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艳华

作品数:60 被引量:1,374H指数:24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经济管理
  • 9篇建筑科学
  • 9篇历史地理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社会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6篇乡村
  • 16篇城市
  • 13篇城市群
  • 11篇长株潭
  • 10篇长株潭城市
  • 10篇长株潭城市群
  • 9篇城乡
  • 5篇影响因素
  • 5篇土地利用
  • 5篇乡村聚落
  • 5篇聚落
  • 5篇快速城市化
  • 5篇城市化
  • 4篇地理
  • 3篇地理学视角
  • 3篇一体化
  • 3篇韧性
  • 3篇生活质量
  • 3篇农村
  • 3篇开发区

机构

  • 58篇湖南师范大学
  • 8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国土资源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湖南城市学院
  • 1篇山西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科学出版社
  • 1篇山东财经大学

作者

  • 60篇贺艳华
  • 44篇周国华
  • 25篇唐承丽
  • 14篇周国华
  • 8篇谭雪兰
  • 5篇范曙光
  • 4篇肖路遥
  • 3篇李莉
  • 3篇彭鹏
  • 2篇曾山山
  • 2篇何胜
  • 2篇朱翔
  • 2篇陈妍
  • 2篇毛克彪
  • 2篇吴国华
  • 2篇邓新忠
  • 2篇肖国珍
  • 2篇张洁
  • 2篇于思远
  • 1篇易纯

传媒

  • 7篇地理研究
  • 6篇地理学报
  • 5篇经济地理
  • 4篇地理科学进展
  • 4篇人文地理
  • 4篇热带地理
  • 4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地理科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省政法管...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国土资源导刊
  • 1篇才智
  • 1篇西部人居环境...
  • 1篇高教学刊
  • 1篇可持续发展

年份

  • 3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8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2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核心指标纵向传导研究——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核心指标纵向层级传导作为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内容,对市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及规划统筹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指标传导研究不充分、不精细等问题,遵循“核心传导指标选择→指标传导技术逻辑构建→情景模拟预测”的研究思路,以常德市为例研究其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市→县(区)”的核心指标传导。结果表明:(1)基于“指标全域总量预测—指标空间布局模拟—指标分区分类传导”的传导技术逻辑,通过SD与GeoSOS-FLUS模型的耦合集成利用,可有效实现市级国土空间规划核心指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科学传导。(2)构建“人—地—业”协调的常德市国土空间利用SD模型,预测获得2035年市域核心指标总量,相应国土利用综合效益达12994.25亿元,相比2018年提升207.75%。(3)从指标传导结果来看,2035年常德市各县(市、区)社会经济类指标除常住人口规模指标外均保持增长趋势,边界类指标实现“只增不减”,用地类指标变化各异,但总体契合常德市主体功能区建设方向,核心指标传导结果符合实际。
崔树强周国华贺艳华彭焕智毕方泽
关键词:SD模型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山区县域脱贫稳定性评价被引量:29
2019年
脱贫稳定性研究可为增强扶贫成效的可持续性与扶贫政策的针对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该文以湖南省山区贫困县安化县为案例地,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界定了"脱贫稳定性"的概念,从自然、经济、能力和生活条件4个维度构建脱贫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计算方法划分农户脱贫稳定性等级,并进一步揭示脱贫稳定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提出提高脱贫稳定性的科学路径。结果表明:1)坡度和收入水平指标的权重分别为24.88%和14.61%,是影响安化县脱贫稳定性的主导因素,而义务教育保障和营养状况指标权重分别为13.60%和10.91%,故发展能力不足是脱贫不稳的根本原因;2)安化县脱贫稳定性整体较好,脱贫较不稳定的农户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山陡坡地区,脱贫稳定性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3)提高脱贫稳定性的建议包括: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改善区域性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空心村整治等优化乡村聚落布局。
王富珍周国华唐承丽唐承丽彭鹏谭雪兰
关键词:农村可持续生计空间分布特征
城市群地区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理论初探被引量:50
2017年
城乡一体化的空间组织是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城乡空间组织过程与状态,主要通过促进城乡主体的互动以及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的高效配置与有序流动,来建构城乡社会经济生态空间联系与相互作用秩序,以实现空间结构的优化与空间功能的提升。城市群地区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其城乡一体化的空间组织较一般区域更为复杂。城市群地区多中心、高密度、强流动和网络化的特征决定了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形态的网络化、空间组织尺度的层级性、空间要素流动的多向性、空间组织效应的叠加性、空间组织功能的多样性;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的内容涉及城乡物质空间的建构、城乡要素系统的优化配置、城乡主体行为范式的确立、城乡地域功能的整合提升等四个方面;"集聚与扩散"、"冲突与均衡"、"协同与共生"三大机理,彼此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城市群地区城乡一体化的空间组织优化;复杂网络与多智能体的集成分析可以有效诠释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的过程与机理。
贺艳华周国华唐承丽谭雪兰陈征范曙光
关键词:城市群
紧凑城市理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07年
在对紧凑城市理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中,提出了“以高密度开发为准则、重视城镇建设用地内涵挖潜,以分散的集中为引导、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以混合用地模式为指导、优化各类用地的空间组合,以和谐舒适为目标、合理安排基础设施用地”的规划思想。
贺艳华周国华
关键词:紧凑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内涵及测度——以湖南省为例
2023年
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如何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与扰动,保持系统稳定性、可持续性,成为高新区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文章引入韧性理念,探讨了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内涵、特征,运用适应性循环理论分析其演化过程,从抵抗力、吸收力、恢复力和转型力4个维度构建其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TOPSIS方法,以湖南省46家高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时空格局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是系统受到扰动后,维持原有特性、原有功能和进一步成长的能力,具有复杂性、动态演化性、尺度关联性和可调节性等特征。2)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在内外部环境的作用下不断演化,呈现出开发、存储、释放、更新4个阶段,并与所在城市、区域以及内部企业共同作用,构成多尺度嵌套的自适应循环。3)2012―2020年湖南省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不断提升,应对扰动的能力持续增强,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从各维度指标看,转型力增长幅度最为明显,其次是吸收力和抵抗力,恢复力增长幅度最小,成为系统整体韧性提升的短板;空间格局上,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韧性较高的高新区集聚在长株潭城市群地区以及岳阳、郴州、常德等城市,较低的分布在湘西地区,近年来,空间分异程度逐渐缩小。
唐承丽宋关东周国华贺艳华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生态系统
我国农村聚居演变驱动机制及态势分析
周国华贺艳华唐承丽曾山山肖国珍
基于地理学视角的乡村生活质量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8
2018年
提高生活质量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一直是国内外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等不同学科关注的热点课题。近年来乡村生活质量相关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并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国内外基于地理学视角的乡村生活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生活质量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形成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调控与优化等方面内容。从理论研究、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对国内外乡村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进行述评,并展望了地理学研究框架下乡村生活质量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的方向。
戴柳燕周国华周国华唐承丽贺艳华
关键词:乡村生活质量地理学
基于空间污染管控的城市群主体空间关系诊断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城镇群空间资源的短缺与空间开发的无序成为当前中国城镇群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空间污染管控与防治成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借鉴景观生态指数理论与方法,构建规模结构诊断指数...
贺艳华周国华唐承丽朱翔何胜涂蕾许均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
我国中部地区农村聚居现状及调控模式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本文在中部六省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基础上,结合50个村529份问卷调查数据,从聚居形态、聚居空间、聚居功能、聚居主体以及聚居设施等方面对中部地区农村聚居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论显示:中部地区农村聚居密度不均,规模各异,形态多样,总体分布较散;住宅占地面积较大,一户多宅现象明显,农户集中居住意愿强;生产生活形态多样化趋势开始出现,"劳务输出+传统农业"型村庄依然占主体;农户兼业行为增加,幸福感增强,但新型社会问题显现;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公共服务有待完善。针对其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四种适宜的农村聚居调控模式,即转型升级模式、整治更新模式、保护控制模式、迁并转移模式,并深入比较分析了各类型模式的调控主体、调控对象、调控机制、调控路径差异,认为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农村,应选择适宜的农村聚居调控模式,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贺艳华唐承丽周国华李莉张洁曾山山
构筑中部地区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被引量:4
2022年
中部地区地处中国内陆腹地,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枢纽地位。中部地区崛起取得显著成效,但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如何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崛起,构筑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是当前中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第24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协调发展论坛就此进行专题研讨,普遍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国家战略导向,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要尊重自然与经济规律,国家战略规划布局应从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向“差异化+系统化”转型。中部地区要以“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为骨架,积极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发挥城市群对中部地区的鼎托作用,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强化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南昌都市圈等核心支撑作用;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能源、电力、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水安全管理;补齐农业短板,推动乡村振兴,形成城乡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朱翔何甜何甜张国友戚伟张国友
关键词:中部地区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