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琛

作品数:94 被引量:345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6篇颈椎
  • 52篇椎间盘
  • 43篇颈椎间盘
  • 40篇椎间盘置换
  • 36篇颈椎间盘置换
  • 35篇人工颈椎间盘
  • 31篇人工颈椎间盘...
  • 22篇置换术
  • 21篇前路
  • 21篇颈椎病
  • 20篇融合术
  • 19篇节段
  • 18篇手术
  • 18篇椎间盘置换术
  • 17篇突出症
  • 16篇颈椎间盘置换...
  • 15篇椎间盘突出
  • 15篇椎间盘突出症
  • 14篇人工颈椎间盘...
  • 11篇外科

机构

  • 93篇四川大学华西...
  • 11篇四川大学
  • 7篇北京大学第三...
  • 7篇北京大学第一...
  • 7篇江苏省人民医...
  • 7篇苏州大学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北京协和医院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西南医科大学...
  • 3篇川北医学院
  • 3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青海省人民医...
  • 1篇峨眉山市人民...

作者

  • 93篇丁琛
  • 92篇刘浩
  • 52篇王贝宇
  • 43篇洪瑛
  • 32篇龚全
  • 27篇石锐
  • 26篇胡韬
  • 26篇孟阳
  • 24篇李涛
  • 23篇陈华
  • 23篇邓宇骁
  • 21篇马立泰
  • 19篇宋跃明
  • 18篇杨毅
  • 15篇戎鑫
  • 12篇李涛
  • 9篇刘立岷
  • 8篇孔清泉
  • 8篇曾建成
  • 7篇孙浩林

传媒

  • 8篇中国脊柱脊髓...
  • 8篇中华骨与关节...
  • 6篇实用骨科杂志
  • 6篇生物骨科材料...
  • 5篇中国修复重建...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脊柱外科杂志
  • 4篇中国康复医学...
  • 4篇第七届西部骨...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华西医学
  • 3篇中国骨伤
  • 3篇骨科临床与研...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四川省医学会...
  • 2篇第二届海峡两...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年份

  • 5篇2023
  • 3篇2022
  • 8篇2021
  • 9篇2020
  • 9篇2019
  • 7篇2018
  • 10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18篇2011
  • 2篇2010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restige LP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Prestige LP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在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40例经3个月正规保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了Prestige ...
刘浩胡韬丁琛石锐李涛洪瑛裴福兴
PRESTIGE R LP 怢岺捙扷帯捙梈崌岪嬤捙撍廜徢揑旳椺摴媃暥專夞
目的回顾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融合术后邻近椎间盘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ASD )的文献报道,探讨我院采用PRESTIGE LP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融合术后临近颈 椎间盘突出症的...
胡韬刘浩丁琛石锐李涛龚全洪瑛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椎间盘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PRESTIGE(R)Lp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融合术后邻近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胡韬刘浩丁琛石锐李涛龚全洪瑛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椎间盘
颈椎前路钩椎关节融合与传统椎骨终板间融合的融合时效比较: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中,钩椎关节融合(uncover-tebral joint fusion,UJF)与传统椎骨终板间融合(traditional interbody fusion,TIF)的融合时效和安全有效性.方法:2020年5月~2021年6月招募并收治44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使用计算机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观察组施行UJF,对照组施行TIF.两组均取自体髂骨进行植骨融合.通过动力位X线片及CT评估两组术后早期(术后3个月、6个月)融合率.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共有40例患者完成了计划随访,UJF组20例,TIF组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133.0±29.4min vs.124.2±26.3min,P=0.3271)及术中出血量(68.5±48.7ml vs.83.5±54.5ml,P=0.3645)无显著性差异.UJF组术后3个月、6个月融合率显著性高于TIF组(术后3个月70%vs.10%,P<0.0001;术后6个月95%vs.65%,P=0.0177).两组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JOA评分、VAS评分、NDI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之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假体下沉和移位、螺钉松动和断裂、手术节段椎间孔再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UJF与TI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可同样够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UJF的早期融合率明显高于TI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刘浩盛厦庆杨毅孟阳王贝宇丁琛
关键词:融合率
颈前路减压Zero-P融合固定术后吞咽困难的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 :分析颈前路减压Zero-P融合固定术后吞咽困难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1年1月~2016年12月行颈前路减压Zero-P融合固定术且至少1年以上的11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6例,女49例。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的方式,以Bazaz评分系统评估术后3d吞咽困难程度,根据是否存在术后吞咽困难将所有患者分为吞咽困难组(轻、中、重度吞咽困难患者)和无吞咽困难组,分析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饮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术后软组织厚度与术前软组织厚度的差值)、术后O-C2角度、术后C2-7角度、手术最高节段、手术节段数等因素与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相关性,并重点探讨术后C2-7角度这一因素。两组间定量变量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定性变量差异进行卡方检验。为排除混杂因素影响,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汇总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验证术后C2-7角度与吞咽困难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吞咽困难组18例,男11例,女7例;无吞咽困难组97例,男55例,女4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后O-C2角度、术后C2-7角度及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BMI、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饮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最高节段、手术节段数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因素包括年龄、BMI、术中出血量、术后O-C2角度、术后C2-7角度及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C2-7角度及椎前软组织肿胀与术后发生吞咽困难呈显著相关(P<0.05),年龄、BMI、术中出血量和术后O-C2角度与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吞咽困难组术后C2-7角
黄诚一刘浩孟阳杨毅洪瑛王贝宇丁琛
关键词:前路减压融合术吞咽困难影响因素
对颈椎椎旁肌脂肪浸润与颈椎病患者颈椎前路Hybrid术后矢状面平衡参数关系的分析
2023年
目的 探讨颈椎椎旁肌脂肪浸润对颈椎病患者颈椎前路Hybrid术后矢状面平衡参数的影响。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20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行双节段Hybrid手术(置换节段为C5/6)的颈椎病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全部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体质量指数(BMI)、手术融合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随访时间等一般临床资料和术中指标;采用JOA评分、NDI和VAS评分对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进行评估;通过颈椎侧位及功能位X线测量患者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包括颈椎曲度、矢状面垂直轴偏距、融合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SU)Cobb角、置换节段FSU的Cobb角、置换节段Cobb角、C2-7节段活动度(ROM)和置换节段ROM;利用术前颈椎MRI T2加权成像轴位像C5/6层面评估胸锁乳突肌、颈长肌和颈深伸肌肌群的横截面积,同时评估C5椎体面积和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依据Goutallier分级法对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进行分级,并以全部患者椎旁肌脂肪浸润分级中位数1.5级为划分标准将患者分为少脂组(Goutallier 0~1.5级)和多脂组(Goutallier 2~4级)。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术中指标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JOA评分、NDI和VAS评分以及各项矢状面平衡参数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使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BMI、融合节段与置换节段的位置关系、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随访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N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均P<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少脂组置换节段FSU的Cobb角均明显大于多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矢状面平衡参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少脂组患者置换节段Cobb角和�
李益丁琛何俊波王贝宇孟阳吴廷奎洪瑛刘浩
关键词:椎旁肌颈椎
PRESTIGER LP 怢岺捙扷帯扞捙撍廜徢揑彴徠尋媶
目的前瞻性观察比较PRESTIGELP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 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 )在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 出...
刘浩丁琛石锐李涛龚全洪瑛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椎间盘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预弯棒预防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后侧方成角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预弯棒在预防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后脊柱出现侧方成角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5年6月本院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患者共218例,其中影像学资料完整的208例。评估每一位患者的影像资料,测量椎体螺钉与终板的夹角,208例中男139例,女69例,年龄16~68岁,平均(38.1±14.9)岁。损伤类型:车祸31例,重物砸伤23例,高处坠落伤154例。骨折椎体节段:T_(11)2例,T_(12)18例,L_1137例,L_241例,L_39例,L_41例;骨折椎体AO分型:A型194例,B型14例;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53例,B级11例,C级35例,D级39例,E级70例。内固定材料:Antares(美敦力公司)197例和Z-Plate(美敦力公司)11例。208例中有20例术中通过预弯连接棒预防可能形成的侧方成角,20例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8~53岁,平均(35.3±20.1)岁。损伤类型:车祸6例,重物砸伤1例,高处坠落13例。骨折椎体节段:T_(11)0例,T_(12)1例,L_115例,L_23例,L_31例;骨折椎体AO分型:A型20例;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例,C级3例,D级4例,E级7例。内固定材料:全部应用Antares脊柱前路内固定系统(美敦力公司)。[结果]全部病例中有9例术后出现超过5°以上的侧方成角,没有10°以上的侧方成角。术前侧方成角平均1.31°±4.09°,术后侧方成角平均2.19°±3.78°,术前与术后冠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例应用预弯棒的患者术中均出现椎体螺钉与相应的终板较大的成角,但术后均没有出现超过5°以上的侧方成角。术前侧方成角平均2.11°±4.26°,术后侧方成角平均2.31°±3.58°,术前与术后冠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弯棒可以有效地预防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术后脊柱侧方成角的发生。
马立泰龚全王贝宇李涛宋跃明邓宇骁丁琛刘浩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
两种置入工具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单节段置换临床应用中的比较研究
刘浩石锐丁琛胡韬李涛龚全宋跃明洪瑛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随访被引量:12
2011年
背景: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短期疗效优良已被大多数学者公认,但有关其中长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资料较少。目的:总结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11/2007-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接受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例,其中单节段置换30例,双节段置换4例。于置换前、置换后7d、3,6,12,24,36,48个月行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JOA评分、颈部及上肢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以颈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射线片测量手术节段、邻近节段及C2~7屈伸活动度的变化,手术节段和邻近节段椎间高度变化及手术节段的轴向平移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置换后神经症状均明显好转,各随访点SF-36生活质量量表躯体评分和心理评分、JOA评分、颈部和上肢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置换前明显改善(P<0.05),3个月之后各随访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入的Bryan假体历次随访均保留了>2°的活动度,未发现手术节段异位骨化与自发性融合,随访48个月时手术节段及C2~7屈伸活动度较置换前略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上下邻近节段屈伸活动度维持了置换前水平;手术节段的椎间高度由置换前的(6.04±1.02)mm增加到(8.44±0.43)mm(P<0.05);上下邻近节段椎间高度及手术节段的轴向平移均维持了置换前水平。说明Bryan人工颈椎间盘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中期临床效果良好,较好的保留了手术节段、邻近节段及整个颈椎的运动学特性,且近中期并发症很少。
丁琛刘浩胡韬石锐李涛洪瑛宋跃明刘立岷曾建成孔清泉
关键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活动度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