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垒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转基因
  • 3篇转基因小鼠
  • 3篇细胞
  • 3篇小鼠
  • 3篇类脂A
  • 3篇基因
  • 2篇蛋白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骨桥
  • 2篇骨桥蛋白
  • 2篇肝炎
  • 2篇ΓΔT细胞
  • 2篇NKG2D配...
  • 2篇IL-17
  • 1篇乙型肝炎重症...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提呈

机构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6篇康垒
  • 2篇刁宏燕
  • 2篇崔光莹
  • 2篇崔莲仙
  • 2篇何维
  • 1篇崔永春
  • 1篇王海
  • 1篇王保红
  • 1篇鲁伟
  • 1篇李兰娟
  • 1篇陈佳宁
  • 1篇马驰

传媒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第四届中国病...
  • 1篇中国免疫学会...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T细胞可通过抗原提呈细胞上的CD1b和CD1c分子识别类脂A
目的:γδT细胞在早期抗感染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γδT细胞识别磷酸抗原、热休克蛋白、经典和非经典的MHC分子无需抗原提呈,但它识别脂类抗原的具体机制尚无深入研究。类脂A是广泛存在于细菌表面组分脂多糖的生物活性中心。研...
崔永春康垒崔莲仙何维
文献传递
MULT1和MULT1S转基因小鼠的鉴定和初步分析及γδT细胞对类脂A识别机制的研究
NKG2D是一种激活性受体,由同源二聚体构成,可表达于NK细胞、NKT细胞、CD8+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表面,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UL16结合蛋白(ULBPs)作为一...
康垒
关键词:NKG2D配体转基因小鼠类脂A树突状细胞ΓΔT细胞
文献传递
MULT/和MULT1S转基因小鼠的鉴定和初步分析及γδT细胞对类脂A识别机制的研究
NKG2D是一种激活性受体,由同源二聚体构成,可表达于NK细胞、NKT细胞、CD8+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表面,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UL16结合蛋白(ULBPs)作为一...
康垒
文献传递
骨桥蛋白与IL-17在乙型肝炎重症化中的作用
乙型肝炎(乙肝)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它与肝-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1IBV)数量无明显相关性,而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应答。在细胞免疫中,骨桥蛋白具有RI’111型细胞因子的功能,能诱导树突状细胞向THL型方向分化,能刺激...
刁宏燕康垒崔光莹王保红李兰娟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MULT1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鉴定和表型的初步分析
2010年
目的对高亲和力NKG2D配体MULT1转基因小鼠进行基因型的鉴定和表型分析,并进行MULT1的初步功能研究。方法提取转基因小鼠的基因组DNA,PCR以鉴定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提取小鼠尾部组织mRNA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其基因转录情况。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及免疫组化对MULT1转基因小鼠多种组织细胞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获得鉴定阳性的MULT1转基因小鼠3 S品系25只,4 S品系13只。3 S和4 S品系的MULT1转基因小鼠的基因转录产物阳性,可用于进行下一步研究。MULT1主要表达在胸腺和小肠上皮间淋巴细胞(iIELs),且在胸腺和iIELs表面的表达与小鼠的年龄有关,而在脾脏细胞上基本不表达。iIELs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CD8+T细胞比例降低,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升高。结论经过基因型和表型的鉴定,表明已经成功构建MULT1转基因小鼠。对转基因小鼠表型的初步分析表明,MULT1可能与胸腺的发育、老化以及免疫调节相关。
康垒崔莲仙何维马驰
关键词:转基因NKG2D配体基因型表型
重型肝炎中骨桥蛋白与IL-1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骨桥蛋白(OPN)和白细胞介素-17 (IL-1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于2009-2010年期间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科住院的乙型肝炎引起的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7 ~ 65岁,中位数为39岁.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0名,女20名,年龄25 ~ 55岁,中位数35岁.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OPN及血清中IL-17的水平.并应用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暴发性肝炎模型,分析外周血及肝脏中OPN和IL-17的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ConA刺激的基础上,添加肿瘤坏死因子(TNF)-α或anti-TNF-α培养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检测OPN和IL-17的水平.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OPN与IL-17之间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IL-17和骨桥蛋白的水平[ (42.4±12.9) pg/ml和(1460.1±523.1) 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10.6±4.8)pg/ml和(472.8 ±67.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7和3.570,P均<0.05).小鼠肝炎模型中,ConA注射后6h,外周血中的OPN即达到高峰,在12 h后OPN水平回落;而IL-17在24h内逐渐升高.注射后6h,肝脏组织中的OPN水平有一小的下降后逐渐升高并在12 h达到高峰;IL-17在ConA注射后6h达到高峰.慢性重型乙肝患者中骨桥蛋白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2 =0.582,P=0.026),TNF-a增加淋巴细胞对骨桥蛋白的分泌(P<0.05).结论 重型肝炎发生与骨桥蛋白和IL-17的表达水平有关,骨桥蛋白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TNF-α能促进淋巴细胞产生骨桥蛋白.
崔光莹康垒陈佳宁王海鲁伟刁宏燕
关键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骨桥蛋白白细胞介素-17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