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梅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肝炎
  • 5篇病毒
  • 4篇基因
  • 4篇肝炎病毒
  • 4篇丙型
  • 4篇丙型肝炎
  • 3篇克隆
  • 3篇基因克隆
  • 3篇丙型肝炎病毒
  • 2篇疫苗
  • 2篇PASTOR...
  • 2篇PICHIA
  • 2篇PICHIA...
  • 1篇血清
  • 1篇亚单位疫苗
  • 1篇疫苗研究
  • 1篇逆转
  • 1篇逆转录
  • 1篇逆转录聚合酶...
  • 1篇转录

机构

  • 9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9篇彭梅
  • 4篇孙茂盛
  • 3篇陈元鼎
  • 3篇李鸿钧
  • 3篇谢天宏
  • 3篇张光明
  • 2篇刘名英
  • 2篇尹娜
  • 2篇李嘉琦
  • 1篇代青
  • 1篇刘馨
  • 1篇奎翔
  • 1篇陈瑜娜
  • 1篇施锐
  • 1篇马开利
  • 1篇文喻玲
  • 1篇赵玮
  • 1篇戴长柏
  • 1篇刘晓
  • 1篇葛长勇

传媒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微...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抗菌肽Cecropin D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在毕赤酵母GS115中表达抗菌肽Cecropin D,并检测其抗菌活性。方法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的偏爱性,人工合成6条寡聚核苷酸片段,经磷酸化、退火、连接并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pPIC9K。重组表达质粒pPIC9K-D转化至毕赤酵母菌GS115,经G418筛选,阳性高拷贝克隆用0.5%的甲醇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CM-Sepharose层析柱纯化,Tricine-SDS-PAGE分析,琼脂糖扩散法和比浊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经Tricine-SDS-PAGE检测,在相对分子质量3900左右处可见目的蛋白表达条带,纯化后的目的蛋白纯度达90%以上,获得的抗菌肽Cecropin D对一些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抑菌活性。结论抗菌肽Cecropin D成功地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为以后深入研究抗菌肽奠定了基础。
尹娜李鸿钧彭梅谢天宏张光明施锐孙茂盛
关键词:抗菌肽CECROPIN毕赤酵母分泌表达
重组抗菌肽基因克隆及其在Pichia pastoris中的表达及鉴定被引量:1
2008年
根据毕赤酵母对遗传密码的偏爱性,在不改动氨基酸序列的前提下,用化学法合成抗菌肽麻蝇素A的基因片段,合成片段拼接后,与α因子重组,重组基因再构建到表达载体pPIC9K上,得到受乙醇氧化酶1基因(AOX1)的启动子与转录终止区控制的酵母表达质粒,经限制性酶切鉴定及核苷酸序列分析,阳性重组子转化pastoris GS115宿主菌,经表型筛选,阳性克隆用甲醇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PAGE凝胶电泳分析、纯化及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重组抗菌肽基因在酵母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α因子信号肽分泌到胞外,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彭梅孙茂盛
关键词:基因克隆PICHIAPASTORIS
重组抗菌肽基因克隆及其Pichia pastoris表达工程菌的构建
2007年
根据毕赤酵母对遗传密码的偏爱性,在不改动氨基酸序列的前提下,用化学法合成抗菌肽麻蝇素A的基因片段,合成片段拼接后,与α因子重组,重组基因再构建到表达载体pPIC9K上,得到受乙醇氧化酶1基因(AOX1)的启动子与转录终止区控制的酵母表达质粒,经鉴定分析,阳性重组子转化pastoris GS115宿主菌,经过表型筛选,成功获得了高效分泌表达麻蝇素A的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
彭梅尹娜谢天宏葛长勇张光明李鸿钧孙茂盛
关键词:基因克隆PICHIAPASTORIS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RNA
1995年
本文用本所自己合成的引物,对30份怀疑HCV感染血清进行HCVRNART-PCR检测。该30份血清中,22份抗-HCV阳性,其中18份HCVRNA为阳性,8份抗-HCV阴性血清及怀疑阳性血清中,2份HVCRNA为阳性。结果提示,抗-HCV抗体试剂盒用于检测急性HCV感染有其不足之处,结合PCR检测HCVRNA的方法可提高急性HCV感染的检出率。
彭梅代长柏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丙型肝炎
重组轮状病毒抗原表位亚单位疫苗的小鼠保护性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评价重组表达的轮状病毒(R V)抗原表位疫苗的小鼠体内保护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以FlockH ouse virus病毒外壳蛋白为载体的外源抗原表位呈递系统(FH V-R NA2系统)中构建和重组表达R V V p4蛋白上第223~262位抗原表位(R EA BC)在原核系统犤;质粒pET,大肠杆菌BL21(D E3)犦中表达的REABC免疫小鼠用细胞培养适应的参照RV W a(G1PA型)和SA11(G3P2型)经口腔灌胃攻击,对R V攻击后的免疫小鼠和对照小鼠的感染症状、排毒情况、血清抗体中和病毒感染性效价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R EA BC可诱导免疫小鼠产生较强的抗-W a和抗-SA11株血清中和抗体和特异的免疫记忆反应,有效保护免疫小鼠对W a和SA11的攻击(不腹泻),减少病毒在体内复制水平和排毒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重组表达RV抗原表位REABC对小鼠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和安全性。
刘晓李嘉琦熊新宇陈瑜娜彭梅代青文喻玲陈元鼎
关键词:轮状病毒免疫保护性
甲/戊型肝炎病毒重组抗原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被引量:1
2008年
将甲肝病毒vp1编码基因(aa 24-171)和戊型肝炎病毒ORF2基因(aa 431-615)通过一段编码柔性甘氨酸链(Gly4 Ser Gly4)的基因片断连接,获得编码HAV/HEV融合蛋白基因(AEAg342).将该融合基因插入质粒pBV220,构建表达质粒pBV220-AEAg342.将pBV220-AEAg342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量的20%,经离子交换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纯度达90%以上.Western blot证实该蛋白能与甲肝及戊肝患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映,为进一步开发双价疫苗和联合诊断试剂奠定了一定基础.
奎翔李鸿钧谢天宏张光明刘馨易山杨芳彭梅马开利孙茂盛
关键词: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克隆
中国丙型肝炎患者中发现新的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序列被引量:1
2000年
应用RT PCR和DNA克隆重组技术 ,从中国云南地区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克隆到 3个丙型肝炎病毒 (HCV) 5′端非编码区 (5′NCR)核苷酸序列。这 3个序列分别来自 3个不同的丙型肝炎患者。与国内外已发表的HCV原型株同源序列比较研究发现 ,这 3个HCV 5′NCR序列中分别存在部分核苷酸序列的缺失或出现插入重复。在YS2 2 5 15′NCR序列 - 15 5~ - 174位之间 ,有 18个核苷酸序列缺失 ;在YS2 0 3 4和YS2 42 15′NCR序列 - 5 5~ - 5 6位之间 ,分别有 2 8个 (YS2 0 3 4)和 40个 (YS2 42 1)核苷酸序列插入。这些插入序列 (2 8个核苷酸 )在其相邻部位已有存在 ,即为重复序列。YS2 42 1插入序列中有 11个核苷酸出现两次重复。其它部位的核苷酸变异也同已知基因型的相应核苷酸变异有很大差异。结果表明 ,这
陈元鼎刘名英李嘉琦赵玮彭梅周曾全余文霖李惠琼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序列丙肝
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位基因在新的抗原呈递系统中的重组构建及高效表达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将人工合成的丙型肝炎病毒 (HCV)E1区的抗原表位基因 ,构建到一种新的抗原表位呈递系统的高效表达载体pET RNA2中进行高效表达。方法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工合成的HCVE1区的抗原表位基因 ,构建到一种新的抗原表位呈递系统的高效表达载体 pET RNA2中 ,构成一个嵌合基因进行高效表达。在该载体适当的位置插入外源抗原表位可使其呈现一定的空间构象 ,使抗原表位位于重组蛋白的表面并有望改善其免疫原性。结果 分别在载体的 10 6、15 3、3 0 5位氨基酸处插入外源抗原表位基因 ,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 pET RNA HCV/A1、pET RNA HCV/A2和pET RNA HCV/A3 ,并分别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4 5 0 0 0。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在特定条件下不需要异丙基 β D硫代半乳糖苷 (IPTG)诱导就可使之获得高效表达 ,表达的嵌合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 4 0 %以上。结论 HCV抗原表位基因成功构建到一种新的抗原呈递系统中并获得高效表达 ,为深入研究HCV抗原表位的免疫学和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并对今后设计诊断试剂及抗原表位特异性疫苗有一定意义。
彭梅陈元鼎刘名英戴长柏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位HCV基因表达
丙型肝炎的免疫应答及其疫苗研究
2000年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输血后肝炎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它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诱因。预防HCV感染的关键是研制出有广泛反应性的疫苗,这就必须以HCV在宿主体内引起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研究为基础。本文就近来对HCV感染宿主后能否引起保护性免疫的实验证据及其对HCV疫苗研究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
彭梅
关键词:丙型肝炎免疫应答疫苗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