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秋元
- 作品数:12 被引量:102H指数:6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震旦系地质年代学新研究被引量:18
- 1991年
- 在研究中国南方震旦系的基础上,近年来对长江峡东、滇东、皖南、赣西北、川西等震旦系典型剖面及有关花岗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地质年代学研究,并参照收集到的年龄资料,对震旦系顶、底界线和分统界线年龄作了综合研究,并提出了震旦系新的地质年代表。
- 胡世玲刘鸿允劳秋元
- 关键词:同位素年龄地质年代学震旦纪
- 科学大洋钻探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被引量:1
- 1997年
- 文章简要地回顾了科学大洋钻探的发展历程。深海钻探计划(DSDP)革命性地改变了地球科学家们对地球动力作用的认识。DSDP的后继者,即大洋钻探计划(ODP)正在全球各大洋收集有关这些作用在几万至几十万年时间尺度上变化的高分辨率记录,并已在与全球气候有关的下述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幅度、速度及原因,按轨道调谐的新生代(10Ma前以来)地质年代表,高纬度地区冰盖形成及演化历史,造山运动与长期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气体水合物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制约关系。DSDP和ODP的成就使地球科学家们相信,在全球年轻的大洋底实施钻探以取得连续的沉积记录和录井记录,是研究过去全球气候的长期、短期变化的有效而重要的手段。
- 周祖翼劳秋元
- 关键词:深海钻探大洋钻探全球气候变化
- 朱夏教授研究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的思路被引量:2
- 1992年
- 本文介绍了朱夏教授研究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的思路,概括了“活动论构造历史观”在时间上、空间上、属性上的特征。朱夏教授强调地球岩石圈水平运移演化历史,提出了中生代以前古老的“潘基亚”大陆边缘和以后的年青的巨板块边缘;结合中国地质构造独特点,精辟地论述了中国大陆边缘构造的网络格架。
- 劳秋元
- 关键词:构造格架地质构造
- 云开群硅质岩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1
- 1997年
- 粤西云开九汪籴质地层年代的确定以圩研究华南地壳演化有重要意义,以往的同位素年龄值多测自其中的顺层火成岩,故对基地质意义有不同的理解。本文首次测得了云开群中硅质岩的^40Ar/^39Ar年龄,从而提供了云开群的沉积年代。
- 劳秋元胡世玲
- 关键词:云开群硅质岩氩39同位素测年
- GIS支持下地震与活动断裂关系研究——以上海及邻近海域为例被引量:9
- 2004年
- 以MAPGIS软件为基础平台 ,利用GIS缓冲区分析和空间叠加分析技术 ,研究上海及邻近海域地震与活动断裂的关系。研究区地震活动断裂的发育程度以继承性NE -NNE向为主 ,但其活动强度不及NW -NNW向及近EW向断裂 ;沿NW -NNW向及近EW向断裂两侧 ,中强地震发生频率明显高于NE -NNE向断裂 ;不同时代活动断裂与中强地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表现为随着断裂活动时代变新 ,断裂周围中强地震发生的频率升高。
- 邬宁芬周祖翼劳秋元刘昌森
- 关键词:地震缓冲区分析地理信息系统
- 扬子-南华构造区东部地壳波速结构的分析被引量:1
- 1995年
- 研究区按地壳波速结构划分为8种类型,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地壳速度结构与构造单元之间的联系,以及速度结构可能代表的地质含义。指出本区的壳内低速层出现于不同层次,其厚度薄、规模小,不利于在同一造山幕内发育大规模的基底拆离和长距离的推覆。
- 吴健生劳秋元
- 关键词:地壳地质构造单元
- 中下扬子区T1-2膏盐层位差异的构造意义被引量:5
- 2008年
- 中下扬子区与华北板块碰撞时间差异是地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首次从构造—沉积响应的角度探讨了这一问题,这比用测年数据来研究更准确、更简便。中下扬子区在早中三叠世就开始与华北板块碰撞,碰撞引起构造抬升、相对海平面下降,形成海陆过渡的潮坪—潟湖,配以炎热干燥的气候,从而发育膏盐层。对比分析中下扬子膏盐层层位,发现下扬子膏盐层发育时代比中扬子晚8.0±3.5Ma,从而推断下扬子的构造抬升比中扬子晚,而这种抬升正是中下扬子与华北板块的初期碰撞造成的,进一步推测下扬子与华北板块的碰撞比中扬子晚8.0±3.5Ma。这一结论对于理解中下扬子的构造差异,明晰油气勘探思路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 胡光明纪友亮蔡进功劳秋元周雁
- 关键词:扬子准地台三叠纪盐膏层
- 上海金山群斜长角闪岩Sm-Nd和Ar-Ar同位素年龄测定被引量:5
- 1993年
- 上海地区经钻孔揭示的基底变质地层,即金山群中斜长角闪岩类经全岩Sm-Nd等时线法测定其年龄为1364±113Ma,ε_(Nd)(t)为1.5±1.9。而从中分选出的角闪石的们^(40)Ar-^(39)Ar体系则反映了后期多次热事件的叠加。上述测定结果反映了本区在中元古代的地壳增长及显生代期间多期改造的复杂地质演化过程。
- 周新华蒋荣华陈焕疆胡世玲许保桐劳秋元
- 关键词:角闪岩同位素地质学
- 东海陆架油气勘探的新领域被引量:7
- 2002年
- 基于东海陆架区的物探、化探和钻井等方面资料分析了陆架的地层结构和构造特征。东海陆架盆地具有叠合复式盆地的特征。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之下叠置了中生代和古生代的盆地和含油气层 ,巨厚的前第三系为油气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化探资料以及荧光、酸解烃和甲烷等指标表明 ,在海礁凸起等高构造区有极好的油气异常显示 ,油气存在于前第三系之中。钻探证明 ,瓯江凹陷东侧 (又称丽水凹陷 )的侏罗系中有烃源岩 ,前古生界的变质岩中有油气显示。因此 ,海礁凸起、渔山凸起、瓯江凹陷东侧。
- 吕炳全王红罡李维显劳秋元徐国强赵会民
- 关键词:前第三系油气勘探东海陆架变质岩
- 南海东北部中生代残留盆地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 南海东北部紧邻华南大陆,晚三叠世以来,华南大陆南缘处于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转型大陆边缘构造环境,形成以NE 向为主的构造格局。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发生第一次海侵,海水自东南向西北侵入至闽、粤、湘...
- 吴健生劳秋元王家林陈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