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尚晓东

作品数:38 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海洋湍流
  • 6篇湍流
  • 6篇耗散
  • 6篇感器
  • 6篇传感
  • 6篇传感器
  • 5篇南海北部
  • 5篇内波
  • 4篇热通量
  • 3篇台风
  • 3篇湍流混合
  • 3篇温度传感器
  • 3篇环流
  • 2篇性子
  • 2篇中尺度
  • 2篇中尺度涡
  • 2篇声学
  • 2篇丝扣
  • 2篇丝扣连接
  • 2篇速度传感器

机构

  • 3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澳门科技大学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38篇尚晓东
  • 23篇陈桂英
  • 7篇卢著敏
  • 5篇徐驰
  • 4篇余凌晖
  • 3篇毛华斌
  • 3篇谢晓辉
  • 3篇王东晓
  • 2篇蔡树群
  • 2篇周生启
  • 2篇程晓波
  • 2篇杨棋
  • 2篇舒业强
  • 2篇练树民
  • 2篇鲁远征
  • 2篇王盛安
  • 2篇刘国涛
  • 2篇刘良钢
  • 1篇兰健
  • 1篇龙小敏

传媒

  • 9篇热带海洋学报
  • 3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海洋石油
  • 1篇电子设计工程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九届海峡两...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7
  • 7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西北部环流及其与天气系统相互作用观测研究
王东晓陈荣裕尚晓东蔡树群曹文熙王盛安齐义泉陈偿王式政何松明陈举吴梅林陈更新舒业强毛华斌李毅能石睿何云开曾丽丽储小青
该项目首次在南海西北部建立了长时间序列、多学科交叉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结合南海北部开放航次,形成了空间良好覆盖、垂向海面至海床全深度、动力-环境-生态三结合的南海西部和北部海洋中尺度环境观测系统;对取得到的观测资料,第一...
关键词:
关键词:数值预报系统
一种海洋湍流热通量仪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洋湍流热通量仪及其使用方法,其利用海洋探测快速温度传感器和声学多普勒三维点式流速(ADV)仪,通过声学多普勒三维点式流速仪姿态数据校正流速数据,基于垂直方向速度脉动和温度脉动的协方差测量海洋垂直方向湍流...
尚晓东陈桂英
文献传递
Rossby波临界周期与海面高度异常能谱临界周期在南海的空间分布特征
2010年
本文利用WOA01(the Word Ocean Atlas 2001)海水各层气候态温盐数据计算南海Rossby波临界周期,并与其在同纬度西北太平洋中的分布对比。结果显示,在南海中Rossby波临界周期随纬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并且由于南海的特殊地形,海盆中Rossby波临界周期呈北东—南西向分布,与其在大洋中呈纬向带状分布不同。通过分析南海各网格点上海面高度异常(SSHA,the 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y)的能谱,我们发现在海盆中部其临界周期与当地Rossby波临界周期基本相同,其值也随纬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因而从观测上验证了模式结果,即在海面风应力旋度能谱临界周期小于等于当地Rossby波临界周期的条件下,海洋响应能谱临界周期等于当地Rossby波临界周期。
杨棋陈桂英尚晓东
关键词:ROSSBY波
一种海洋湍流定点混合仪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洋湍流定点混合仪及其使用方法,其利用声学多普勒三维点式流速测速仪(ADV)同时、同点测量同一运动质点的速度和温度,利用实现时间梯度与空间梯度的转换或频率谱与波数谱的转换的泰勒冻结假设,得到相应的观测谱,...
尚晓东陈桂英余凌晖
一种海洋湍流定点混合仪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洋湍流定点混合仪及其使用方法,其利用声学多普勒三维点式流速测速仪(ADV)同时、同点测量同一运动质点的速度和温度,利用实现时间梯度与空间梯度的转换或频率谱与波数谱的转换的泰勒冻结假设,得到相应的观测谱,...
尚晓东陈桂英余凌晖
文献传递
连续层化流体中内波破碎的动力学机制的数值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对单频内波在白噪声的干扰下引起的不稳定现象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不同振幅和不同Pr数(Prandtl number)对静力不稳定、剪切不稳定、对流不稳定出现的时间、地点及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静力不稳定总是比其它2种不稳定先出现,其持续时间也是最长的;振幅越大(Pr=0.72)时,内波越不稳定,导致3种不稳定出现的时间明显提前;Pr数增大(A=0.256)时,3种不稳定出现的时间也略有提前。
刘国涛尚晓东陈桂英杨棋刘良钢程晓波
关键词:内波谱方法
混合坐标模式HYCOM模拟COADS强迫下的南海平均环流被引量:9
2008年
采用混合坐标模式(HYCOM)模拟南海环流,同时利用海表温度卫星资料和吕宋海峡Sb-ADCP观测海流数据来评估模式结果。地形敏感性实验表明,吕宋海峡地形数据对模拟黑潮入侵方式影响较大,在地形误差较大的情况下,模拟的黑潮可能以反气旋流套方式入侵。和Pathfinder海表温度卫星资料比较,模式输出的月平均温度在海盆区域误差较小。ERA-15资料强迫所模拟的吕宋海峡上层环流和Sb-ADCP观测一致,而COADS结果低估了吕宋海峡的体积输送。
卢著敏尚晓东陈桂英
关键词:南海环流海表温度
一种海洋湍流热通量仪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洋湍流热通量仪,其包括快速温度传感器和声学多普勒三维流速计,快速温度传感器由探头(37)、钛合金弯形管(36)、锥形管(35)、第一圆筒管(34)、内丝扣连接件、外螺丝(33)、第二圆筒管(32)、...
尚晓东陈桂英
文献传递
基于手机开发模块的手持无线控制终端
本发明属于自动化控制装置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手机开发模块的手持无线控制终端,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机开发模块、电平转换模块及短波通讯模块,该手机开发模块通过短波通信模块和与之匹配的外部设备通信。该手机开发模块包括处理器、触...
李明磊尚晓东陈桂英
文献传递
南海北部台风和中尺度暖涡对近惯性振荡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基于2014年8-9月南海北部东沙群岛附近海域两个临近站位(站位A,20.736°N,117.745°E,水深1 249 m;站位B,20.835°N,117.56°E,水深848 m)的潜标数据,研究了台风过境所激发的近惯性振荡的特征,分析了中尺度暖涡对近惯性频率的调制及其对近惯性动能分布和传播的影响。站位A(B)142(175) m以浅,近惯性频率由0.710 1(0.713 3)周/d红移至0.659 2周/d,频率减小了7.2%(7.6%),观测结果与两个站位所处的背景涡度相吻合。中尺度暖涡改变了水体层结状态,两个站位的近惯性动能在不同层结中被改变了0.5~3倍。水体层结对能量的折射作用使得站位B的近惯性动能在深度158~223 m之间衰减较少,而站位A的近惯性动能则随着深度的增加快速减小。站位A和站位B近惯性内波的垂向群速度分别约为15.2 m/d和14.1 m/d。如果忽略近惯性动能的水平辐散,近惯性内波的垂向传播分别造成了两个站位垂向上约47%和38%的近惯性动能衰减。
于璐莎翟荣伟鲁远征郭双喜郭双喜岑显荣屈玲黄鹏起尚晓东周生启
关键词:南海北部台风层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