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星海

作品数:190 被引量:814H指数:1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8篇期刊文章
  • 42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7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9篇关节炎
  • 48篇关节
  • 47篇风湿
  • 41篇类风湿
  • 36篇类风湿关节炎
  • 36篇风湿关节炎
  • 35篇细胞
  • 34篇脊柱
  • 34篇脊柱炎
  • 33篇强直
  • 33篇强直性
  • 31篇强直性脊柱炎
  • 17篇性关节炎
  • 16篇骨关节
  • 15篇骨关节炎
  • 13篇细胞因子
  • 12篇治疗类风湿关...
  • 11篇疗效
  • 8篇多态
  • 8篇亚群

机构

  • 188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宜昌市第一人...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临沂市人民医...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上海市杨浦区...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189篇韩星海
  • 61篇赵东宝
  • 54篇戴生明
  • 53篇施冶青
  • 46篇蔡青
  • 45篇管剑龙
  • 28篇闾坚强
  • 25篇张兰玲
  • 23篇刘彧
  • 17篇孟济明
  • 12篇赵福涛
  • 10篇刘彧
  • 9篇徐美娟
  • 9篇孔瑞娜
  • 9篇杨波
  • 8篇徐霞
  • 8篇陈蕊雯
  • 7篇黄火高
  • 7篇许倬
  • 7篇鲍礼智

传媒

  • 43篇中华风湿病学...
  • 28篇第二军医大学...
  • 9篇中国临床康复
  • 8篇中华医学会全...
  • 7篇首届全国中青...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临床内科杂志
  • 5篇上海医学
  • 4篇药学服务与研...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临床荟萃
  • 2篇西北医学教育
  • 2篇风湿病学杂志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心脏起搏与心...
  • 2篇中药材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0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12篇2008
  • 11篇2007
  • 7篇2006
  • 13篇2005
  • 30篇2004
  • 35篇2003
  • 24篇2002
  • 9篇2001
  • 8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6
  • 3篇1995
  • 4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1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氨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TX)对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并以柳氮磺吡啶(SSZ)作为对照,以评价MTX对AS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从住院的AS髋关节病变患者中随机选择MTX治疗的48例为观察组,并以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相匹配,采用SSZ治疗的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选择一种非甾体抗炎药作为基础疗法。出院后继续原药物治疗,并随访3年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Bath AS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病变CT分期、炎性指标等实验室检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第1、2、3年随访44、38、32例,对照组分别为45、38、31例。随访3年内,髋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髋关节CTⅠ期病变,两组患者随访第2、3年与入院时比较明显减少(P<0.05);随访第2、3年,观察组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髋关节CTⅡ期病变,两组间各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腰痛、腰背晨僵、BASDAI和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所有病例无造血系统障碍发生。结论MTX对AS髋关节病变的疗效优于SSZ,在治疗3年内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MTX不良反应较轻,可作为治疗AS髋关节病变的首选药物,其更长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赵福涛管剑龙韩星海
关键词:脊柱炎强直性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髋关节
定量超声评估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定量超声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骨质量变化特征及其骨质疏松发生率。方法:定量超声测定86例RA患者 (男20例,女64例)跟骨宽带超声振幅衰减(BUA)和超声传导速度(SOS),并与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比较,同时分析 RA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RA各组(总体、男、女组)BUA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各组SOS与 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类风湿因子阳性组(n=56)BUA值显著低于类风湿因子阴性组(n=28,P<0.05),RA组骨质疏松发 生率达51.2%,正常对照组15.5%,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RA继发骨质疏松十分常见,定量超声BUA测定 可敏感反映RA引起的骨质下降。
赵东宝韩星海闾坚强徐美娟施冶青刘彧
关键词:定量超声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
霉酚酸酯在器官移植领域外的应用被引量:4
2001年
戴生明韩星海孟济明
关键词:霉酚酸酯器官移植
磁疗磁场分布测量及剂量表达方法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磁疗剂量的表达方法。方法:用特斯拉计的测试探头测量记录磁片和线圈周围空间各点的磁场强度。①直径16cm圆电磁线圈通以直流电流3A,在距线圈表面不同距离及距中线轴不同距离点的磁场强度。②边长42cm×42cm的矩形电磁线圈通以直流电流2A,在距线圈表面不同距离及距中线轴不同距离点(平行于矩形的一边)的磁场强度。③两个边长42cm×42cm的矩形电磁线圈相距30cm相对平行放置,通以直流电流2A,在距其中一个线圈表面0~15cm距离范围及距中线轴不同距离点(平行于矩形的一边)的磁场强度。结果:几种治疗用磁片和线圈周围的磁场分布各不相同;磁片的磁场衰减很快,在距磁片表面1cm处就下降为最大值的2%。直径为16cm的线圈,在距线圈表面3cm磁场强度约下降一半。单个边长42cm×42cm的矩形电磁线圈,在距线圈表面11cm时磁场强度约下降一半。两个矩形线圈相对30cm对置时在两线圈之间区域的磁场强度基本均匀。结论:用某一点的磁场强度不能表达整个磁疗范围的磁场特性,磁疗剂量的表达方法要描述:①磁疗磁片或线圈的空间磁场强度分布。②磁疗磁片或线圈和治疗部位间的相对位置。③磁场随时间变化的波形。
闾坚强韩星海徐美娟赵东宝
关键词:磁疗法电磁场
关节腔内人护骨素基因转导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mRNA表达的影响
鲍礼智韩星海赵东宝管剑龙蔡青戴生明施冶青张兰玲刘菁
上海市五角场地区类风湿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8
2000年
戴生明赵东宝施冶青刘彧韩星海孟济明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流行病学RA
特发性炎性肌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是一组由自身免疫介导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发病机制未明,可能与免疫异常有关。肌细胞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的过度表达可能是肌炎的启动因素,而肌炎的持续与发展则与机体免疫应答异常有关。皮肌炎以体液免疫损伤为主,而多发性肌炎则以细胞免疫损伤为主。各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在IIM的免疫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王培珍管剑龙韩星海
关键词:特发性炎性肌病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分子
临床病例讨论第29例——肝损害、贫血、出血、关节痛
2004年
赵东宝韩星海刘彧施冶青程昉
关键词:肝损害贫血出血关节痛自身免疫性疾病
白塞病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变化初探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探讨白塞病(B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BD在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6+/CD56+、CD19)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茁、IL-2、sIL-2R、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琢]的水平。结果BD组CD8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CD4、CD4/CD8比值及自然杀伤细胞(NK)(CD16+/CD56+)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D3和CD19细胞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BD组血清sIL-2R和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1、IL-2、IL-6及TNF-琢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紊乱,血清sIL-2R和IL-8升高可能是疾病活动指标之一。
宋书林毕冬敏赵东宝韩星海
关键词:白塞病血清放射免疫法
蝮蛇抗栓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总结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 AS)的疗效并讨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AS患者 185例 ,除常规应用非类固醇抗炎药和改善病情药物外 ,辅以蝮蛇抗栓酶 0 .5 U ,1次 /d,静脉滴注 ,2 1d为 1个疗程。同期 15例 AS患者 ,以丹参注射液 16ml替代蝮蛇抗栓酶作为对照组 ,其他治疗相同。常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 ,并用 SASS软件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经 3周治疗后 ,治疗组胸廓扩张度、指地距、枕墙距、下颌缘距、Schober试验结果、患者和医生对疼痛的整体评估 ( VAS)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问卷 ( HAQ)结果均有非常明显的改善 ( P<0 .0 1) ,且优于对照组 ( P<0 .0 1〉;实验室指标中红细胞沉降率 ( ESR)、免疫球蛋白 G( Ig G) ,血小板 ( Plt)及纤维蛋白 ( Fib)也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 P<0 .0 1) ;而对照组除个别指标外均无明显改善。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 ,除使女性月经期出血增加、经期延长外 ,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 :蝮蛇抗栓酶治疗 AS可能通过抗炎作用和改善微循环而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 ,且无不良反应 。
蔡青孟济明韩星海施冶青刘彧戴生明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蝮蛇抗栓酶疗效AS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