为临床观察阳性指标.经统计分析,不使用低分子肝素组患者与使用低分子肝素的另两组在术后全身炎症反应指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当日使用低分子肝素组患者与推迟使用低分子肝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临床观察发现,推迟使用低分子肝素的第3组体温升高病例数减少且不会增加腹腔引流液量.结论 术后当日起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丹参注射液,术后第3天起加用低分子肝素不但对于预防腹部肿瘤根治术后DVT发生的效果较佳,且可以有效减少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 贺梁 王江 南林 林海 张永久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全身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