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鹏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泰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病理
  • 5篇细胞
  • 4篇临床病理
  • 4篇免疫
  • 3篇肉瘤
  • 3篇组织化学
  • 3篇细胞癌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病理分析
  • 2篇术后
  • 2篇肿瘤
  • 2篇涎腺
  • 2篇临床病理分析
  • 2篇临床病理观察
  • 2篇骨肉瘤
  • 2篇病理观察
  • 1篇动脉瘤
  • 1篇多房性
  • 1篇多房性囊性肾...

机构

  • 10篇泰兴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张伟
  • 10篇曹鹏
  • 10篇朱正龙
  • 6篇周萍
  • 3篇刘静
  • 3篇李霞
  • 1篇叶春美
  • 1篇张锐

传媒

  • 6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例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进行病理形态分析及免疫形态观察,总结临床治疗方法及预后,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2~48岁,平均45岁,3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随访2~42个月,均无复发转移。肿瘤均有包膜,由大小不等的囊腔组成,囊腔内衬透明细胞,肿瘤细胞核Furhman分级Ⅰ~Ⅱ级,免疫组化显示广谱细胞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CD68(-)。结论: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有特殊的病理形态,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术前诊断常与囊性肾病难于鉴别,术后病理检查特点是镜下间隔内可见聚集的透明细胞巢。
曹鹏朱正龙张伟周萍
关键词: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CD68
误诊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血管扩张型骨肉瘤2例被引量:4
2012年
例1,女性,14岁,左大腿上段疼痛伴行走不适,无明显外伤史及其他诱因,病程中无发热、咯血及结核病接触史,影像学检查示左股骨粗隆处囊性改变。术中见肿瘤组织位于左股骨粗隆,有一5cm×3cm大小的囊性肿物,外院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并行内固定术。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左髋部疼痛来我院就诊。
李霞朱正龙周萍曹鹏刘静张伟
关键词:骨肿瘤肉瘤动脉瘤骨囊肿
涎腺肌上皮癌2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朱正龙周萍曹鹏张伟
关键词:涎腺肌上皮癌扩大根治术术后放疗
套细胞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β-catenin和p-GSK-3β表达及意义
2011年
目的检测β-连环素(β-catenin)和磷酸化的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在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nge)中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人MCL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 celllymphoma,DLBCL)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8例MCL和32例DLBCL中β-catenin、p-GSK-3β的表达。结果 MCL中β-catenin和p-GSK-3β阳性表达率均高于DLBCL,两者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β-catenin、p-GSK-3β可能与MCL和DLBCL的发生、发展相关,且β-cate-nin和p-GSK-3β可能在它们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李霞朱正龙叶春美刘静曹鹏周萍张伟
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Β-CATENIN
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肾脏粘黏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的研究。结果:肿瘤境界清楚,切面灰白。镜下肿瘤与周围肾组织境界清楚,由紧密排列的、小而狭长、相互构通的小管构成。小管由立方和梭形细胞组成,可见平滑肌瘤样的梭形细胞灶。肿瘤间质黏液样。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EMA、CD15和VIM(+),CD10(-)。结论: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肿瘤,肿瘤细胞核圆形或梭形,异型性很小,可能来源于远端肾单位。
朱正龙曹鹏张伟
关键词:梭形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
复发性腹腔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一例被引量:1
2010年
患者女,48岁.因乏力、腹胀3个月于2005年9月于外院就诊,B超示盆腔、腹腔多发占位,大量腹腔积液.术中发现3处肿块,术后病理诊断:符合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术后未治疗.2007年10月患者出现腹胀、纳差,入我院治疗.B超示腹腔积液,肝血管瘤;CT:盆腔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肿块,大者10 cm×12 cm;腹腔积液检查呈渗出液,未见肿瘤细胞.考虑术后复发,遂予化疗7个周期,4个周期后复查CT:右肝低密度影,腹腔积液消失,肿块缩小.2008年10月复查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2009年1月复查B超提示腹腔积液及腹腔占位,腹腔穿刺见少量血性腹腔积液(因量少未送检),考虑再次复发,化疗2个周期.
刘静张锐朱正龙曹鹏李霞周萍张伟
关键词: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大量腹腔积液复发性术后病理诊断腹腔占位术中发现
女性乳腺分泌性癌2例报道
2008年
目的:报道2例乳腺分泌性癌并结合文献分析其镜下特点。方法:应用HE染色、淀粉酶消化后PAS及黏液卡红染色、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结果:2例乳腺分泌性癌年龄分别为52岁和28岁。病理形态学的主要特点为癌细胞形成实性、微囊性和管形结构,癌细胞胞浆内外能产生大量甲状腺胶质样的分泌物,对PAS及黏液卡红染色出现阳性反应,肌动蛋白(Actin)和P63呈阴性反应。结论:乳腺分泌性癌为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和年轻女性,也可见于中老年女性。根据组织学实性、微囊性和管形3种混合结构及甲状腺样胶质和小叶结构消失及肌上皮消失的特点,可作出病理诊断。
朱正龙周萍张伟曹鹏
关键词:乳腺免疫组化女性
骨膜骨肉瘤2例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朱正龙曹鹏张伟
关键词:病理特征骨膜骨肉瘤
涎腺玻璃样透明细胞癌2例
2007年
目的:探讨涎腺玻璃样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涎腺玻璃样透明细胞癌2例临床资料、光镜和免疫组化标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组织学特点为胞浆透明的癌细胞排列成小梁状或岛状,被玻璃样变的间质所包绕。免疫组化染色示癌细胞呈上皮性标志阳性而肌上皮标志阴性,2例CK8/18和CK5/6均呈阳性表达,S-100、SMA、CEA和TTF-1均为阴性,P53其中1例为阳性,另1例为阴性。AB/PAS染色均为阴性。结论:玻璃样透明细胞癌是一种新的上皮来源的涎腺肿瘤,需与其它类型涎腺肿瘤相区别,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朱正龙曹鹏张伟
关键词:透明细胞癌涎腺免疫组织化学
胃肠道间质肿瘤38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临床病理表现、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的特点。方法:对38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17、CD34、Actin、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GIST发生于胃部24例(63.2%),小肠11例(28.9%),结直肠3例(7.9%)。良性16例,潜在恶性4例,恶性18例,CD117阳性表达率94.7%(36/38)、CD34阳性率50.0%(19/38)、Actin7.9%(3/38)、S-1002.6%(1/38),且均通过手术治疗。结论:CD117标记阳性是确诊GIST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手术仍是GIST主要治疗手段。
曹鹏朱正龙张伟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法CD117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