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兴菊
- 作品数:24 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双能量CT扫描技术在肝脏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总结双能量CT扫描技术在肝脏方面的应用。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双能量CT扫描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及肝脏弥漫性病变两方面的运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双能量CT扫描技术可以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及肝脏恶性肿瘤病变行局部治疗后复发灶的检出率,有助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恶性病变的分期,且可较准确地定量肝脏铁和脂肪的含量,间接测量肝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论双能量CT扫描技术可以提高CT扫描技术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
- 王齐艳郑兴菊曲亚莉黄子星宋彬
-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病变肝脏弥漫性病变
- 一种放射科用影像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放射科用影像固定装置,包括安装板、框架、透光板、压杆、固定板、活动槽、拉杆、活动杆以及灯管,安装板固定在框架上端面后侧,框架上端面前侧设置有固定机构,框架前端面装配有透光板,框架上端面中间位置固定有固定...
- 刘宗才王骋郑兴菊
- 文献传递
- 一种放射科防护门结构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放射科防护门结构,包括铅板、滑块、安装板、树脂纳米铅板、转盘、螺纹杆、轴承、液压缸以及支撑架,所述防护外壳内部前侧安装有铅板,所述铅板后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后端面装配有树脂纳米铅板,所述防护外壳上...
- 徐睿郑兴菊王楠竹
- 文献传递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为了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的临床、CT及病理资料。23例患者中,女21例(91.3%),男2例(8.7%)。最常见症状为腹部不适伴钝痛12例(52.2%),其他包括体检发现胰腺包块9例(39.1%),恶心呕吐2例(8.7%)。1例女性患者共有2处病灶,24例肿瘤中,位于胰头6例(25.0oA),胰颈3例(12.5%),胰体8例(33.3o.4),胰尾7例(29.2%);肿瘤最长径2.1~20.1cm,平均6.4cm;9例以实性成分为主(37.5%),10例囊、实性成分比例相仿(41.7%),5例以囊性成分为主(20.8%)。9例患者的病灶伴钙化(39.1%)。2例患者的病灶伴出血(8.7%)。1例患者伴肝内胆管扩张(4.3%)。1例患者出现肝转移(4.3%)。CT增强扫描24例肿瘤实性成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其强化程度不及正常胰腺组织,囊性成分各期均未见强化。24例镜下见假乳头状结构以及出血、坏死或囊性变。总之,SP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反映其病理特征,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郑兴菊谭显政伍兵
- 关键词:胰腺肿瘤实性假乳头状瘤X线计算机
-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RI检查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随机选取45例肝脏肿瘤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MRI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查率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5例肝脏肿瘤患者共检出病灶46个,多层螺旋CT检出病灶42个(91.30%),MRI检出病灶44个(95.65%),两组检出率比较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MRI检查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准确率较高,安全性佳,有利于患者及时诊断和治疗,两者联合应用可以为肝脏肿瘤鉴别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 周厚滴陈杰郑兴菊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MRI检查肝脏肿瘤
- 一种放射科用检查床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放射科用检查床,包括转动布、减速马达、第一支撑架、从动转动柱、链条、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主动转动柱以及第二支撑架,检查床上端面左侧装配有减速马达,减速马达后侧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后端面连接有主动转动...
- 郑兴菊王骋王楠竹
- 文献传递
- 成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肠粘连、巨十二指肠症一例被引量:2
- 2012年
- 患者男,45岁。腹胀、腹痛1年,外院治疗效果不佳就诊。体检:消瘦,腹部膨隆,全腹紧张、无压痛、反跳痛,左上腹可闻及振水音。
- 谭显政赵爽郑兴菊王成龙伍兵
- 关键词: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肠粘连成人腹部膨隆左上腹
- 成人急性缺血坏死性小肠炎并肝-门静脉积气1例被引量:1
- 2020年
- 患者男,50岁,因“腹痛、腹胀进行性加重1天,伴高热”入院。查体:全腹膨隆,肌紧张,上腹部散在压痛、轻度反跳痛及,扣诊呈鼓音,震水音阳性,肠鸣音减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8.44×109/L,血小板803.0×109/L,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173.86 mg/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腹部CT平扫见肝外周、包膜下2 cm内枯树枝样积气,肠系膜上静脉积气(图1A、1B);小肠肠腔扩张、积气、积液并散在液气平征象,肠壁间多发气体密度影(图1B、1C).
- 李小海郑兴菊曾献春
- 乳腺专用γ显像的肿瘤/正常组织比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学的对比研究
- 2020年
- 目的探讨乳腺专用γ显像(BSGI)的肿瘤摄取半定量方法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临床病理学的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女性IDC患者,年龄30~76(53.2±13.1)岁。患者术前均行BSGI检查,通过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对BSGI图像进行视觉评分。根据BSGI的阳性结果,将肿瘤与正常组织放射性比值(TNR)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阳性与阴性结果的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多组病理亚型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和Pearson积差相关性分析明确TNR与组织病理学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84例IDC患者BSGI诊断为阳性75例,灵敏度为89.3%(75/8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t=4.13,P<0.01)、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χ^2=5.04,P=0.005)、病理组织学分级(F=11.05,P=0.034)、孕激素受体(PR)表达(χ^2=3.12,P=0.041)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简称Ki-67)指数(χ^2=16.20,P=0.008)的差异对TNR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的病理危险因素有肿瘤长径≥2 cm、腋窝淋巴结转移和PR阴性(OR=2.186、1.673、0.420,P=0.004、0.047、0.032)。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NR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较差(r=0.353,P=0.004);与Ki-67指数呈中度正相关(r=0.452,P=0.014);与PR Allred评分呈负相关(r=−0.364,P=0.026)。结论BSGI的高TNR与乳腺癌病理不良因素相关,TNR可作为乳腺癌预后评估的有价值的预测指标。
- 马海彦谢光友张莎莎郑兴菊刘江勇王荣品
- 关键词:乳腺肿瘤病理学
- 第3代双源CT肝脏灌注平均时态图像在肝癌诊断中的可行性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肝脏灌注平均时态图像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贵州省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确诊为肝癌的患者22例,所有患者行CT灌注成像(CTP)检查,提取3~5期最佳动脉期/门静脉期图像进行融合重建,相应得到平均动脉期时态(mean temporal arterial,m TA)图像/平均门静脉期时态(mean temporal portal venous,m TPV)图像,并与常规动脉期/门静脉期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1)图像质量:CTP图像的肝脏(动脉期)、门静脉(动脉期)和肝脏(门静脉期)的图像噪声(SD)值均低于常规增强图像(P<0.05),CTP图像的主动脉(动脉期)、门静脉(动脉期)、主动脉(门静脉期)和门静脉(门静脉期)的信噪比(SNR)值均高于常规增强图像(P<0.05),CTP图像的主动脉(动脉期)的对比噪声比(CNR)值高于常规增强图像(P<0.05)。(2)图像质量主观评价:CTP图像的主观评分(包括图像噪声、图像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均高于相应常规增强图像(P<0.05)。(3)诊断效能:CTP图像与常规增强图像均能显示所有的肝脏病灶,CTP图像对肝脏富血供和乏血供病灶的图像诊断质量均高于常规增强图像(P<0.05)。结论从肝脏CTP原始图像上提取融合得到的m TA/m TPV图像的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CTP成像可用于"一站式"成像检查,无需另加做常规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检查,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余鑫郑兴菊王玉权王玉权唐滢张小勇王荣品
- 关键词:CT灌注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