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峰 作品数:38 被引量:102 H指数:6 供职机构: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更多>>
人参皂甙单体Rb_3对缺血神经元胞内游离钙的影响 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研究人参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 -人参皂甙 (GS)的单体Rb3(GSRb3)对大鼠海马皮质神经元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后 ,分别给予模拟缺血、模拟缺血 +不同浓度的Rb3培养后 ,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 ,测定不同情况下大鼠海马皮质神经元胞内游离钙的情况。结果 :Rb3对大鼠模拟缺血海马神经元胞内游离钙的升高有明显抑制 ,模拟缺血 10min后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胞内钙增加 ( 73 .5± 10 .3 1) % (P <0 .0 0 1) ;在模拟缺血液中分别加入 2 0 μM、40 μM、60 μM、80 μM的Rb1灌流 10min后 ,胞内钙增加分别为 ( 19.8± 3 .41) % ,( 14 .1± 2 .78) % ,( 10 .5± 3 .62 ) %和 ( 11.5± 4.3 0 ) % ,与缺血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0 .0 0 1)。结论 :GSRb3可通过减轻细胞内的钙超载来对缺血神经元进行保护 ;保护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在 60 张云峰 曹茂虹 柯开富关键词:人参皂甙单体 海马神经元 细胞内游离钙 新型血管闭合装置在神经介入诊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封闭股动脉穿刺点的新型血管闭合装置Star-Close在神经介入使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观察神经介入治疗结束后,采用Star-Close装置封闭股动脉穿刺点的304例患者344处穿刺点。部分患者接受同侧腹股沟2次以上穿刺埋鞘并缝合。结果:穿刺部位术后使用Star-Close装置344处,封闭成功328处(95.3%),重大并发症1例,轻微并发症和重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和0.3%。在同一侧腹股沟重复穿刺并接受再次封闭40例患者成功率92.5%,并发症率7.5%。结论:对于初次和再次穿刺股动脉进行神经介入诊疗的患者,Star-Close均为一种快速和安全有效的血管闭合装置。 张云峰 周宏智 吴新民 吕美云关键词:血管闭合器 神经介入 血管内治疗 脑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原位结构分析体系建立与应用 2024年 目的旨在建立脑组织样本神经血管单元中内皮细胞线粒体快速可视化分割的方法和应用。方法取假手术组纹状体和缺血再灌注组纹状体半暗区组织,采用锇-硫代碳酰肼-锇制样技术(Osmium-thiocarbohydrazide-osmium,OTO)包埋前块染色技术,结合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Focused ion bea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IB/SEM)和人工智能可视化图像分析软件(Artificial intelligence-visualization-image analysis,AIVIA)机器学习图像分割技术,对神经血管单元中内皮细胞线粒体进行大尺度成像和快速分割分析。结果本研究成功建立基于OTO-FIB/SEM-AIVIA(OFA)的脑组织块样本线粒体快速分割流程,实现微米级神经血管单元中特定细胞类型线粒体纳米级分辨率的快速可视化;该流程可以提供脑组织样本线粒体数量和形态变化的准确信息;同时,训练出的模型可以拓展应用于相同图像采集参数的不同样本数据,提高图像分割速度和数据处理效率;基于这一方法,本研究发现相较于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纹状体半暗区内神经血管单元完整线粒体的平均体积变小且形态变圆;本研究还进一步提取并三维重建了内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并发现其形态和数量的改变。结论OFA流程可以快速获取神经血管单元或其中某个特定细胞类型,提供内皮细胞完整线粒体数量和体积的准确信息,为功能研究提供更准确全面的结构学证据。 王雪 南希 杜星月 刘玉峰 李霞 张云峰关键词:神经血管单元 线粒体 超微结构 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电解可脱弹簧圈(gugliel midetachable coils,GDC)和水压可解脱弹簧圈(detachable coils system,DCS)栓塞颅内动脉瘤78例。结果发生并发症10例,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急性脑梗死2例,血管痉挛3例,弹簧圈脱出动脉瘤2例,其中1例死亡,余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正确处理各种并发症可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 周宏智 吴新民 张云峰 柯开富 吕美云 贲志进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栓塞 并发症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装置 被引量:2 2021年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管壁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异常膨出。自从2002年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International Subarachnoid Aneurysm Trial,ISAT)试验证实了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来,介入材料及治疗理念不断创新,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一线治疗方法。文章对用于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介入材料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 马啸天 张云峰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气囊阻塞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出血性转化和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HT)和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和其他临床资料,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价发病90d时临床转归,转归良好定义为mRS评分0~2分。根据HT情况将患者分为HT组和非HT组,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和转归不良组。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HT和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48例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男性25例(52.1%),平均年龄(64.77±9.14)岁,平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分(17.70±3.77)分。22例(45.8%)发生HT,其中9例为有症状HT;24例(50.0%)转归良好。HT组男性比例显著低于非HT组(30.4%对 72.0% x2=8.293,P=0.004),而糖尿病(65.2%对36.0%;X2=4.090,P=0.043)和心房颤动(78.3%对44.O%;x2=5.880,P=0.015)的患者比例以及基线空腹血糖水平[(8.514±4.400)mmol/L对(6.354±1.472)mmol/L;t=2.319,P=0.025]则显著高于非HT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优势比(oddsratio,OR)6.13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1)1.617-23.291;P=0.042]是机械取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转归良好组基线NIHSS评分[(16.050±4.865)分对(19.210±4.423)分;t=2.354,P=0.023]以及糖尿病(29.2%对70.8%;X2=8.333,P=0.004)、前循环卒中(62.5%对87.5% x2=4.000,P=0.046)、大脑中动脉闭塞(29.2%对75.0%;x2=10.101,P=0.002)和脑实质血肿(4.1%对3.3%;P=0.011)患者比例显著低于转归不良组,而心房颤动(75.0%对45.8% x2=4.2 张无媛 周宏智 吕美云 季秋虹 高子阳 刘书宏 张云峰关键词:卒中 机械溶栓 血栓切除术 用于检测人低氧耐受能力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引物对及试剂盒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人低氧耐受能力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引物对及试剂盒,属于体外核酸检测技术领域。所述引物对包括正向扩增引物、反向扩增引物及测序引物,所述反向扩增引物的5’端进行生物素标记;所述试剂盒包括正向扩增引物、含有反... 李霞 张云峰 滕祥云文献传递 氩气通过Cav-1抑制小鼠脑梗死后急性期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 2024年 目的探究氩气(Argon,Ar)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CIR)后急性期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7只雄性美国癌症研究所引进(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MCAO)模型组(tMCAO组)和氩气吸入组(tMCAO+iAr组),每组各9只;比较各组小鼠再灌注6 h后伊文思蓝(Evans blue)渗漏及神经功能评分;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缺血侧脑组织闭锁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 1,ZO-1)、网格蛋白(Clathrin)和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tMCAO组小鼠缺血侧脑组织Evans blue渗漏增加,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缺血侧脑组织Cav-1和Clathrin蛋白表达水平增高,而ZO-1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CD31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Cav-1荧光强度增加,而ZO-1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与tMCAO组比较,氩气吸入组小鼠脑组织Evans blue渗漏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缺血侧脑组织中Cav-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和缺血半暗区CD31阳性内皮细胞中Cav-1荧光强度减弱。结论氩气可能通过抑制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急性期内皮细胞Cav-1介导的跨细胞转运、减轻BBB通透性增加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刘泳欣 张云峰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脑屏障通透性 氩气 血管内皮细胞 脑心通胶囊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靖江市新港城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纳入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口服脑心通胶囊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口服脑心通胶囊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疗程均为2周。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a(LP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应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定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指标,记录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48/5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2/50)和2.0%(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而且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沈卫东 张云峰关键词:脑心通 血塞通 脑梗死 炎性因子 混合气体作为治疗全身性炎症伴发血管炎症药物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治疗全身性炎症及其可能伴发的血管炎症的新方法,且成本低廉,适应人群广泛,无副作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证明氩气混合气可以降低脂多糖(LPS)诱导的全身性炎症中血清中的IL‑6的表达,... 李霞 折佟平 郭雅楠 王雪 姜正林 张云峰 袁圆 徐丽华 宋新建 吴新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