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英
- 作品数:46 被引量:10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我国维、汉族CCR532、CCR2-64I、CX3CR1-V249I和CX3CR1-T280M多态性分析及其对HIV感染的影响被引量:3
- 2006年
- 马丽英蒋为赵全壁冯毅洪坤学邵一鸣
- 关键词:CCR2-64ICCR5△32多态性分析汉族维族
- 我国HIV耐药检测技术平台的建立及推广应用
- 邵一鸣马丽英罗凤基邢辉刘俊义廖玲洁
- 该成果属于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其他学科领域。成果从流行病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层面对中国HIV耐药毒株的发生和演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发现点包括:建立达到国际规范的HIV耐药监测检测技术平台,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
- 基于分子网络方法分析2009—2017年中缅边境未治疗16~25岁HIV-1感染者流行特征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使用分子网络方法分析2009—2017年中缅边境的德宏州未治疗的16~25岁HIV-1感染者流行特征,为精准防控和降低HIV-1在德宏州的传播提供参考。方法筛选HIV-1感染者,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浆,提取RNA用以扩增HIV-1 pol区序列,使用HIV-TRACE程序构建分子网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73名入组感染者中,中国籍319名(55.67%)、缅甸籍254名(44.33%);男性351名(61%),女性222名(39%);异性性传播404名(HET,70.51%),注射毒品110名(PWID,19.20%),男男性行为者51名(MSM,8.9%);亚型包括独特重组型193个(33.68%)、流行重组型201个(CRF,35.1%)、C亚型156个(27.23%)、B亚型23个(4.01%)。通过HIV-TRACE构建的83个分子网络涉及249名感染者,86.7%的网络由CRF01AE,C或URF构成,49%为中缅混合网络(41/83),缅甸籍进入中缅混合网危险度高(AOR=2.676,p=0.002);中国籍男性PWID网络同配性为0.34,缅甸男性PWID为0.20,MSM为0.18。结论中缅边境德宏州存在潜在的HIV-1跨境传播风险;需注意MSM和缅甸籍男性PWID人群与其他传播途径混合传播的现象。
- 丁奕博陈敏王继宝冯毅甘梦泽汪立杰林倩茹何林马艳玲韩孟杰马丽英
- 关键词:HIV-1中缅边境
- HIV-1广谱中和抗体分离鉴定和中和表位特异性研究进展
- 2021年
- HIV/AIDS在世界上广泛流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尚无法彻底根除HIV感染,开发新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仍然至关重要。不断分离到的广谱中和抗体(bnAb),在抗HIV-1感染和治疗方面的应用日益突出,也为新疫苗的设计带来曙光。本文对近年来bnAb的分离鉴定的技术及中和表位特征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汪立杰马丽英洪坤学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单克隆抗体表位
- HIV进入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其耐药性发生趋势被引量:1
- 2008年
- 艾滋病病毒(HIV)进入抑制剂,是继抑制HIV复制药物,如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之后的新一类抗HIV药物,主要作用在HIV进入细胞环节,是抗HIV新药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HIV进入细胞需经过多个步骤,因此各类进入抑制剂的作用靶点各不相同。由于HIV的高度变异性,如同可产生对抗其他类抗病毒药物一样,HIV亦可产生针对各类进入抑制剂的耐药毒株。鉴于HIV进入抑制剂除T-20和Maraviroc外,多处于临床前研究,缺乏临床阶段的数据。该文将主要对各类HIV进入抑制剂的作用靶点,以及进入抑制剂耐药毒株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介绍。
- 孙坚萍马丽英邵一鸣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进入抑制剂耐药性
- 基于深度测序比较HIV-1血浆RNA与前病毒DNA的准种变异
- 目的:通过深度检测血浆HIV-1 病毒RNA 和全血前病毒DNA 的pol 基因序列,分析两者之间耐药准种的变异差异。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的纳入我国河南、安徽地区长期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既往献血的43 例HIV-1 感染者为研...
- 殷倩倩马丽英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 HIV-1 CRF_BC重组亚型耐药相关新突变位点的复制动力学研究
- 2015年
- 目的研究HIV-1CRF_BC重组亚型逆转录酶(RT)区耐药相关新突变位点1132L、T139K/R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药物敏感性和病毒复制动力的影响。方法通过点突变的方法将HIV-1B亚型感染性克隆PNL4—3RT区的第132位和第139位氨基酸分别突变为亮氨酸(L)和苏氨酸(T)/精氨酸(R),与本课题组已经构建的HIV..CRF07-BC亚型RT区1132L和T139K/R突变感染性克隆,共同转染293T细胞系进行病毒包装并检验病毒感染性。检测突变病毒对于NNRTIs的药物f依曲韦林(TMC-125)、地拉夫定(DLV)、奈韦拉平(NVP)、依非韦伦(EFV)]敏感性,及其复制动力学特征。结果通过点突变的方法成功构建感染性克隆PNL4-3-RT—1132L、PNL4—3-RT.T139K和PNL4—3-RT—T139R。1132L和T139K/R在B亚型和CRF07-BC亚型中均能降低HIV.1对于NNRTIs的药物敏感性,体现为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升高。在CRF07-BC亚型中,1132L分别使EC50升高2.55、19.35、28.05和6.13倍;T139K分别使EC50升高4.67、3.66、7.35、3.30倍;T139R分别使EC50升高1.82、4.69、25.12和1.89倍;在B亚型中,1132L分别使EC50升高3.91、4.61、6.38和3.56倍;T139K分别使EC50升高3.13、1.78、2.26和2.10倍;T139R分别使EC50升高5.79、3.99、5.78和2.75倍。PNL4.3.RT-132L/139K/139R与野毒株PNL4—3的复制速度相近,且P24均在第11天达到峰值。但与对照株BC—wT相比,BC—RT—1132L/T139R推迟了P24到达峰值的时间,BC—RT-T139R的P24值在第14天达到峰值,BC—RT-I132L在第21天达到峰值,且峰值略低。结论HIV-1CRF_BCRT区新的耐药相关位点1132L和T139K/R在B亚型及CRF07-BC亚型感染性克隆上均可降低病毒对NNRTIs的药物敏感性,1132L在CRF_07BC亚型的感染性克隆上能够降低病毒的复制能力。
- 焦洋黄洋李书明李臻鹏王彦殷倩倩马丽英
- 关键词:HIV-1药物敏感性
- HIV病毒对温度敏感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HIV病毒对不同温度的敏感性,为HIV消毒和灭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备HIV-1SF33病毒上清,分别放置在4℃冰箱,25℃、37℃、56℃和70℃水浴中,间隔一定时间后取样测定病毒滴度(TCID50)。结果HIV-1SF33滴度在4℃、25℃和37℃下分别于12h、6h和4h后出现10倍左右的降低,且随着时间的延长,HIV-1SF33滴度下降趋势越为明显;随着温度的升高,HIV-1SF33滴度随之下降,4℃和25℃条件下,HIVSF33放置24h,滴度分别下降2.7log和3.7log,37℃条件下放置24h,病毒丧失感染性;56℃作用10min或70℃作用2min,HIV病毒被迅速灭活,已检测不出活病毒。结论HIV病毒对热敏感,但在4℃和25℃条件下,液体环境中的HIV病毒可存活一段时间,应重视冷藏和常温下HIV污染物的消毒。热处理是灭活HIV病毒的有效方法。
- 袁霖马丽英邓素英纪燕邵一鸣
- 关键词:HIV温度敏感性滴度
- R5嗜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在疾病不同阶段的生物学特性
- 2008年
- 目的研究HIV-1感染者不同时期分离的R5毒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传统的共培养方法分离并培养HIV-1,用表达CD4和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或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GHOST细胞系,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病毒辅助受体的利用和感染性,从而判断所分离毒株的CCR5嗜型(R5型毒株);使用2ng P24病毒量感染正常人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ELISA法检测第1、3、5、7、10、15天的HIV-1 P24抗原.反映病毒复制能力;采用HIV-1核酸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浆病毒载量。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HIV-1B’亚型感染者22例,其中CD4^+细胞〉0.2×10^9/I。和CD4^+细胞≤0.2×10^9/L各11例;昕分离的病毒仅利用CCR5辅助受体,均为R5型毒株.感染性的结果显示.来自CD4^+细胞≤0.2×10^9/L的11株R5毒株的感染性为(7.3927±d.5842)%,而CD4^+细胞〉0.2×10^9/L的为(2.6136±1.6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2,P〈0.05);两组病毒复制滴度在第7天开始明显上升,培养第7、10、15天,两组病毒复制动力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71、2.509和2.260;P〈0.05),CD4^+细胞≤0.2×10^9/L的R5毒株的复制能力较CD4^+细胞〉0.2×10^9/L的明显增强;CD4^+细胞≤0.2×10^9/L R5型毒株的病毒载量的对数值为(5.6068±0.8151)拷贝/mL,CD4^+细胞〉0.2×10^9/L的为(4.7298±0.4316)拷贝/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1,P〈0.05)。结论疾病进展过程中。即使病毒的辅助受体利用未从CCR5转变为CXCR4,但病毒的感染性和复制能力已有明显改变。
- 郭艳芳马丽英张跃新袁林孙坚萍徐维四赵全壁屈水令黄洋邵一鸣
- 关键词:HIV-1
- HIV-1标准株资源库的初步建立与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构建代表我国HIV-1主要流行亚型的标准株,建立种子库和工作库。方法按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标准株艾滋病病毒毒株建立技术规范》要求,复核鉴定分析病毒的基因型和表型。对6株HIV-1标准株进行逐级放大扩增培养,构建第二代种子库和第三代的工作库,液氮冻存。结果获得了6株HIV-1标准株,其中3株为CRF07BC(NRPC2.4.9003、NRPC2.4.9005、NRPC2.4.9006),1株为CRF01AE(NRPC2.4.9001),1株为CRF08BC(NRPC2.4.9002),1株为URF(NRPC2.4.9004)。表型检测6株病毒均为CCR5嗜性、非融合诱导型。TCID_(50)均大于1×10^(5)/ml,p24抗原浓度均高于2 ng/ml,构建了每株不少于20支的种子库以及每株不少于50支的工作库,应用HIV-1标准株对抗病毒药物PEG2kC34、PEG5kC34、LP-19以及中和抗体LSEVh-LS-F进行评价。结论获得了涵盖我国主要流行亚型的HIV-1标准株6株,建立了HIV-1标准株资源库。填补了我国HIV-1标准株保藏的空白,为药物和疫苗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 任莉何林朱美玲王彦孔德生王琛冯毅邵一鸣邢辉马春涛马丽英
-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