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睿

作品数:13 被引量:83H指数:4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佛山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腰椎
  • 4篇骨折
  • 3篇腰椎间盘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手术
  • 3篇突出症
  • 3篇椎间孔
  • 3篇椎间盘
  • 3篇椎间盘突出
  • 3篇椎间盘突出症
  • 3篇椎体
  • 2篇胸腰段
  • 2篇腰段
  • 2篇引流
  • 2篇入路
  • 2篇术后
  • 2篇椎间孔入路
  • 2篇下肢
  • 2篇疗效

机构

  • 13篇佛山市第二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佛山市中医院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邓睿
  • 6篇魏人前
  • 5篇林志勇
  • 5篇郭涛
  • 3篇黄凯
  • 1篇陈志城
  • 1篇林焕杰
  • 1篇靳安民
  • 1篇凌晨
  • 1篇刘幸清
  • 1篇胡旭东
  • 1篇曹兴海
  • 1篇谭波
  • 1篇谢景开
  • 1篇杨志明
  • 1篇曹正霖
  • 1篇梁肖霞
  • 1篇李逸群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观察评价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46例于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另取46例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对照组)行单纯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6~12个月,观察手术疗效及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s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手术优良率为25例(54.3%),实验组为39例(84.8%),后者显著优于前者(P<0.05)。对照组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老年胸腰段脊椎柱骨折采取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显著,内固定失败率低,可在临床推广试用。
郭涛魏人前邓睿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胸腰段脊椎骨折
不同植骨材料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观察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植骨材料在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的9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椎间融合材料不同分成3组,各32例。A组使用自体骨,B组使用同种异体骨,C组使用BMP人工合成骨,比较3组的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神经功能。结果 A组和C组6、12个月后的椎间隙高度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12个月后的植骨融合率、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2个月后的植骨融合率、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人工合成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和自体骨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林志勇魏人前郭涛邓睿
关键词:植骨材料腰椎滑脱症
猪小肠黏膜下层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复合培养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小肠黏膜下层细胞外基质材料免疫原性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是构建单一结构工程化组织的较好支架材料。目的:观察体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猪小肠黏膜下层复合培养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分离纯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其接种前用红色免疫荧光标记,然后将第2代已标记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在猪小肠黏膜下层上。结果与结论:①组织学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上复合培养1周时细胞呈单层生长,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示均匀红色荧光,复合培养2周细胞呈多层生长,并显示更密集的红色荧光。②扫描电镜观察:复合培养2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于材料表面并伸展;复合培养1周,小肠黏膜下层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胶原覆盖;2周后细胞在材料上已大量增殖形成融合,细胞连接紧密,细胞分泌大量基质,并分层。表明小肠黏膜下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魏人前曹兴海邓睿杨志明谭波靳安民
关键词:小肠黏膜下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
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及独立危险因素。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连续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为对象,选取其中胸腰段脊柱骨折作为研究目标,收集临床资料、下肢静脉彩超、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统计分析DVT发生率及独立危险因素,以下肢静脉彩超诊断DVT,怀疑肺栓塞者行胸部CTA。结果:共纳入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160例,有下肢DVT形成31例(19. 4%),肺栓塞1例(0. 6%)。分析显示,D-二聚体升高、高龄、肥胖、完全性脊髓损伤和合并糖尿病是本人群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下肢DVT形成的发生率较高。D-二聚体升高、高龄、肥胖、完全性脊髓损伤和患有糖尿病是本人群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肖隆艺文晖龙曹正霖禤天航邓睿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脊髓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
糖化血清蛋白在预测下肢创伤性骨折病人近期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糖化血清蛋白(GSP)在预测下肢创伤性骨折病人近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29例下肢创伤性骨折病人(骨折组),根据病人预后分为2个亚组,有效组104例,无效组25例;另选6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3组的血清标本,检测GS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原(PCT)水平,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GSP与炎症介质的相关性。以GSP≥400μmol/L为临界值,将129例病人分为2个亚组,其中GSP≥400μmol/L组45例,GSP<400μmol/L组84例,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骨折组GSP水平为(451.4±12.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9.7±10.8)μmol/L(P<0.01),3项血糖指标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无效组GSP水平为(673.2±24.8)μmol/L,有效组为(299.0±7.1)μmol/L,有效组GSP水平显著低于无效组(P<0.01),Hb A1c水平低于无效组(P<0.05),但FPG和2h P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病人炎症介质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无效组病人炎症介质水平显著高于有效组(P<0.01)。骨折病人GSP与hs-CRP、TNF-α、IL-6、PCT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GSP≥400μmol/L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44%,明显高于GSP<400μmol/L组的4.76%(P<0.01)。结论:下肢创伤性骨折病人存在GSP水平的改变,且其改变与IL-6、TNF-α等炎症因子及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对评估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林志勇魏人前邓睿陈志城
关键词:下肢骨折糖化血清蛋白炎症介质预后
经皮椎间孔镜下不同分型与PELD手术疗效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不同分型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ELD)手术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11月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均行PELD治疗,依据椎间孔镜下观察到的腰椎间盘及其和神经根的关系,将LDH分为压迫型、瘢痕型、钙化型与侧隐窝狭窄型等4种类型。比较不同类型的手术相关指标、腰部及下肢疼痛改善情况、功能受限改善情况、手术疗效。结果4种分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压迫型、钙化型患者腰部VAS改善率显著高于瘢痕型与侧隐窝狭窄型(P<0.05),压迫型、瘢痕型、钙化型患者的下肢VAS评分改善率高于侧隐窝狭窄型(P<0.05),而压迫型、瘢痕型、钙化型三者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压迫型、钙化型的ODI指数改善率显著高于侧隐窝狭窄型(P<0.05);4种分型的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压迫型、钙化型较高,分别为92.68%、94.44%,瘢痕型优良率一般(80.95%),侧隐窝狭窄型较差(62.50%)。结论PELD治疗LDH的效果与经皮椎间孔镜下分型有关。压迫型、钙化型进行PELD治疗后的腰痛及下肢放射痛均显著改善,且功能恢复情况及疗效均较优;瘢痕型下肢放射痛得到有效改善,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疗效良好,但腰痛症状改善程度不佳;而侧隐窝狭窄型疼痛症状改善情况、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疗效均差于上述三者。
林志勇肖隆艺林焕杰郭涛邓睿黄凯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围手术期使用常规剂量氨甲环酸对TLIF术中及术后失血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常规剂量氨甲环酸的使用对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术中及术后失血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对2018年1月至12月间初次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行TLIF的99例患者进行病例对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实施TLIF前15min及术后16h内均给予静脉药物点滴。观察组药物为氨甲环酸(TXA),对照组为等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单次给予TXA的剂量为1000mg。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浓度及术后第5天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6h的引流量、术后17~40h的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围手术期使用TXA可减少术后伤口引流量,减少了术后失血,从而减少术后贫血发生的机率,同时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邓睿肖隆艺郭涛林志勇
关键词:氨甲环酸术后引流量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断裂跟腱术后感染伴皮肤缺损被引量:8
2014年
背景:跟腱位置表浅,皮肤血供较少,开放性损伤后污染较重,难以彻底清创,修复后易发生感染及局部皮肤缺损、肌腱外露,传统换药治疗效果不佳。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跟腱断裂术后感染伴皮肤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09至2012年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跟腱断裂术后感染、皮缘坏死患者,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5-65岁;跟后皮肤缺损4 cm×5 cm-7 cm×6 cm。经过扩创、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感染控制后,跟后皮肤缺损采用自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随访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13例患者移植皮瓣均成活,创面均获得一期愈合。随访9-14个月,移植皮瓣无继发坏死、感染,皮肤质地及弹性良好,蒂部无明显臃肿。随访后6个月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显示优良率为90%。提示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有效控制感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为跟腱外露提供了良好的覆盖,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佳,局部无明显瘢痕挛缩,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魏人前邓睿黄凯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跟腱皮肤软组织缺损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再手术治疗的方法,为改善患者预后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接收的59例椎间盘摘除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接收的348例行椎间盘摘除术后未复发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将5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复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A组(30例)采用全椎板切除术联合横突间植骨术,B组(29例)采用全椎板切除术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优良率。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是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椎阃盘突出类型、椎间盘突出位置不是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病程、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是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P〈0.05),而手术时间不是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优良率为53.3%,B组为82.7%,两组的治疗优良率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48,P=0.025)。结论对于年龄≥50岁、病程≥4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慎重选择手术治疗方法,对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危患者,应该加强监护,对于再手术治疗患者,加强术前检查、术中操作,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郭涛魏人前邓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手术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高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分析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不同手术入路在高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21年6月因高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该院行椎间盘摘除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以椎间孔入路(PETD)的方式行摘除术,观察组以椎板间入路(PEID)的方式行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取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86.67%)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2,P=0.317);观察组手术用时为(61.79±16.2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72.45±17.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7,P=0.017);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为(8.15±4.91)次,明显少于对照组(25.73±9.1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96,P<0.001);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的VAS、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硬膜损伤、复发、神经根痛觉过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的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均能有效改善高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具有安全、创伤小等优点,效果确切,但椎间板入路方式手术用时、透视次数及安全性明显优于椎间孔入路方式。
林志勇肖隆艺邓睿李希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入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