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妹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造血
  • 5篇造血干
  • 5篇造血干细胞
  • 5篇细胞
  • 5篇干细胞
  • 4篇造血干细胞移...
  • 4篇干细胞移植
  • 3篇异基因
  • 3篇异基因造血干...
  • 3篇基因
  • 3篇儿童
  • 2篇移植后
  • 2篇巨细胞
  • 2篇巨细胞病毒
  • 2篇巨细胞病毒感...
  • 2篇氟达拉滨
  • 2篇病毒感染
  • 1篇单倍性
  • 1篇单体型
  • 1篇移植物抗宿主

机构

  • 5篇北京军区总医...

作者

  • 5篇杜振兰
  • 5篇司英健
  • 5篇张小妹
  • 4篇胡波
  • 3篇何学鹏
  • 3篇杨凯
  • 3篇陈惠仁
  • 3篇张传仓
  • 2篇秦茂权

传媒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Uo.HSCT)过程中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预防及治疗经验。方法将47例接受allo-HSCT患儿根据移植前是否常规应用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分为预防组(33例)和非预防组(14例),分别比较两组的CMV感染情况、治疗情况及转归。结果预防组33例患儿中5例发生CMV感染,非预防组14例患儿中6例发生CMV感染,两组CMV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发生CMV感染患儿均进行了积极治疗,预防组5例CMV感染患儿中,1例死亡;非预防组6例CMV感染患儿中,2例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中位随访时间37(4~60)个月,所有供者造血干细胞在受者体内均完全植活。结论儿童allo—HSCT期间应用更昔洛韦能预防CMV感染。
司英健秦茂权张传仓杜振兰张小妹胡波
关键词: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过程中CMV感染的预防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间于我科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47例患儿,按照患儿移植前是否常规应用更昔洛韦预防...
司英健秦茂权张传仓杜振兰张小妹胡波
单体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白血病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在儿童白血病特别复发难治白血病的治疗中,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是能彻底根治的主要方法。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HLA)匹配供者,无论是血缘与非血缘相合供者,都是allo-PBSCT的最佳选择,在完善的骨髓库中可以获得30%HLA相合的非血缘供者,国内单生子女患儿中只有不足10%可以获得相合亲缘供者,限制了PBSCT的应用。如果进行单体型移植,无疑将解决缺乏供者的困惑,在儿童白血病的治疗中具广阔前景。近1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的发展,HLA单体型移植已取得成功。父母、兄妹和子女亲缘供者作为PBSCT的供体,彻底解决了干细胞来源的问题。
陈惠仁何学鹏司英健胡波杨凯杜振兰张小妹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单倍性白血病
含氟达拉滨预处理方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患者生存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接受不同预处理方案改良Bucy(白消安/阿糖胞苷/环磷酰胺)或白消安/氟达拉滨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及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12/2008-06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患者27例,按移植预处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10例给予以氟达拉滨+白消安为基础的预处理方案:移植前2~6d氟达拉滨30mg/(m2·d),移植前3~6d白消安3.2mg/(kg·d);17例给予以改良Bucy为基础的预处理方案:移植前4~6d白消安4mg/(kg·d),移植前两三天环磷酰胺60mg/(kg·d)和阿糖胞苷2.0g/(m2·d)。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后白细胞、血小板重建时间,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及其程度,复发与移植相关死亡率。结果:白细胞、血小板重建时间在Bucy组与白消安/氟达拉滨组分别为[(8.45±2.31),(8.96±2.47)d,P=0.957;(13.31±4.80),(15.89±5.21)d,P=0.662]。Bucy组与白消安/氟达拉滨组患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分别为[47%(8/17),40%(4/10),P=0.629]。27例患者截至统计时间10例死亡,其中复发死亡4例,移植物抗宿主病死亡3例,感染死亡2例,其他移植合并症死亡1例。Bucy组与白消安/氟达拉滨组1年内总生存率分别为(58.30±19.80)%和(73.00±11.80)%,1年内无病生存率为(48.60±18.70)%和(72.20±12.80)%,白消安/氟达拉滨组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均较Bucy组高,但两组1年内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511,0.854)。结论:氟达拉滨应用于移植预处理方案中,可降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髓外毒性,但对疗效并无明显影响。
杨凯陈惠仁何学鹏司英健杜振兰张小妹
关键词:氟达拉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氟达拉滨替代环磷酰胺的预处理方案用于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探讨含氟达拉滨的预处理方案对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单倍型HSCT,其中标危4例,高危16例,复发未缓解15例,所有患者改良预处理用氟达拉滨取代静脉环磷酰胺,氟达拉滨用量为40mg·m^-2·d^-1,连用5d,供者接受rhG—CSF后采集造血干细胞,1例外周血HSCT,1例骨髓移植,33例骨髓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移植后观察预处理方案相关不良反应、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和无病生存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植入成功,34例患者第1次取得持久植入;1例患者排斥母亲植入物后再进行父亲供髓移植后取得持久植入。所有患者均能较好耐受该预处理方案,无一例因预处理相关不良反应而早期死亡,无肝静脉闭塞病发生。Ⅲ~Ⅳ度急性GVHD4例,Ⅲ度以上急性GVHD累计发生率为12.1%,慢性GVHD累计发生率为31.7%。随访时问为8—25个月,死亡6例,复发死亡3例,而非疾病复发死亡3例,其中急性GVHD死亡2例,真菌感染死亡1例,其余29例患者仍无病存活,Kaplan—Meier分析无病生存率达79.7%。结论单倍型移植预处理用氟达拉滨取代静脉环磷酰胺安全可行,降低了方案相关不良反应,且未增加复发和感染率,有利于减少严重急性GVHD、提高移植成功率。
陈惠仁何学鹏司英健杨凯胡波杜振兰张小妹张传仓
关键词:氟达拉滨预处理造血干细胞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