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浙明

作品数:37 被引量:13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0篇地下水
  • 11篇地震
  • 9篇地下水位
  • 9篇含水
  • 7篇固体潮
  • 7篇反演
  • 6篇水层
  • 6篇水化学
  • 6篇汶川地震
  • 6篇含水层
  • 5篇地下水水位
  • 5篇化学特征
  • 4篇水力
  • 4篇水位
  • 4篇体应变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水化学特征
  • 3篇水文地球
  • 3篇水文地球化学

机构

  • 37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联合国教科文...
  • 1篇天津城建大学
  • 1篇建设综合勘察...
  • 1篇黄河勘测规划...
  • 1篇中国自然资源...
  • 1篇中煤科工集团...

作者

  • 37篇史浙明
  • 22篇王广才
  • 4篇刘成龙
  • 3篇廉新颖
  • 3篇姜永海
  • 3篇陈睿智
  • 2篇李志红
  • 1篇杨昱
  • 1篇黄薇
  • 1篇刘廷玺
  • 1篇赵晓丽
  • 1篇刘菲
  • 1篇姜军
  • 1篇刘春国
  • 1篇焦艳军
  • 1篇胡伏生
  • 1篇周平根
  • 1篇朱成英
  • 1篇周晓成
  • 1篇唐春雷

传媒

  • 4篇地震研究
  • 3篇水文地质工程...
  • 3篇地质科技通报
  • 2篇环境化学
  • 2篇地震学报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地震地质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科教文汇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2010年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海则井田多层含水层系统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被引量:2
2022年
研究多层含水层系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对于矿区水资源保护和突水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Piper图解法、离子比值法和反向地球化学模拟研究了我国西北地区大海则井田多层含水层的水化学过程和水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含水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浅层地下水水呈以HCO_(3)型为主的淡水,而深层地下水呈以SO_(4)型为主的微咸水和咸水.其中,矿井水和直罗组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接近,说明直罗组地下水是矿井水的主要水源,也是潜在的突水水源.此外,通过离子关系和水化学模拟得出,不同矿物的溶解和沉淀以及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导致不同含水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差异性特征的主要因素.
屈伸史浙明梁向阳王广才刘廷玺
关键词:水化学演化
利用地下水水位的固体潮效应反演体应变
选择了我国大陆地下流体观测井网中的南溪、邛崃、介休、孝义和巢湖观测井.收集了这五口井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两年半的水位以及气压数据,在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后,依据固体潮效应和汶川地震同震水位变幅计算了体应变.从计...
史浙明王广才
关键词:地震预测地下水水位
基于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的废弃煤矿充水水源识别被引量:10
2014年
峰峰矿区地处太行山东麓边缘,属华北地层区,矿区含水层可分为四大含水岩系,其中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地下水和二叠系砂岩含水层地下水主要接受降水补给,石炭系薄层灰岩含水层地下水除接受沟谷河段渗漏补给外,在局部接受下伏奥陶系灰岩地下水的补给,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地下水主要接受鼓山、九山及西北部灰岩裸露区降水补给。峰峰矿区有生产矿井13对,废弃矿井4对,本次研究对象为废弃的一矿和二矿。本文运用水化学成分和氢氧稳定同位素作为水循环过程的示踪剂,研究了峰峰矿区不同含水层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识别了废弃矿井主要充水来源。通过现场调查,系统采集了该区废弃矿井水、奥灰水、薄层灰岩水、砂岩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水样,并采用离子色谱法、滴定法和高分辨率激光光谱法在实验室完成了水化学成分(K^+、Na^+、Ca^(2+)、Mg^(2+)、Cl^-、SO_4^(2-)、HCO_3^-和Sr^(2+))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组分(D和^(18)O)测定。水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废弃矿井水、奥灰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SO_4-Ca-Mg,属于低矿化度水;不同水体Sr^(2+)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废弃矿井水和奥灰水Sr^(2+)平均值分别为0.67mg/L和0.69mg/L,且二者Sr^(2+)/Ca^(2+)和Sr^(2+)/Mg^(2+)比值比较接近,可能说明二者存在密切的水力联系;不同水体水化学成分主要受到溶滤作用的影响。氢氧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砂岩水和孔隙水δD和δ^(18)O相对富集,废弃矿井水和奥灰水δD和δ^(18)O值比较接近。结合矿区奥灰含水层富水性强并与煤系地层存在密切水力联系的水文地质条件,说明奥灰水为废弃矿井水的主要充水水源。
焦艳军王广才范有余孙婷婷赵晓丽史浙明马栾卢忠阳崔霖峰吕琳
关键词:氢氧同位素水化学
银川地区承压水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13
2017年
银川平原属中温带干旱区,蒸发强烈,潜水水质差,承压水是银川市地下水开采的主要水源。通过ArcMap空间分析、传统作图分析、氢氧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分析银川地区承压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及各含水层水化学特征的差异,探讨了承压水水化学分布特征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潜水和承压水水化学分布特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存在较大差异;第一和第二承压水水化学分布特征在水平方向上相似,在垂直方向上存在一定差异。水平方向上,两层承压水水化学特征存在一定分带性,而潜水无明显规律性。两层承压水在靠近西侧补给区溶解性总固体(TDS)较小,阴离子以HCO_3^-为主,阳离子以Mg^(2+)和Ca^(2+)为主,向东溶解性总固体逐渐增加,在银川断裂附近,阴离子变为以Cl-和SO_4^(2-)为主,阳离子以Na+为主。垂向上,由于银川断裂贯穿承压和潜水含水层,且潜水水位高于承压水位,第二承压水可能主要受到更深层地下水沿着断裂的混入作用,第一承压水可能同时受到更深层地下水和潜水的混入,使得在银川断裂附近,部分第二承压水TDS大于第一承压水,且具有更高含量的Na^+和Cl^-,及更低含量的Ca^(2+)和HCO_3^-,也有部分第一承压水TDS大于第二承压水,该部分第一承压水中的个别水样TDS大于潜水。由此得出,银川断裂的发育及其对潜水及承压含水层的贯通作用是控制该区地下水水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承压水继续过量开采,承压水位持续下降,将进一步激发潜水和更深层地下水的混入,从而导致承压水质恶化。因此控制银川区承压水的过量开采,对于承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李志红胡伏生周文生赵志鹏王广才史浙明
关键词:水化学特征承压水
利用地下水水位的固体潮效应反演体应变
@@研究表明,对于封闭性良好的承压含水井,1mm水位变化能反映10-10量级的体应变,所以承压水井—含水系统相当于一台灵敏度很高的体应变仪。通过地下水水位固体潮效应反演体应变,不仅能够监测地震孕育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地壳形变...
史浙明王广才
关键词:地下水水位地震预测
文献传递
断裂带水力特性研究进展
2023年
断裂带作为具有重要水文地质意义的构造现象,往往对地下水运移产生显著影响。考虑断裂带的水文地质作用对于水资源管理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围绕断裂带渗透性,从断裂带渗透性结构及调查方法,断裂带水力特性定量表征,断裂带水力特性的动态演变特征,断裂带地下水流模拟等方面展开论述。断裂带的渗透性是当前断裂带研究的核心,不同的渗透性刻画方法具有不同的代表性尺度。断裂带渗透性具有复杂的时空分布特征,对刻画断裂带的地下水运移造成较大挑战。针对不同目的,选择合适的数值模拟方法是定量刻画断裂带地下水运移的重要途径,也可以对其他方法进行有效的验证。如何在模拟过程中考虑断裂带水力特性在时空尺度上的复杂性是准确刻画断裂带地下水流动的前提。笔者认为建立专门的断裂带水文地质观测基地,综合地质、水文地质、热流、地球物理及遥感数据资料,加强多学科的交叉合作,是进一步提升断裂带地下水研究水平的关键。
史浙明叶海龙吕少杰齐之钰何冠儒
关键词:断裂带地下水破碎带水力特性渗透性
地下水污染源解析方法研究进展
2024年
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污染过程缓慢且难以治理,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支撑“以防为主”保护理念的地下水污染源解析技术研究已成为地下水污染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国内外地下水污染源解析方面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同位素法、荧光光谱法、地质统计学法、主成分分析法、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自组织映射技术6种常用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在地下水污染识别领域的应用和研究动态,总结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性,并就上述方法在地下水污染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冉泽宇贾永锋姜永海史浙明尚长健臧永歌陈帆廉新颖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源解析同位素法
地震导致的地下水位变化及其机制
2008年5月12 日的汶川大地震引起了中国大陆大范围的同震水位变化现象。这对于研究地震导致的同震水位变化现象是十分宝贵的。许多学者对汶川地震导致的同震水位变化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侧重于同震水位水温变化特征的空间分...
史浙明
关键词:潮汐效应含水层参数位错模型相位滞后
利用地下水水位的固体潮效应反演体应变
研究表明,通过地下水水位固体潮效应反演体应变,不仅能够监测地震孕育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地壳形变,了解地震孕育过程的应力—应变过程,而且对确定区域应力场的动态,指导地下流体观测井网布置以及预测地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了我...
史浙明王广才
文献传递
场地污染地下水抽出处理系统井群加权优化方法研究
2024年
井群布设是地下水修复抽出处理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提高抽出处理技术的修复效率,以某污染场为研究对象,建立非线性-动态-多目标的模拟-优化模型,以污染物去除率最高、修复达标时间最短、资金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设定单井、双井、三井模式下不同的抽出流量,采用加权优化方法对井群布设方案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单井模式修复效果较差,侧重资金成本时双井模式抽出方案修复效果整体较优,侧重达标时间成本时三井模式抽出方案修复效果整体较优;单井模式恒定流量抽出修复效果较优,多井模式下后期若适当降低抽出流量,可减少总抽出量,节省资金成本,井群动态管理可提高修复效率。研究验证了加权优化方法在井群优化应用中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可为加权优化方法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在抽出处理技术的井群布设优化中应用提供参考。
陈帆史浙明贾永锋臧永歌廉新颖姜永海冉泽宇尚长健
关键词:污染地下水多目标优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