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微

作品数:25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皮肤
  • 4篇梅毒
  • 3篇蛋白
  • 3篇细胞癌
  • 3篇鳞状
  • 3篇鳞状细胞
  • 3篇鳞状细胞癌
  • 3篇P-STAT...
  • 3篇P-AKT
  • 2篇单个核细胞
  • 2篇蛋白激酶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药物
  • 2篇皮肤科
  • 2篇皮肤鳞状细胞
  • 2篇皮肤鳞状细胞...
  • 2篇周期
  • 2篇周期蛋白

机构

  • 23篇遵义医学院附...
  • 3篇遵义医学院
  • 2篇杭州市第三人...
  • 1篇遵义医学院第...
  • 1篇宁波市妇女儿...

作者

  • 25篇雷微
  • 14篇陈永艳
  • 13篇袁伟
  • 6篇李路
  • 6篇熊琦
  • 5篇沈孟奇
  • 5篇边可
  • 4篇杨莹
  • 4篇陈晓红
  • 4篇黄洋
  • 3篇胡洁
  • 3篇罗丽
  • 2篇方杰
  • 2篇陈华
  • 2篇但翠娟
  • 2篇张更建
  • 2篇刘玉娟
  • 2篇徐小容
  • 2篇袁刚
  • 1篇陈永艳

传媒

  • 1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遵义医学院学...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贵州医药
  • 1篇大医生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2011年全...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泛昔洛韦、薄芝糖肽治疗带状疱疹9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泛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水疱干涸结痂、疼痛缓解、疼痛消失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泛昔洛韦、薄芝糖肽治疗带状疱疹起效快,疗效显著,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罗丽雷微胡洁
关键词:单磷酸阿糖腺苷泛昔洛韦薄芝糖肽带状疱疹
Graves 病并胫前黏液性水肿1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女,21岁,双小腿暗红色斑块4个月,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6个月。皮肤科情况:双小腿下半部前外侧见大片浸润性淡红色斑块,左侧:约12cm×20cm大小,右侧:约10cm×18cm大小,局部坚实肿胀,加压无凹陷,毛孔粗大呈橘皮样外观,局部毳毛旺盛粗黑,对称性分布。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毛囊角栓,表皮突变平,真皮明显增厚,胶原纤维广泛分离,少量炎症细胞浸润,阿新蓝染色阳性。诊断:Graves病并胫前黏液性水肿。
沈孟奇陈永艳袁伟雷微李路
关键词:GRAVES病胫前黏液性水肿
疣状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和毛母质瘤1例被引量:2
2013年
患者女,13岁。右侧躯干黑褐色斑块13年,出现皮下结节5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肥厚;病变从表皮深入真皮可见囊样凹陷,可见高柱状细胞及断层分泌及大量浆细胞浸润;真皮深层可见嗜碱性细胞、影细胞及过渡型细胞。诊断:疣状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和毛母质瘤。目前仍在随访中。
李路陈永艳袁伟方杰雷微张鑫
关键词:疣状痣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毛母质瘤
别嘌醇致药物超敏综合征1例
2018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18岁,服用别嘌醇后面颈部、躯干红斑、丘疹伴痒10天入院。1月前患者因“继发性高尿酸血症”服用别嘌醇降尿酸治疗23天,10天前面颈部、躯干出现红斑、丘疹,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过敏性皮炎”,予以抗过敏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病情无好转,2天前上述皮疹增多,面部红斑基础上出现丘疱疹,丘疱疹破溃糜烂、渗出,部分结痂,呈蜜黄色痂壳,面颈部高度非凹陷性肿胀,睁眼困难,咽部有梗阻感,躯干、四肢红斑、丘疹逐渐增多,瘙痒剧烈,伴呼吸不畅。门诊以“药疹”收入院。患者既往7月前于我院结核科明确诊断“继发性肺结核”,予以“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盐酸乙胺丁醇胶囊”规律抗痨治疗,2周后因“药物性肝炎、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予以“水飞蓟宾胶囊、苯溴马隆胶囊”对症治疗,否认既往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雷微陈晓红杨莹熊琦
关键词:药物超敏综合征别嘌醇利福平胶囊抗过敏治疗面部红斑盐酸乙胺丁醇
转录因子T-bet/GATA-3在早期潜伏梅毒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2017年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bet/GATA-3在早期潜伏梅毒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0例早期潜伏梅毒患者、20例早期显性梅毒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bet和GATA-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1)潜伏梅毒组T-bet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显性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显性梅毒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潜伏梅毒组、显性梅毒组、正常对照组之间GATA-3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潜伏梅毒组T-bet/GATA-3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显性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显性梅毒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T-bet、GATA-3mRNA相对表达量与血清RPR滴度之间无相关性(r_s=0.19,r_s=0.10,P均>0.05)。结论 T-bet/GATA-3表达失衡可能在早期潜伏梅毒免疫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与转录因子T-bet低表达有关。
边可雷微熊琦徐小容陈华吴璇陈永艳
关键词:潜伏梅毒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GATA-3
Mini-CEX在皮肤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Mini-CEX在皮肤科实习中临床实践教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1月在我院皮肤科实习的26名美容及临床专业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由4名专业培训过的教师(高年资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进行实习带教,实习周期为2周。利用Mini-CEX评估系统进行4次测评,比较入科、出科时的教学效果。结果共完成评估155人次,平均每人接受为(5.96±0.56)次测评,平均用时(20.36±3.45)min,反馈平均用时(8.26±1.58)min。入科与出科时实习生各项目的得分为[问诊能力:入科(3.00±1.36)分vs.出科(7.35±0.96)分,t=13.069;查体能力:入科(3.65±1.07)分vs.出科(5.35±1.41)分,t=9.297;临床诊断:入科(3.96±1.16)分vs.出科(5.46±1.55)分,t=6.009;治疗方案:入科(4.46±0.97)分vs.出科(6.58±1.04)分,t=6.606;操作能力:入科(3.31±1.46)分vs.出科(7.12±0.93)分,t=10.346;沟通能力:入科(4.15±0.86)分vs.出科(5.62±1.27)分,t=5.718;整体评价:入科(4.11±1.01)分vs.出科(6.50±1.25)分,t=11.071],出科时较入科时各项评估指标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Mini-CEX评估体系在皮肤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
杨莹陈晓红杨英晏文罗丽胡洁贾常莎雷微
关键词:皮肤科教学
面部黄瘤病伴尿崩症及高脂蛋白血症1例
患者女,47岁。面部黄色斑块、结节伴口渴、多饮、多尿16余年。皮肤科情况:面部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黄色斑块,鼻梁、眶周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质硬。实验室检查:血脂示:总胆固醇6.29 mmol/L(参考值0-5.17 m...
雷微陈永艳张信江袁伟熊琦
关键词:黄瘤病尿崩症高脂蛋白血症
文献传递
早期潜伏梅毒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转录因子Foxp3 mRNA的表达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Foxp3在早期潜伏梅毒免疫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例早期潜伏梅毒患者和32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早期潜伏梅毒患者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为(4.99±3.53),其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13±0.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其与血清RPR滴度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转录因子Foxp3的高表达可能在早期潜伏梅毒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李路沈孟奇陈永艳雷微边可
关键词:梅毒FOXP3MRNA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急性痘疮样糠疹合并结节性血管炎1例
2011年
患者女,26岁。全身丘疹3月,四肢结节伴疼痛10天。皮损为圆形丘疹,表面有鳞屑覆盖,周围绕以红晕,以四肢明显,部分丘疹中心萎缩凹陷;左前臂、双小腿伸侧散在红色皮下结节,有压痛感。组织病理示:①小腿丘疹:表皮内见基底细胞灶性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可见血管外红细胞。②小腿结节:皮下脂肪组织内见一大血管破坏,周围脂肪小叶弥漫性炎细胞浸润。诊断:急性痘疮样糠疹合并结节性血管炎。
雷微陈永艳袁伟黄洋
关键词:结节性血管炎
皮肤鳞状细胞癌皮损中p-Akt,p-Stat3,CyclinD1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细胞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2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p-Akt,p-Stat3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图像分析技术测量细胞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并分析三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SCC组中p-Akt、p-Stat3和CyclinD1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NOM)组(P<0.01);p-Stat3、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与SCC不同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p-Akt在SCC不同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的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kt与CyclinD1的表达,p-Stat3与CyclinD1的表达及p-Stat3与p-Akt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1,0.502,0.698,P<0.05)。结论 1SCC中存在p-Akt、p-Stat3和CyclinD1蛋白的高表达,三者可能在S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p-Stat3在SCC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
雷微陈永艳袁伟但翠娟李路沈孟奇
关键词:皮肤鳞状细胞癌磷酸化蛋白激酶B细胞周期蛋白D1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