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茜茜
- 作品数:33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年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代谢组学在心脏性猝死鉴定中的应用前景及展望被引量:1
- 2021年
- 在猝死案例中,心脏性猝死的预防及猝死发生后死因鉴定一直是难点问题。因此,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研究和法医病理学鉴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代谢组学逐渐发展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热门领域,检测生物体液的“代谢指纹”可以为疾病早期诊断、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发掘等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就心脏性猝死的研究现状以及与心脏性猝死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疾病代谢组学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分析代谢组学在心脏性猝死鉴定中的应用前景。
- 谷祯牛佳佳安国帅杜秋香曹洁靳茜茜王英元孙俊红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代谢组学心脏性猝死
- 血清蛋白芯片表达谱在DVT疾病法医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 2021年
- 目的利用蛋白芯片技术获取人体和大鼠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组与对照组血清蛋白表达谱的蛋白峰差异,探讨蛋白表达谱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为DVT临床和法医学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DVT患者和正常人(n=10)的血清样本,获得血清蛋白芯片表达谱。建立标准化SD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大鼠被随机分为DVT组和对照组(n=10),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获得各组血清蛋白表达谱;采用SIMCA-P 14.1软件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模型和Python软件的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模型对人体和大鼠数据进行判别分析。结果DVT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蛋白表达峰存在差异,OPLS-DA模型对DVT组和对照组准确判别,R^(2)X=0.631,R^(2)Y=0.928,Q^(2)=0.796;动物模型DVT组与对照组的血清蛋白表达峰亦存在差异,OPLS-DA模型可以将DVT组和对照组准确判别,R^(2)X=0.735,R^(2)Y=0.953,Q^(2)=0.900;人体和动物模型血清中共有8个分子量相似的血清蛋白峰,RF算法模型准确率为100%,人体预测准确率为65%。结论蛋白芯片技术可以快速获取DVT人体和大鼠血清蛋白表达谱,建立OPLS-DA模型和RF模型能对DVT组和对照组进行分类预测分析,为DVT疾病诊断和法医学鉴定提供新的辅助方法。
- 田英杰靳茜茜王一飞李健王贵明牛蕾蕾曹洁杜秋香王英元孙俊红
- 关键词:法医学
- SHAP分析指导的早期损伤时间可解释推断模型构建
- 2024年
- 目的 为解决损伤时间推断模型法医实践性不强、可解释性缺乏的问题,应用SHAP算法构建特征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为损伤时间推断提供新策略。方法 基于前期发现与骨骼肌损伤时间密切相关的35个基因相对表达量,利用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MLP)、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LightGBM(LGBM)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4种算法构建损伤时间推断模型。应用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算法对模型进行基因特征重要性排序,剔除冗余特征,比较并获得损伤时间推断最优模型。基于SHAP的局部解释对最优模型提取到的基因特征进行了个性化评估和分析。结果 经过SHAP特征筛选后,MLP算法表现最佳。仅用15个基因特征,就能准确预测损伤时间段为4 h~12 h、16 h~24 h、28 h~36 h、40 h~48 h,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9。SHAP结果显示与损伤时间推断最相关的基因是Fam210a。局部分析进一步揭示了Fam210a基因的高水平表达有助于增加4 h~12 h的预测概率;Rae1基因的高水平表达有助于增加16 h~24 h的预测概率;Tbx18基因的低水平表达有助于增加28 h~36 h的预测概率;Tbx18基因的高水平表达有助于增加40 h~48 h的预测概率。结论 MLP结合SHAP构建的损伤时间推断模型能准确预测损伤时间。此外,使用SHAP可解释器能够更好的理解模型中特征基因对模型预测的贡献度,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损伤时间奠定基础。
- 吕慧敏刘明锋靳茜茜张艺博安国帅杜秋香王英元孙俊红
- 关键词:法医病理损伤时间推断机器学习模型
- 3种甲苯胺蓝异染肥大细胞方法的比较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比较3种甲苯胺蓝异染肥大细胞方法的应用性。方法采用甲苯胺蓝水溶液与高锰酸钾配比染色(方法一)、甲苯胺蓝酒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配比(方法二)、甲苯胺蓝水溶液染色、冰醋酸分色(方法三)3种方法对人和小鼠肺组织冰冻切片进行染色,比较染色结果、并评价方法稳定性及实用性。结果方法一染色肺组织切片,结果切片蓝色背景清晰,肥大细胞胞质内紫红色颗粒鲜明,与背景蓝色对比度高,易辨识,且多次重复染色效果稳定;方法二及方法三肺组织的蓝染背景、和肥大细胞胞浆颗粒的紫红色染之间的对比度均不及方法一清晰,稳定性亦次之。结论甲苯胺蓝水溶液与高锰酸钾配比染色法异染肺组织冰冻切片,结果清晰、操作简便且稳定性好,适合在相关检验中选用。
- 郭相杰许素军廖慧丹靳茜茜张皓月高彩荣王英元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甲苯胺蓝肥大细胞冰冻切片
- 药物过敏性休克死亡者体内类糜蛋白酶的表达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类糜蛋白酶在药物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10例死因确诊为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患者为研究组,排除过敏性休克、冠心病、海洛因中毒及颅脑损伤这4类疾病死亡者1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上述两组肺组织进行类糜蛋白酶染色。Olympus BX61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进行图像采集,Image pro图像分析系统对所采集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肺组织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阳性颗粒计数,研究组8.50±1.74,对照组0.95±0.42,研究组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其表达量在死后48 h内无明显变化。结论肺组织中类糜蛋白酶的表达有望作为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诊断的一种辅助指标。
- 郭相杰闫学斌靳茜茜张皓月高彩荣王英元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过敏性猝死类糜蛋白酶免疫荧光
- 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的骨骼肌早期损伤时间预测方法
- 本发明涉及法医学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的骨骼肌早期损伤时间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大鼠不同损伤时间的骨骼肌样本,获取骨骼肌损伤修复相关基因表达量;三种基分类器的预测模型,将三种基分类器的预测概率...
- 李娜党丽虹李健冯娜梁芯瑞安国帅任康杜秋香曹洁靳茜茜孙俊红
- 蛋白质芯片检测技术结合多维统计方法推断死亡时间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利用蛋白质芯片检测技术结合多维统计方法分析骨骼肌组织的蛋白质变化,进行死亡时间推断。方法大鼠颈椎脱臼处死后置于16℃环境中,提取死后不同时间点(0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d和9 d)骨骼肌的水溶性蛋白质,获取相对分子质量为14000~230000的蛋白质表达谱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OPLS)进行数据分析,构建Fisher判别模型及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对大鼠死亡时间进行分类预测。另外收集不同死亡时间的人体骨骼肌蛋白质表达谱数据,通过热图和聚类分析观测其与死亡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大鼠骨骼肌蛋白质谱峰随死亡时间呈一定的时序性变化。PCA结合OPLS判别分析结果显示,除死后6 d、7 d和8 d外,各死亡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Fisher判别分析,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准确率为71.4%,外部验证准确率为66.7%;BP神经网络模型分类预测结果显示,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准确率为98.2%,外部验证准确率为95.8%。经聚类分析,人体骨骼肌蛋白质表达在死后4 d与死后25 h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蛋白质芯片检测技术可快速、准确、高重复性地获取死后不同时间点大鼠和人体骨骼肌相对分子质量为14000~230000的水溶性蛋白质表达谱,建立基于多维统计方法的多种死亡时间推断模型,有望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张旭东姜垚如梁芯瑞田甜靳茜茜张小红曹洁杜秋香孙俊红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死亡时间蛋白质芯片蛋白质表达谱FISHER判别分析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 基于代谢组学双平台的人体深静脉血栓诊断模型的构建
- 本发明临床医学诊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代谢组学双平台的人体深静脉血栓诊断模型的构建。主要获取GC‑MS和LC‑MS两种平台深静脉血栓患者和健康人体小分子代谢谱;PLS‑DA及t检验筛选差异性特征;差异特征二级谱与在线数...
- 安国帅李荣其曹洁李健王亮亮靳茜茜杜秋香孙俊红
- 一种推断大鼠骨骼肌挫伤程度和损伤时间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法医学领域,具体是一种推断大鼠骨骼肌挫伤程度和损伤时间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检测11个mRNA和microRNA在待测样本中的相对表达量,然后代入挫伤程度模型,判段待测骨骼肌样本为未损伤、轻度挫伤还是重度挫伤,...
- 党丽虹李娜李健卢晓军仁康杜秋香曹洁靳茜茜孙俊红
- 62例心源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猝死(sudden unexpected natural death)是由于机体潜在的疾病或重要器官急性功能障碍导致的意外的突然死亡。猝死者身体往往貌似"健康",预先没有任何征兆或仅有极轻微的几乎不会被想到可能致死的症状或体征,猝死常发生在日常生活、工作或睡眠中,出乎人们意料。由于意外和突然,一方面易引起对死因的质疑、误解,另一方面亦可能借其掩盖其犯罪行为,
- 唐田丰靳茜茜王亚方张雷
-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法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