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淑丽

作品数:68 被引量:429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61篇天文地球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GPS
  • 14篇电离层
  • 8篇GNSS
  • 7篇导航
  • 6篇对流层
  • 6篇卫星
  • 6篇流层
  • 5篇电离层模型
  • 5篇硬件延迟
  • 5篇全球定位系统
  • 5篇观测值
  • 5篇GPS网
  • 5篇层析
  • 4篇电离层变化
  • 4篇气象
  • 4篇钟差
  • 4篇参数估计
  • 3篇导航系统
  • 3篇地球
  • 3篇定轨

机构

  • 65篇中国科学院上...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4篇山东科技大学
  • 4篇上海市气象局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同济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江苏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国家测绘局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上海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作者

  • 68篇宋淑丽
  • 37篇朱文耀
  • 11篇周伟莉
  • 6篇黄超
  • 5篇丁金才
  • 5篇程宗颐
  • 5篇熊福文
  • 5篇薛军琛
  • 5篇曲伟菁
  • 5篇卢秀山
  • 4篇廖新浩
  • 3篇王广利
  • 3篇郑为民
  • 3篇王解先
  • 3篇黄勇
  • 2篇叶碧文
  • 2篇王锦清
  • 2篇洪晓瑜
  • 2篇郝龙飞
  • 2篇张娟

传媒

  • 7篇天文学报
  • 7篇天文学进展
  • 6篇大地测量与地...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全球定位系统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测绘通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2007年中...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测绘学报
  • 1篇自然杂志
  • 1篇中国科技奖励
  • 1篇测绘工程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测绘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科学:物...
  • 1篇深空探测学报...
  • 1篇2008年测...

年份

  • 5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7篇2004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PS导航中运动载体近似坐标的估计方法
2003年
采用载波相位观测的GPS导航模式中,导航信号失锁的现象经常发生。信号一旦失锁,就破坏了导航的连续性。载波相位测量实质上是整周模糊度测量,快速、有效地确定运动载体的近似坐标,是快速、精确地确定整周模糊度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空间解析几何理论,针对运动载体轨迹的时变特性,应用实时最小二乘渐消记忆的递推算法,对载体的运行轨迹模型进行研究,进而估计载体的近似坐标。理论分析和实例表明,该方法确定的运动载体近似坐标与GPS绝对定位提供的近似坐标相比,精度有明显的提高。所以可以提高整周模糊度解算的速度,为确定GPS导航中的模糊度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宋淑丽朱文耀卢秀山徐泮林
关键词:GPS导航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
区域GPS网实测电离层变化和卫星硬件延迟的可靠性研究
根据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的实际需要,介绍了利用中国GPS区域网双频载波相位平滑伪距实测数据,准实时监测区域网电离层TEC变化和GPS卫星硬件延迟(TGD)的方法和结果。通过与CODE事后提供的全球电离层产品比较,结果表明利...
薛军琛宋淑丽朱文耀卢秀山
关键词:电离层VTEC区域网
文献传递
改进CODE GIM的GNSS广播电离层模型评估方法被引量:2
2019年
针对如何有效地对各类电离层模型在建模实现、模型精度、模型时效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CODE模型(CODE+模型)全球电离层图(GIM)的预报电离层精度评估方法,通过增加我国陆态网监测站数据,提高我国及周边地区的电离层建模精度,弥补了CODE GIM在我国及周边地区因观测数据少而精度受限的不足。通过试验分析表明,改进CODE GIM能够满足精度要求,且更好地与我国实际电离层情况相吻合;并以此为基准评估GNSS广播电离层精度,对比分析了GPS、BDS、Galileo电离层模型的精度,得到一些初步结论。
程娜贾小林贾小林宋淑丽
关键词:GNSS
中国地壳非线性运动特征的监测和毫米级地球参考架的建立
<正>随着全球GPS固定站站坐标长期时间序列的建立,GPS监测地壳运动将向以下两个方向发展:地壳垂直运动监测;地壳非线性运动监测(包括各类周期运动)。测站垂直方向的运动由诸多地球物理因素引起,以季节性变化为主。年变率甚小...
朱文耀熊福文宋淑丽
文献传递
Klobuchar模型和NeQuick模型在中国地区的精度评估被引量:23
2012年
将CODE以及GPS广播星历提供的8个系数分别作为Klobuchar模型的输入参数,利用Klobuchar模型及NeQuick模型计算得到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15个GPS基准站上2000~2008年的电离层VTEC序列,以欧洲定轨中心CODE提供的事后电离层产品作为参考标准,得到了两个模型在中国地区的精度评估结果。
杨哲宋淑丽薛军琛朱文耀
关键词:KLOBUCHAR模型
讨论GPS网的大小对绝对PWV的影响
利用区域GPS网实时计算测站上空的PWV时,为了消除卫星钟差改正,利用GAMIT等双差技术软件,把钟差的影响消掉。但对于较近的两个测站,卫星高度角非常接近,卫星信号传输到测站的路径基本相同,受到的大气延迟基本相同,天顶延...
曲伟菁宋淑丽朱文耀
关键词:GPSPWV天顶延迟
文献传递
上海GPS综合应用网对可降水汽量的实时监测及其改进数值预报初始场的试验被引量:20
2004年
分析了 2 0 0 2年夏季上海GPS综合应用网 (简称SGCAN)的观测数据 ,实时处理中直接利用IGS(Interna tionalGPSService)超快速产品IGU(theUltrarapidorbitofIGS)轨道 ,在长基线辅助下考虑海潮的影响 ,得到了可靠的可降水汽量 (简称PWV)序列 ,监测结果与加密的Radiosonde观测比较 ,偏差为 2mm左右 .与MM5预报可降水量的比较说明GPS监测结果可以作为检验数值预报质量的工具之一 .2 0 0 2年夏季SGCAN监测的PWV时空变化过程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从西南到东北的详细入梅雨过程和特点 ,以及整个梅雨季节雨带在江淮地区来回摆动的情况 .一小时雨量与GPS PWV锋值的对应关系统计表明GPS PWV对雷暴雨具有一定的短期预报特性 .利用Cressman分析方法把GPS PWV插值到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初始场的各个格点上 ,改进了数值预报初始湿度场的精度 ,提高了中尺度数值预报的准确性 ,反映了GPS
宋淑丽朱文耀丁金才廖新浩程宗颐叶其欣
关键词:梅雨季节
上海GPS综合应用网的初步监测结果及其应用展望被引量:5
2004年
上海GPS综合应用网 (SGCAN)是我国第一个区域性连续实时的综合性服务GPS网络 ,该网包括 :由 1 4个GPS基准站组成的 ,以上海为中心覆盖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GPS气象服务网 ;由 5 0个基准控制点建立的上海高精度(点位精度达厘米级 )三维大地测量控制网 ;2 0个基准监测点建立的上海高精度地壳形变和地面沉降监测网 ;另外 5个GPS基准站作为上海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GPS基准站 ,实时连续发布高精度GPS改正信息 ,满足整个上海地区GIS用户 (包括工程测量、交通航运和公安消防等 )快速实时 (或准实时 )的定位和导航需要 .该网已于 2 0 0 2年 6月投入正常运行 ,在GPS气象、地壳形变和地面沉降方面已经获得初步结果 ,也将为改善长江三角洲地区数值天气预报初始场和监测、治理地面沉降提供充足的信息 .
宋淑丽朱文耀丁金才程宗颐
关键词:GPS基准站地面沉降监测网
利用GPS斜路径观测值层析水汽三维分布
<正>引言水汽三维分布信息对于改善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的初始场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大气中水汽的时空变化特别强,常规观测手段的时空分辨率比较低,原来因观测值数量和精度的限制使得改进短期天气预报的工作受到阻碍。GPS技术的兴起为...
宋淑丽朱文耀
文献传递
导航卫星姿态和光压模型研究进展
2023年
不同导航系统中卫星的形状、材料、轨道设计和姿态控制模式等都不相同,在进行多系统数据联合处理时,要获得高精度的卫星轨道,需要区别对待不同类型卫星的姿态模型和光压模型。作为导航卫星所受量级最大的非保守力,国内外许多研究是围绕光压模型的建立与精化等方面来开展,以便建立最合适的模型,从而获取更高的定轨精度。目前的研究表明,新的Galileo以及北斗卫星采用与之前不同的姿态控制模式,适用的光压模型也不同。总结了目前比较通用的导航卫星姿态模型,尤其是官方最新公布的北斗卫星的姿态模型,详细介绍了卫星光压模型研究进展和近几年来新发射卫星光压模型以及其先验模型的构建方法,并分析了各个模型的优缺点和适应性。通过对目前导航卫星姿态以及光压模型的分析,提出在更高精度的定轨任务中有待改进的问题,为导航卫星尤其是新发射导航卫星精密定轨中的光压和姿态模型的选择和建立提供参考。
黄超宋淑丽宋淑丽周伟莉
关键词:导航卫星卫星姿态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