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龙
- 作品数:18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泰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套细胞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β-catenin和p-GSK-3β表达及意义
- 2011年
- 目的检测β-连环素(β-catenin)和磷酸化的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在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nge)中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人MCL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 celllymphoma,DLBCL)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8例MCL和32例DLBCL中β-catenin、p-GSK-3β的表达。结果 MCL中β-catenin和p-GSK-3β阳性表达率均高于DLBCL,两者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β-catenin、p-GSK-3β可能与MCL和DLBCL的发生、发展相关,且β-cate-nin和p-GSK-3β可能在它们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 李霞朱正龙叶春美刘静曹鹏周萍张伟
- 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Β-CATENIN
- β-catenin和APC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β-catenin和APC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β-catenin和APC蛋白在60例子宫内膜腺癌、2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细胞膜上,子宫内膜腺癌β-catenin阳性表达率(36.67%,22/60)显著低于子宫内膜增生症(70.00%)及正常子宫内膜(63.33%,P<0.05);β-catenin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密切相关;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增生症可见核表达,表达率分别为(30.00%、60.00%),而正常子宫内膜核表达率为零(P<0.005)。APC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上,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增生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3%、45.00%、50.00%,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β-catenin的改变起着主导作用。
- 周留林杨继实陈友国朱正龙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Β-CATENINAPC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例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进行病理形态分析及免疫形态观察,总结临床治疗方法及预后,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2~48岁,平均45岁,3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随访2~42个月,均无复发转移。肿瘤均有包膜,由大小不等的囊腔组成,囊腔内衬透明细胞,肿瘤细胞核Furhman分级Ⅰ~Ⅱ级,免疫组化显示广谱细胞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CD68(-)。结论: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有特殊的病理形态,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术前诊断常与囊性肾病难于鉴别,术后病理检查特点是镜下间隔内可见聚集的透明细胞巢。
- 曹鹏朱正龙张伟周萍
- 关键词: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CD68
- 误诊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血管扩张型骨肉瘤2例被引量:4
- 2012年
- 例1,女性,14岁,左大腿上段疼痛伴行走不适,无明显外伤史及其他诱因,病程中无发热、咯血及结核病接触史,影像学检查示左股骨粗隆处囊性改变。术中见肿瘤组织位于左股骨粗隆,有一5cm×3cm大小的囊性肿物,外院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并行内固定术。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左髋部疼痛来我院就诊。
- 李霞朱正龙周萍曹鹏刘静张伟
- 关键词:骨肿瘤肉瘤动脉瘤骨囊肿
- 眼眶原发性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4例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分析眼眶原发性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4例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双上睑1例确诊后化疗3次效果欠佳,左眼下眶1例行眶内容物摘除术,右上睑1例行肿块局部切除,疗效良好,双侧外眦1例,术后未做放疗。病理切片用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并与正常淋巴组织对照。结果:临床影像为眼眶的无边界、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的肿块。病理表现为相对单一性的中心细胞样淋巴细胞增生。结论:眼眶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是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的一个阶段,对该病认识不足极易误诊。病检随访观察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 朱正龙黄伟
- 关键词: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原发性眼眶ENVISION法淋巴细胞增生淋巴组织增生
-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及文献复习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结合文献对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2例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的研究。结果 :临床表现为右上腹不适 ,影像学上呈占位性改变。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2例 ,肌瘤型 1例 ,经典型 1例。免疫组化 HMB4 5 (+) ,CD117(+) ,SMA(+) ,CK和 AFP(- )。结论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极为少见的间叶性肿瘤 ,组织学起源可能是来自血管周上皮样细胞 ,其确诊一定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的诊断。
- 朱正龙孟丹王三锡
- 关键词: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上皮样细胞免疫组化法原发性肝细胞癌
- 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的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的病理过程和验证该吻合方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术中测定胰肠吻合口的耐受压;术后不同时间段处死家猪剖腹探查和病理检查了解胰腺空肠之间愈合和病理演变过程。结果本组家猪均顺利完成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胰肠吻合时间为4~8min,平均6min。术中测定吻合口耐受压均达60cmH2O(1cmH2O=0.098kPa)。术后不同时间段处死家猪见胰肠吻合口对合良好、连接紧密,无腹腔积液,无吻合口出血、瘘。连续的病理检查显示出胰肠吻合口炎性反应、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的良好愈合过程。结论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操作简便、吻合可靠、愈合较快,胰腺断面胰液引流畅。
- 朱学锋陈益君朱永胜黄建军曹亮亮周萍王雪磊余健朱正龙
- 关键词:胰瘘家猪
- 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肾脏粘黏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的研究。结果:肿瘤境界清楚,切面灰白。镜下肿瘤与周围肾组织境界清楚,由紧密排列的、小而狭长、相互构通的小管构成。小管由立方和梭形细胞组成,可见平滑肌瘤样的梭形细胞灶。肿瘤间质黏液样。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EMA、CD15和VIM(+),CD10(-)。结论: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肿瘤,肿瘤细胞核圆形或梭形,异型性很小,可能来源于远端肾单位。
- 朱正龙曹鹏张伟
- 关键词:梭形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
- 原发于胃肠及膀胱粘膜的36例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 2003年
- 目的 :分析原发于粘膜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 ,探讨胃粘膜相关恶性淋巴瘤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标记 36例原发于胃肠、膀胱粘膜的恶性淋巴瘤 ,按照 WHO的淋巴瘤新分类分型。结果 :粘膜相关淋巴瘤占全部病例 2 / 5 ,本组粘膜恶性淋巴瘤男性多于女性 ,粘膜相关 B细胞性淋巴瘤预后比其它类型的淋巴瘤好 ,小 B细胞淋巴瘤比大 B细胞淋巴瘤好。结论 :免疫组化在淋巴瘤的分型及其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 。
- 朱正龙孟丹王三锡
-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免疫组化法幽门螺旋杆菌胃肠粘膜膀胱粘膜
- 复发性腹腔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一例被引量:1
- 2010年
- 患者女,48岁.因乏力、腹胀3个月于2005年9月于外院就诊,B超示盆腔、腹腔多发占位,大量腹腔积液.术中发现3处肿块,术后病理诊断:符合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术后未治疗.2007年10月患者出现腹胀、纳差,入我院治疗.B超示腹腔积液,肝血管瘤;CT:盆腔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肿块,大者10 cm×12 cm;腹腔积液检查呈渗出液,未见肿瘤细胞.考虑术后复发,遂予化疗7个周期,4个周期后复查CT:右肝低密度影,腹腔积液消失,肿块缩小.2008年10月复查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2009年1月复查B超提示腹腔积液及腹腔占位,腹腔穿刺见少量血性腹腔积液(因量少未送检),考虑再次复发,化疗2个周期.
- 刘静张锐朱正龙曹鹏李霞周萍张伟
- 关键词: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大量腹腔积液复发性术后病理诊断腹腔占位术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