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占军
- 作品数:7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素的影响
- 2009年
- 脑钠素(BNP)是由心脏分泌的、对心功能不全最具有特异性的肽类激素。目前国内外多项研究已将其作为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依据和预后的预测指标。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BNP水平的影响,以期为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受体)拮抗剂在慢性心衰中的长期应用提供依据。
- 马彩艳陈君柱刘占军金重赢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素心功能不全AT1受体血管紧张素肽类激素
- 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韦尼克脑病1例
- 2017年
-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急性自身免疫性多发性神经疾病,它是一种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神经根神经炎,病程呈自限性,一般预后较好.临床常表现为进行性的四肢对称性无力、轻度感觉减退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若累及颅神经及延髓可出现吞咽困难,甚至呼吸肌麻痹致呼吸困难[1].
- 林霜傅海斌刘占军吴凯婷
-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韦尼克脑病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肉皮祖细胞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研究苯磺酸左旋氧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内皮祖细胞(EPCs)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均予左旋氨氯地平(2.5~5.0)mg/d口服治疗,随防8个月。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降压治疗前后的颈动脉IMT,并观察EPCs的数量和功能变化。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8个月随防,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降压疗效明显,收缩压、舒张压均达标,颈动脉IMT明显降低,从治疗前的(1.07±0.06)mm降低到治疗后的(0.85±0.05)mm(P〈0.05),EPCs的数量和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显著,能延缓颈动脉IMT增加,可改善EPCs的数量和功能,长期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马彩艳陈君柱李小玲刘占军莫一鹏李雄谢培怡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内皮祖细胞
- 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脑钠肽的变化
- 2008年
- 马彩艳陈君柱刘占军金重赢
- 关键词:左心功能卡托普利脑钠肽
- 尿微量蛋白与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及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与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98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有高脂血症分成两组,分别观察比较其尿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G)水平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硬化斑块指数(PI)。结果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组的MA、α1M水平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IMT、P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显示两组内MA、α1M阳性患者IMT及PI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或0.01)。结论高脂血症是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高危因素,检测尿微量蛋白可以预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 王钦贤金重赢刘占军朱建华梁丽
- 关键词: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
- 红曲提取物血脂康逆转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作用及多层螺旋CT评价
- 谢培怡金重赢茅国群李小玲刘占军马彩艳陈瑶
- 根据文献检索和科技查新,发现采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无创检测冠心病人群,评价冠脉易损斑块以及用红曲提取物-血脂康来观察冠脉易损斑块转归,与阿托伐他汀作阳性对照。这一项目创意新颖、前沿,是国内外文献检索中未见报道的,是...
- 关键词:
- 关键词:心血管病中药防治
- 191例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疾病谱分析
- 目的:探讨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疾病的疾病谱特点。方法:收集我院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病区1年内收住的191例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以及合并症的构成比。结果:在这191例躯体疾病伴发精...
- 傅海斌刘占军吴凯婷林霜吕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