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保东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叶面
  • 3篇叶面积
  • 3篇叶面积指数
  • 2篇站点
  • 2篇空间异质性
  • 1篇地表
  • 1篇地表覆盖
  • 1篇地面站
  • 1篇点观测
  • 1篇多传感器
  • 1篇遥感
  • 1篇影像
  • 1篇站网
  • 1篇数据反演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分类
  • 1篇物候
  • 1篇像素
  • 1篇像素分类
  • 1篇流域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科学院遥...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7篇徐保东
  • 6篇柳钦火
  • 6篇曾也鲁
  • 5篇尹高飞
  • 4篇赵静
  • 1篇辛晓洲
  • 1篇李宗南
  • 1篇胡琼
  • 1篇范闻捷
  • 1篇张建
  • 1篇柏军华
  • 1篇杨乐
  • 1篇于文涛
  • 1篇王聪

传媒

  • 5篇遥感学报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树冠形状对孔隙率及叶面积指数估算的影响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叶片在树冠尺度的聚集是森林场景中的重要聚集形式,模型中常假设树冠为规则的几何形体(椭球、圆锥、圆锥+圆柱等)。对树冠形状归属进行判断时界限并不明显,从而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本文首先扩展了Nilson的森林孔隙率模型,使其适用于椭球、圆锥、圆锥+圆柱等3种常见形状的树冠,并基于该模型分析了孔隙率、聚集指数对树冠形状的敏感性。同时,本文还分析了树冠形状对叶面积指数(LAI)地面间接测量精度的影响。基于不同形状树冠的模拟数据分析发现,树冠的体积、投影面积是树冠形状产生作用的主要因子,在冠层底部椭球形树冠和圆锥+圆柱形树冠的平均孔隙率、聚集指数都非常接近,而圆锥形树冠与两者存在较大差异。树冠形状的错误设置在极端情况下可导致估算的真实LAI误差超过25%。
尹高飞柳钦火李静曾也鲁徐保东
关键词:孔隙率叶面积指数
Google Earth影像与同源Quick Bird影像在城市土地利用分类上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Quick Bird(QB)、IKONOS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是Google Earth(GE)影像中的重要来源,经过图形化处理后,免费提供给公众浏览和使用.通过对相同区域、同期QB及其GE影像分别采取基于像素和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实施土地利用分类,对比分析两类影像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分类方法上的分类效果,阐明GE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的可行性,并就其在不同分类方法、不同分类类型情况下的适应性进行评价和建议.
胡琼张建徐保东李宗南
关键词:土地利用分类面向对象分类
黑河流域遥感物候产品验证与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植被物候遥感产品对全球变化响应、农业生产管理、生态学的应用等多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植被物候遥感产品还有较多问题,主要包括一方面使用不同参数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及不同提取算法导致的产品结果差异较大,另一方面在地面验证中地面观测数据与遥感反演数据的物理含义不一致导致的验证方法的系统性误差。本文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区,对比验证基于EVI(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时间序列数据提取的MLCD(MODIS global land cover dynamics product)植被遥感物候产品和基于LAI(Leaf Area Index)时间序列数据提取的UMPM(product by universal multi-life-cycle phenology monitoring method)植被遥感物候产品的有效性及精度等。同时,通过验证分析进一步评估基于EVI和LAI时间序列提取的物候特征的差异及特点,探讨由于地面观测植被物候与遥感提取植被物候的物理意义的不一致问题导致的直接验证结果偏差。结果表明:UMPM产品有效性整体高于MLCD产品,但在以草地和灌木为主的稀疏植被区,由于LAI取值精度的原因,UMPM产品存在较多缺失数据,且时空稳定性较低;基于玉米地面观测数据表明,EVI对植被开始生长的信号比LAI更加敏感,更适合提取生长起点,但植被指数易饱和,峰值起点普遍提前,基于LAI提取的峰值起点更加合理。由于地面观测的物候期在后期更加关注果实生长,遥感观测仅关注叶片的生长,遥感定义的峰值终点和生长终点与玉米的乳熟期和成熟期差异较大。
王聪李静柳钦火柏军华徐保东赵静曾也鲁
关键词:黑河流域
地面站点叶面积指数观测的空间代表性评价——以CERN站网观测为例被引量:3
2015年
在叶面积指数LAI(Leaf Area Index)产品真实性检验中,地面站点的多时相连续观测LAI数据是重要的验证数据来源。当站点观测范围与产品像元尺度不一致时,站点观测LAI直接用于产品验证可能为验证结果带来误差。因此,在验证之前需要分析站点观测对像元尺度的空间代表性,选择空间代表性好的观测来验证产品,从而减小尺度效应带来的验证误差。以往的研究只是简单的定性说明研究区域,并直接用站点测量数据对产品进行验证,缺少一套系统的站点观测在产品像元尺度内空间代表性评价的方法体系。本文提出了站点LAI观测的空间代表性评价方法,建立了评价指标DVTP(Dominant Vegetation Type Percent)、RSSE(Relative Spatial Sampling Error)和CS(Coefficient of Sill),构建了空间代表性评价分级体系。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农田站和森林站LAI观测为例,对站点观测在1 km产品像元尺度内空间代表性进行评价,并分析评价前后站点观测对MODIS LAI产品验证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对不同站点LAI观测在产品像元尺度内空间代表性进行质量分级,且年际间的站点观测空间代表性较为一致。评价方法能够去掉在特定产品像元尺度下空间代表性不好的观测数据,一定程度上提高验证数据集对产品验证精度的可靠性。
徐保东李静柳钦火曾也鲁尹高飞赵静杨乐
关键词:叶面积指数
中国地表覆盖异质性参数提取与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地表异质性广泛存在于陆地表面各个尺度,是地表参数遥感反演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之一。基于高分辨率地表分类参考图,提取出低分辨率混合像元的端元数量和边界长度指标来描述地表异质性。然后以中国地区为例,使用全国30 m空间分辨率Global Land 30地表分类数据集提取出1 km尺度像元的描述混合结构和破碎程度的异质性指标。并基于提取出的异质性指标分析了中国区域在1 km尺度上非均质地表地物类型的组合特征、斑块特征和不同生态群系内部异质性特征。发现山地和生态交错区是主要的高异质性区域,稀树草原生物群系内部异质性最大(平均边界长度为7 426 m),其次依次为森林(4 323 m)、耕地/草地(3 160 m)和灌丛(1 779 m)。
于文涛李静柳钦火曾也鲁尹高飞赵静徐保东
关键词:空间异质性
地面站点观测数据代表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5年
在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中,地面站点网络的连续观测数据是进行算法及产品验证的重要数据来源。通常站点观测的空间范围有限,测量数据直接与产品像元值比较会存在尺度误差。因此,分析与评价站点观测在多大尺度上具有代表性,对有效利用观测数据进行算法与产品精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球地面观测站点类型繁多,虽有一定的代表性评价方法,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参数、适用条件各异。因此,为使站点观测代表性评价方法广泛的应用于地面站点观测,进而开展更加有效的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有必要对当前站点代表性评价方法进行系统的综述及梳理。本文首先阐述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对站点连续观测数据的需求以及站点观测代表性评价的必要性。其次,分析站点观测代表性的评价指标特征,包含点面特征比较以及空间异质性两种评价指标。基于不同评价指标,综述了各种研究方法在站点观测数据代表性评价中的应用,即对点面特征比较评价的物理模型法、站点与区域分布图统计评价法和多站点多时相联合评价法,以及对空间异质性进行评价的一阶统计法和半方差函数法,总结不同代表性评价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然后,介绍了目前站点数据及代表性评价方法在蒸散、反照率和地表温度等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中的应用,并且以黑河中游农田区观测LAI为例,分析了基于不同评价指标的不同评价方法的特点。最后,针对当前观测代表性评价方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徐保东李静柳钦火辛晓洲曾也鲁尹高飞
关键词:空间异质性
联合HJ-1/CCD和Landsat 8/OLI数据反演黑河中游叶面积指数被引量:8
2015年
目前制约30 m分辨率地表参数遥感提取的主要因素是有限的观测个数,而联合多传感器观测是提高单位时间观测频次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以黑河中游为研究区,利用HJ-1/CCD和Landsat 8/OLI传感器构建多传感器观测数据集。对多传感器观测数据集在观测周期内的有效观测个数、观测角度和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分布特征、以及经过预处理后的多传感器数据一致性等问题进行分析。不同传感器观测数据质量差异是多传感器联合反演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制定了多传感器数据质量控制方案,然后利用统一模型查找表反演单传感器叶面积指数LAI结果,对10天观测周期内经过质量筛选的单传感器反演结果采用平均方法合成LAI产品。结果表明,LAI有效反演像元占总反演像元比例由单传感器的6.4%—49.7%提高到多传感器的75.9%。利用地面测量数据进行验证分析,LAI反演结果与地面实测数据的均方根误差RMSE均值为0.71。利用30 m分辨率的HJ-1/CCD和Landsat 8/OLI传感器数据可以生产精度可信、时间分辨率连续的LAI产品。
赵静李静柳钦火范闻捷曾也鲁徐保东尹高飞
关键词:黑河中游叶面积指数LANDSA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