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晓娅

作品数:86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3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4篇诗歌
  • 11篇新诗
  • 11篇诗集
  • 10篇文学
  • 9篇诗歌创作
  • 8篇诗人
  • 7篇散文
  • 7篇女性
  • 6篇散文诗
  • 5篇诗学
  • 4篇生命
  • 4篇诗歌研究
  • 4篇诗教
  • 4篇诗意
  • 4篇文化
  • 4篇教育
  • 3篇新媒介
  • 3篇新诗教育
  • 3篇语言
  • 3篇中国新诗

机构

  • 68篇首都师范大学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戏曲学院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诗刊》

作者

  • 78篇孙晓娅
  • 3篇李扬
  • 2篇张桃洲
  • 2篇张洁宇
  • 1篇冷霜
  • 1篇陈培浩
  • 1篇鲁华夏
  • 1篇于晓磊
  • 1篇龙扬志
  • 1篇张光昕
  • 1篇孟庆澍
  • 1篇赵雪沛
  • 1篇冯雷
  • 1篇姜涛
  • 1篇霍俊明
  • 1篇胡红英
  • 1篇林喜杰
  • 1篇王琦

传媒

  • 5篇中国现代文学...
  • 5篇诗探索
  • 4篇当代作家评论
  • 3篇文艺争鸣
  • 3篇语文建设
  • 3篇汉语言文学研...
  • 3篇现代中国文化...
  • 3篇中国诗歌研究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文艺研究
  • 2篇诗刊
  • 2篇华文文学
  • 2篇扬子江(诗刊...
  • 2篇诗歌月刊
  • 2篇中国诗歌研究...
  • 1篇音乐创作
  • 1篇南方文坛
  • 1篇长白学刊
  • 1篇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8篇2017
  • 3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4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乡音、乡俗、乡情——张中海八十年代早期诗歌创作的心灵历程
2018年
纵观中国现当代的诗歌创作,“书写乡土”始终是诗人念念关怀的母题。在城市化发展的历程中,乡村作为城市文明的镜像被纳入诗人的抒情语系中。当这些来自麦秸地和芦苇荡的“地之子”们怀着无比热爱与崇敬的心情描写乡村时,作为“农业文明”缩影的田园乡村就承载了诗人对故土的无限深情。
孙晓娅
关键词:诗歌创作心灵历程乡音乡情城市化发展城市文明
跋涉的“汗血诗人”——牛汉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被引量:1
2015年
牛汉是著名诗人、文学家、编辑,他的诗歌创作长达70余年,贯穿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关于牛汉,最早的评论可以上溯到20世纪4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研究其诗、其人的文章开始涌现于各种学术和文学刊物上;21世纪以来,专题研究牛汉的论著、文章和访谈推陈出新、方兴未艾,标志着牛汉热的形成。本文提炼并结合70年来牛汉研究的成果,在全面、客观地呈现牛汉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三个主要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牛汉与"七月派"的关系、牛汉诗歌创作分期、牛汉诗艺特色。在历时性的史料爬梳、精微概述、动态总结的基础上,从诗人、战士、编辑的身份认证、人格与精神向度、历史语境下的阶段性创作、卓然独立的诗艺特征、诗学思想等方面注入笔者十五载牛汉研究的理论思想和核心观点。本文融史料、文献、评论、研究为一体,旨在深入挖掘牛汉研究的文学史、诗歌史意义及重要的学术价值。
孙晓娅
关键词:诗歌七月派
互动中拓展诗韵——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制度研究
2015年
驻校作家制度在国外早已有之,它是世界上一些著名大学在教育领域中创造的一种模式,旨在把作家和高校联结起来,让文学与大学教育沟通互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是国内首先设立驻校诗人制度的高校,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诗刊》社设立的“华文青年诗人奖”。从2002年的首届到2003年的第二届,《诗刊》一直在探讨怎样切实地提升这些获奖诗人,给予他们更多发展空间,在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孙晓娅
关键词:青年诗人诗韵教育领域教育沟通
跨越时光碎片的现代性“返源”——评灵焚的散文诗集《剧场》
2015年
前言 灵焚是一位肩负着强烈的现代性文体意识的散文诗作者,他始终以求新的姿态打破传统散文诗外在形态与内在深度的规范,将一种孜孜不倦的探索意识融入散文诗的建设和创作之中。二十余年的创作探索,他一方面坚定不移地从“诗性”的内核突围散文诗文体自身的摇摆姿态,努力提升散文诗境界。
孙晓娅
关键词:散文诗集文体意识姿态横生主体性现实关怀
正能量话语下的散文诗阐释——评周庆荣的散文诗集《有理想的人》与《我们》
文学与时代总是保持着一种互应与互衬的暖昧关系,这是一衣带水而无法割舍的。在中国的当代文坛上,周庆荣以诗人独具慧眼的洞察力和直面现实人生的魄力直击当代文艺创作中"正能量"话语阐释缺失的弊病,并从精神生态学的高度阐释与传递着...
孙晓娅朱林国
文献传递
纯净质朴的草原情结——论乔欣诗歌的生态美
2018年
在诗人乔欣的笔下,草原生命的每一处幽微的角落都被浓郁强烈的爱所涵盖、所包容。乔欣的诗歌在呈现淳厚、真挚的草原情怀的同时,也传递着他对自己所依恋的草原生活的生态学思考和人文关怀。
孙晓娅朱林国
关键词:诗歌生态美个体文化
新媒介与中国新诗的发展空间被引量:7
2016年
相较物质存在,在诸多实体的社会景观中,新媒介给人类的生活架构出纷繁的生存场域,愈来愈多的诗人、读者依赖媒介空间甚于真实的现实生活。论文从诗歌创作生态视角审视互联网给诗歌带来的革命性变化,透视新诗在媒介形态变化中的角色演变,考察网络诗歌创作空间、传播与交流方式对诗歌文本形态与出版策略的影响,对21世纪以来新诗的发展命运、发生现场、创作格局及相关文化现象予以审视和反思。
孙晓娅
关键词:中国新诗新媒介诗歌创作生态视角角色演变
嵌入与疏离——林莽诗歌创作理念与路径研究
2019年
林莽的诗歌写作始终是当代汉语诗坛鲜明的在场映像,主动却并非刻意地嵌入了当代诗歌发展史每一个关键的发展节点之中,以省察者的姿态巧妙地将存在和政治、个体与一代人嵌入历史滚动的暗流,但他又保持着自觉和清醒,疏离喧闹的诗歌主潮,不为主流所包裹,没有显明的追随对象。嵌入与疏离两个富有张力而又相互交织碰撞的维度,构建出林莽独特的诗歌理路。
孙晓娅
关键词:林莽诗歌疏离
梦想的维度与诗意的空间——傅天虹诗歌研究
2017年
傅天虹在诗歌创作中极为重视人生经历的诗意捕捉,他运用多重视角展开丰富的个性化形象,深化苦难的意味,通过烙印着生命记忆的意象打开梦想维度,运用多重视角丰富苦难的意味,在诗性的空间中寄寓主体的艺术追求与生活的况味。
孙晓娅
关键词:诗意
关于文学经典和选经典被引量:1
1998年
自谢冕教授主编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出版以后,有关经典之战轰炒一时,至今其笔墨文案仍断断续续出现在文坛大小报刊上。而谢冕教授等人也因此一时陷入四面楚歌的尴尬困境,其中抨击的焦点主要落在两个方面:一是此套丛书出现两种版本;另一个则将矛头指向他们世纪末择选文学这一行为本身,认为经典不是选出来的,而是历史沉淀、堆积出来的,笔者在此仅就后一个焦点问题略抒己见。在中国古代。
孙晓娅
关键词:文学经典文学作品文学史历史性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