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同标

作品数:44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艺术
  • 11篇历史地理
  • 7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2篇佛教
  • 8篇造像
  • 7篇佛像
  • 6篇神仙
  • 6篇佛塔
  • 5篇佛教美术
  • 5篇佛教造像
  • 4篇渊源
  • 4篇画像
  • 4篇绘画
  • 3篇信仰
  • 3篇形制
  • 3篇源流
  • 3篇装饰
  • 3篇犍陀罗
  • 3篇观音
  • 3篇佛教艺术
  • 2篇道教
  • 2篇颜真卿
  • 2篇艺术

机构

  • 16篇华东师范大学
  • 15篇湖南工业大学
  • 10篇江南大学
  • 5篇上海大学
  • 2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湖南大学

作者

  • 44篇张同标
  • 5篇梁燕
  • 1篇阮荣春
  • 1篇梁燕
  • 1篇肖业伟
  • 1篇赵玲
  • 1篇梁艳

传媒

  • 5篇中国美术研究
  • 4篇中国书画
  • 4篇湖南工业大学...
  • 4篇创意与设计
  • 3篇南京艺术学院...
  • 2篇艺术探索
  • 2篇创意设计源
  • 2篇湖南省博物馆...
  • 1篇东南文化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装饰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民族艺术
  • 1篇敦煌研究
  • 1篇船山学刊
  • 1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淮阴工学院学...
  • 1篇西藏民族学院...
  • 1篇青少年书法(...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1997
  • 1篇1994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宋徽宗画学考论被引量:5
2008年
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太学始自西周,魏晋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但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相应地,将绘画教育列入国家的最高学府,就称之为"画学",相当于今天的"国立艺术学院"之类,是绘画教学的最高学府。在古代中国,绘画尽管被视为文人雅事。
张同标
关键词:画学绘画教学国子学画史
蓝毗尼标印石与阿育王石柱铭文述异
2016年
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礼拜蓝毗尼、竖立石柱、镌刻铭文以来,直至近代考古振起,有关迦毗罗卫和蓝毗尼的文献记载基本上出自中国游方僧之手。1995年在摩耶庙遗址中心部位出土的标印石(marker stone),大体与支僧载笔下"阿育王以青石挟足迹两边,复以一长青石覆上"的记载相符。标印石的发现,不仅再次确认了释迦牟尼诞生的准确地点,也引起了学界对阿育王石柱铭文的释读歧异进行了重新思考,把柱铭中的"silā-viga?abhī^cā"理解为标印石的看法引人瞩目。这一新诠读方案虽然未必是最终定谳,却也显现了文献记载、考古发现与金石刻辞的多重比证的巨大魅力。同时,显示了柱铭关于减免税收(ubalike-ka?e a?habhāgiye ca)的另一疑难问题,可能也有赖于同样的方法以解答。
张同标
阿弥陀佛三尊五十菩萨像源流考被引量:7
2012年
"阿弥陀佛三尊五十菩萨像"是早期净土变造像的一种类型,该图像以阿弥陀佛为中心,左右侍立大势至与观世音。从主尊所坐的莲花梗茎上分出许多细枝,分布在主尊两侧,犹如网缦或树枝般的托起许多小莲花,小莲花之上共坐五十尊形体较小的菩萨。该图像渊源于古印度笈多王朝流行的"舍卫城大神变造像",与旧籍所言得自"天竺鸡头摩寺五通菩萨"的记载相符。
张同标
论“楚草纹”及其艺术表现被引量:2
2007年
"楚草纹"是以半开放的弧线纹为主干的一种曲线纹,柔美中寓刚健,突出表现为抽象的形式美感,是荆楚装饰艺术中标志性的装饰纹样之一。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楚草纹"可以作为抽象的图案或由此为主体通过变形、添饰等手段形成具体的龙凤花草藤蔓等具象的图案,被广泛运用于漆木器、刺绣、木雕、石雕等艺术门类,体现了楚文化舒放奇瑰的审美特色。
张同标梁燕
关键词:楚文化装饰图案
中国早期楼阁式佛塔及其形制渊源
2013年
四川什邡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画像砖佛塔形象,与同期的文献记录相近,均为楼阁式木作建筑。什祁画像砖佛塔明显源于古印度西北广为流行的高层佛塔,中国佛塔是在此基础上依据传统的楼阁式建筑而发展起来的。基于信仰观念支配宗教艺术的看法,汉代'神仙好楼居'的传统思想,使得犍陀罗佛塔得以比附仙人所居的木作高楼而在中国安家落户。宗教信仰的类同性,其重要性远在单纯形制模仿改造之上,或许正是这一原因,使得楼阁式佛塔得以在中国广为传播。作为早期佛教艺术的珍贵文物,什祁佛塔成为研究中国早期佛塔形制演变、中国汉代神仙信仰以及佛教初传中国的重大问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张同标
关键词:犍陀罗
关于什邡画像和襄樊陶楼并非佛塔的辨析(下)
2017年
什邡画像和襄樊陶楼,虽然向来被认为是楼阁式佛塔的早期实例,但就目前而言,尚没有明确的基于建筑自身的证据作为支撑,因而不能判读为佛塔。这些图像表现的都是汉武帝以来基于"神仙好楼居"的墓葬明器。汉武帝、魏明帝、笮融三人都营建了宏大的建筑群,中有多层承露盘,套镶在立柱上端。什邡画像和陶楼,将立柱承露盘移至屋顶之上。浙江越墓铜屋模型表现屋脊立柱,柱顶栖息凤鸟,汉武帝建章宫凤阙沿用了这一思路。襄樊陶楼将立柱承露盘与立柱凤鸟组合起来,与什邡画像同样,都体现了神仙方术意义。中国楼阁式佛塔应该来源于汉代高楼。同时期的印度流行桑奇大塔那样的覆钵式窣堵波,除个别特例外,覆钵顶上都只有单层相轮,无法建构印度窣堵波与汉末高楼之间的联系。印度西北犍陀罗地区有些多层相轮伞奉献塔,其时代应该晚于汉代,不能视为什邡画像和襄樊陶楼的原型。
张同标
圣境印象与古印度佛像源流被引量:2
2015年
古印度佛教美术的发展,固然有佛教义理的支持,但同时本土信仰和印度教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印度佛教美术兴起于阿育王时代,以窣堵波建筑及其附丽浮雕为主体。窣堵波原为印度王侯身后的纪念性建筑,原非佛教起源,也被耆那教使用;窣堵波所附浮雕图像的基本母题,如装饰纹样、药叉、那伽龙王等都是印度的土著信仰;即使是图像中的佛教故事,也往往是从世俗故事被佛教化改造的结果。释迦诞生中的佛母形象,源于巴尔胡特的莎罗班吉卡,是在莎罗班吉卡信仰兴盛之后才出现的,包含这一情节的四相图始于笈多盛世的鹿野苑。秣菟罗地区出现了最早的佛像,加尔各答藏坐佛即其一,与特定的佛传场景和情节无关,部分图像细节所反映的仍然是印度的神灵信仰。原始佛教没有神灵信仰,也没有建立自身的神祇系统。古印度的佛教美术是在印度本土神灵信仰和印度教的大环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并始终受其强烈影响。
张同标
论延光四年佛像的史学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长江三峡出土的延光四年摇钱树佛像,是目前所知的中国第一尊古佛像。该佛像举右手施无畏印,高肉髻,与四川其他各摇钱树大致属于同一类型。惟该佛像身着交领衣,显示了当时中国信众对佛像仪轨并不十分熟悉,是佛像初传中国时期的常有现象。就中印两国佛像艺术传播与交流的角度看,这尊佛像,作为一个有力的证据,可以缩小古印度佛像初创时期的争议范围,也可以缩小贵霜王朝迦腻色伽即位年代的争论范围,对探究佛教造像在古印度的起源有重大意义。同时,该佛像可以证明中国古籍记载的早期佛教造像虽有夸饰之词却是有事实依据为基础的。
张同标
西印度所见舍卫城大神变佛教造像十例被引量:1
2012年
古印度笈多时期普遍流行一种取材于"舍卫城大神变"的佛教造像,描绘佛陀在舍卫城降服外道六师,包括三个主要情节:芒果树奇迹、水火双神变、大神变。造像通常舍弃了叙事性,转而倾向于礼拜性,形成了以佛陀为主尊集结化佛天众的宏大场景,作为程式化的造像遍布于西印度诸石窟。就西印度石窟所见,这类造像有繁简不同的造像图像,但均以"并蒂莲花"、"千佛化现"和"双龙擎莲"为图像特征,并影响了耆那教造像和印度教造像,也是古印度后期密教造像的图式渊源之一。"舍卫城大神变"系列造像对中国佛教美术的影响,尚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张同标
论印度佛像莲花座起源于龙树时代被引量:7
2016年
由于武昌莲溪寺东吴永安五年(262年)铜带饰佛像出现了莲花座,且在长江中下游的铜镜和堆塑罐上所表现的莲花座坐佛流行了50年左右,是当时具有主流特色的佛像造型,据此推测印度同时期也出现了佛像莲花座。印度同时期的佛像莲花座目前尚无法确认,但印度高僧龙树的经论认为莲花座是仿照梵天的形象而创制的。当时有梵天端坐莲花的传说,"诸佛随世俗"也端坐莲花说法,这说明龙树时代处于佛像莲花座的初兴时代。龙树主要活动于公元150~250年期间,认为印度佛像莲花座初步兴起于公元200年前后,放置在佛像莲花座初创并流传到中国的大框架中考察,这是合乎情理的。
张同标
关键词:龙树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