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鑫鑫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微藻
  • 2篇毒性
  • 2篇四溴联苯醚
  • 2篇种群
  • 2篇种群增长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活性
  • 2篇活性氧
  • 2篇急性毒性
  • 2篇BDE-47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2篇赤潮
  • 2篇赤潮微藻
  • 1篇毒性效应
  • 1篇杜氏盐藻
  • 1篇盐藻
  • 1篇有机磷
  • 1篇有机磷酸酯

机构

  • 10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山东省海水养...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10篇张鑫鑫
  • 8篇唐学玺
  • 6篇周斌
  • 5篇王悠
  • 2篇于小娣
  • 2篇肖慧
  • 2篇袁梦琪
  • 2篇王影
  • 2篇王其翔
  • 2篇臧宇
  • 2篇师玥
  • 2篇姜爽
  • 1篇赵妍
  • 1篇李永祺
  • 1篇张永生

传媒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2’,4,4’—四溴联苯醚对2种赤潮微藻种间竞争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基于Logistic种群增长模型,研究了2,2’,4,4’—四溴联苯醚(BDE-47)的亚急性毒性胁迫对不同初始接种生物量比的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akashiwo)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mikimotoi)种间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的初始接种生物量比影响微藻间的竞争.加入0.05、0.25 mg/LBDE-47后,对于K.mikimotoi而言,不同初始生物量比的处理组表现出高浓度组的最大环境容纳量、种群瞬时增长率均大于低浓度组(P<0.05),而H.akashiwo高浓度组的最大环境容纳量、种群瞬时增长率均小于低浓度组(P<0.05).微藻之间的竞争表现出向着对K.mikimotoi有益方向发展的规律,因此一定浓度下的BDE-47干扰了两种微藻之间的竞争.
张鑫鑫唐学玺姜爽袁梦琪王悠
关键词:BDE-47赤潮微藻
对海洋生态学和生物海洋学的浅析被引量:3
2021年
海洋生态学和生物海洋学的研究内容大多交叉、重叠。为利于学科发展,文章在简述学科的产生与定义的基础上,强调学科之间要加强合作,适当分工。建议:海洋生态学侧重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生存策略,并积极与经济、社会和文化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生物海洋学侧重于研究生物在海洋环境中的作用和功能,把推进对海洋的认识放在首位,加强与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的耦合,为海洋在地球四大圈层的相互关系中展现活力。据此,以渔业海洋学、海洋生态灾害和生物对地质的作用为例,阐述海洋生态学和生物海洋学的理解及其相互之间关系。
李永祺张鑫鑫
关键词:海洋生态学生物海洋学渔业海洋学
一种微藻海洋酸化模拟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模拟实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微藻海洋酸化模拟实验装置。本实验装置包括具塞培养瓶、二氧化碳培养箱和培养基储存器,有效模拟未来二氧化碳升高导致的海洋酸化,通过半连续通气培养的方法,有效避免微藻光合作用、呼吸作...
唐学玺胡顺鑫周斌王悠肖慧王影张鑫鑫臧宇
文献传递
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及基于活性氧和钙离子信号通路变化的作用机制探讨
臭氧层变薄导致更多的UV-B辐射到达地面,从而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显著的生态学和生物学效应。微藻是较为古老的物种,在整个进化过程中,其周围环境中的UV-B辐射不断增强;作为初级生产者和食物链的基础,海洋微藻是海洋生态系统的...
张鑫鑫
关键词:杜氏盐藻UV-B辐射活性氧钙离子
文献传递
重金属离子胁迫对赤潮微藻的急性毒性被引量:5
2012年
重金属污染和赤潮都是较为突出的海洋环境问题,为给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试验数据,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Cu2+、Cd2+、Zn2+对米氏凯伦藻和微小原甲藻的急性毒性效应.通过2种藻的EC50(半数抑制浓度)比较了其敏感性差异,分析了不同浓度重金属胁迫对微藻的影响;同时,利用TEM(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y,透射电镜技术)和FCM(flow cytometry,流式细胞术)研究了重金属Cu2+的急性毒性胁迫在亚细胞水平上对米氏凯伦藻的损伤.其中,Cu2+、Cd2+、Zn2+对微小原甲藻的48 h EC50和96 h EC50分别为0.514和0.276 mg/L、0.835和1.215 mg/L及4.376和7.976 mg/L;对米氏凯伦藻的48 h EC50和96 h EC50分别为1.881和1.881 mg/L、5.405和6.268 mg/L及13.134和18.732 mg/L.结果表明:2种微藻的种群相对增长率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而下降,3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表现出Cu2+>Cd2+>Zn2+的趋势,微小原甲藻对重金属胁迫更敏感;Cu2+胁迫可使米氏凯伦藻细胞体积增大,内容物复杂程度增高,但叶绿素a的MFI(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平均荧光强度)的变化不明显;Cu2+胁迫对藻膜结构的损伤较明显,但对线粒体及叶绿体的结构影响不明显.
于小娣师玥周斌王其翔张鑫鑫唐学玺王悠
关键词:重金属急性毒性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
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对米氏凯伦藻的毒性效应被引量:6
2013年
实验生态条件下从种群、细胞和亚细胞等不同生物组织层次上研究了一种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低溴代的多溴联苯醚—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对海洋赤潮微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效应。结果发现:(1)当BDE-47大于等于0.009 mg/L时,米氏凯伦藻的种群增长已经受到抑制,因此BDE-47对米氏凯伦藻种群增长有显著的急性毒性胁迫作用,96 h半数效应浓度(96 h-EC50)为0.219 mg/L。(2)在0.250 mg/L BDE-47的亚急性毒性胁迫下,米氏凯伦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随着时间呈现先诱导升高后明显抑制的现象(P<0.05);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逐渐降低(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逐渐降低(P<0.05)。基于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GR是较为灵敏的一种生化标志物。(3)透射电镜(TEM)的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经过18d、0.250 mg/L BDE-47胁迫的米氏凯伦藻细胞膨胀,胞内基质出现许多高电子密度区域及大的透明空泡,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器受到明显破坏作用。因此,BDE-47在不同组织层次上对米氏凯伦藻产生了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这为全面了解BDE-47毒性以及其规范使用和正确处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张鑫鑫唐学玺姜爽袁梦琪刘艳芬周斌
关键词:四溴联苯醚米氏凯伦藻种群增长毒性效应
一种用于实验室微藻培养的海水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实验室微藻培养的海水过滤装置。其包括第一储存箱、蠕动泵、第二储存箱、第一漏斗、标口砂芯滤器、第二漏斗、标塞三角瓶和真空泵,第二储存箱和第一漏斗组成粗过滤装置,且第一漏斗内设置有脱脂棉;标口砂芯滤器、...
唐学玺胡顺鑫周斌张鑫鑫赵妍张永生
文献传递
磷酸三丁酯诱导下海洋浮游植物活性氧产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2023年
随着多溴联苯醚被逐步禁用,有机磷酸酯成为主要的替代品被广泛使用,逐渐进入到海洋环境中,给海洋生物带来极大威胁。由有机磷酸酯导致的活性氧(ROS)过多积累而产生的氧化损伤被认为是其致毒的主要机制。但在浮游植物细胞中,ROS如何被诱导产生并不清晰。本文以海洋硅藻——三角褐指藻为研究对象,利用转录组和生理生化手段,研究了浮游植物细胞ROS产生与清除过程对一种烷基有机磷酸酯——磷酸三丁酯(TnBP)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浓度TnBP胁迫(1.5、3.0和4.5μmol·L^(-1))能够诱导三角褐指藻细胞内ROS含量上升。转录组和生理生化验证结果显示,TnBP抑制了三角褐指藻的岩藻黄素-叶绿素a/c蛋白复合体捕光天线蛋白和放氧复合体关键组分的基因表达,下调了铁氧还蛋白-NADP+还原酶等电子传递链关键基因的表达量和电子传递速率,促进了ROS的产生。同时,TnBP抑制了过氧化物酶体中与货物蛋白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在谷胱甘肽代谢途径中,TnBP虽然诱导抗坏血酸抗氧化酶活性升高,但降低了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造成还原型/氧化型谷胱甘肽比值下降,表明TnBP抑制了藻细胞对ROS的清除能力,最终引起了ROS的过量积累。在所有的生理生化指标中,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可以作为敏感的生物标志物来反映TnBP对浮游植物的生态毒性。研究结果将为包含TnBP在内的烷基有机磷酸酯的毒性作用模式提供依据,对于海洋生态系统中有机磷酸酯的风险评估具有实际意义。
王承敏菅潇扬张鑫唐学玺张鑫鑫
关键词:磷酸三丁酯三角褐指藻植物毒性有机磷酸酯
重金属胁迫对两种海洋饵料微藻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在模拟生态环境条件下研究了铜(Cu2+)、镉(Cd2+)和锌(Zn2+)3种重金属离子对2种海洋饵料微藻(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和等鞭金藻8701(Isochrysis galbana 8701))的急性毒性效应,分析其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并利用透射电镜对微藻亚显微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在实验浓度范围内,2种微藻的种群增长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急性胁迫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微藻的相对增长率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通过比较2种微藻的48hEC50和96h-EC50发现:3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程度为Cu2+>Cd2+>Zn2+,等鞭金藻8701对重金属胁迫的敏感性高于青岛大扁藻。2种微藻的亚显微结构观察显示,二者的膜结构及细胞核对Cu2+胁迫并不太敏感;与对照组相比等鞭金藻8701的色素体及贮能物质受影响较严重,而青岛大扁藻的叶绿体及淀粉粒受影响较大。
于小娣师玥刘泳周斌王其翔张鑫鑫唐学玺王悠
关键词:重金属急性毒性种群增长超微结构
一种海洋浮游生物UV-B辐照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洋浮游生物UV-B辐照实验装置。其包括:UV-B辐照箱、升降器、紫外B灯、用于放置培养皿的铁丝网和用于恒温加热的水浴锅,升降器由固定部、用于安装紫外B灯的平台和可收缩的升降部组成,固定部与平台通过升降...
唐学玺胡顺鑫张鑫鑫王悠周斌肖慧王影臧宇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