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近视
  • 6篇角膜
  • 4篇LASIK
  • 3篇有晶状体眼
  • 3篇术后
  • 3篇人工晶状体
  • 3篇晶状体
  • 3篇晶状体眼
  • 3篇后房
  • 3篇后房型
  • 3篇后房型人工晶...
  • 3篇Q值
  • 2篇植入
  • 2篇植入术
  • 2篇治疗近视
  • 2篇人工晶状体植...
  • 2篇人工晶状体植...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晶状体植入

机构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爱尔眼科...

作者

  • 11篇朱爱斌
  • 10篇刘磊
  • 9篇栗静
  • 7篇李新宇
  • 3篇王恒
  • 2篇汪明红
  • 2篇王虎杰
  • 1篇柯红琴
  • 1篇陈莹
  • 1篇屈英

传媒

  • 3篇临床眼科杂志
  • 2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房深度对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形态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术前前房深度(ACD)对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后房角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选取已接受PPC-ICL植入术的近视患者80例(132眼)。根据患者术前ACD分为3组:A组:ACD〈3.0mm;B组:3.0≤ACD〈3.5mm;C组:ACD≥3.5mm。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对患者进行眼前节生物测量。检测指标包括中央ACD、0°与180°方位房角开放距离(AOD500)、虹膜小梁空间面积(TISA500)和巩膜突角(SSA)。使用方差分析、直线相关分析和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前AOD500(0°、180°)(r=0.51、0.47),TISA500(0°、180°)(r=0.55、0.52)和SSA(0°、180°)(r=0.46、0.58)测量值均与ACD呈正相关(P〈0.01)。术后3个月时,3组患者平均ACD、AOD500、TISA500以及SSA测量值较术前均下降(P〈0.05)。3组患者的AOD500(F=7.00、5.08)、TISA500(F=6.42、3.06)以及SSA(F=7.20、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者的3个指标值均低于B组和C组(P〈0.01),而B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的AOD500、TISA500和SSA在术后发生相同比例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拱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7,P〈0.05),A组和B组拱高均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3个月时AOD500(0°、180°)(r=0.54、0.50),TISA500(0°、180°)(r=0.49、0.48)及SSA(0°、180°)(r=0.60、0.61)手术前后变化率均与拱高呈正相关(P〈0.01)。3组患者随访期内均未见房角关闭,手术前后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PC-ICL植入术后房角形态发生显著改变,浅前房患者术后前房更浅、房角更窄.且拱高较高者术后前房形态改变更为明显。
刘磊栗静王恒朱爱斌
关键词: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光学相干前房深度
薄角膜中低度近视患者LASIK术后4年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中央角膜厚度小于500μm中低度近视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1至12月于我院接受LASIK手术的薄角膜中低度近视患者72例(136只眼),术前中央角膜厚度463~498μm(484.95±6.65)μm,术前等效球镜度-6.00~-1.50D(-3.74±1.27)D。检查术后4年的视力、屈光状态、Irreg值、角膜后表面Diff值和中央角膜厚度,并与术前及术后早期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和分析。结果术后4年均未发生继发进行性角膜扩张或医源性圆锥角膜,最佳矫正视力均无下降,平均等效球镜度为(-0.15±0.53)D,其中122只眼(89.7%)在-0.50~+0.50D之间,屈光回退≥1.00D者8只眼(5.9%);术后各阶段视力、等效球镜度、3mIrreg、5mIrreg以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早期Diff值较术前明显增长(P<0.05),但3个月后出现递减趋势。结论LASIK手术治疗薄角膜中低度近视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和稳定的远期疗效。
刘磊栗静李新宇屈英朱爱斌
关键词:低度近视LASIK角膜扩张
Pentacam测量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形态的变化及影响因素,评估LASIK的安全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将52例(102眼)施行LASIK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按照承载因子(loading fator,LF;LF=术前中央角膜厚度/术后剩余基质床厚度)不同分为3组,LF〈1.6者为A组(50眼),1.6≤LF〈1.7者为B组(25眼),1.7≤LF≤2.0者为C组(27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d、7d、1个月和3个月时用Pentacam测量角膜表面变异指数(index of surface variance,ISV)、垂直不对称指数、高度不对称指数、圆锥角膜指数、中心圆锥角膜指数和高度偏心指数。结果3组患者术后ISV、垂直不对称指数和高度偏心指数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均为P〈0.05),术后2~7d时达到最大,之后均有所下降,A组患者术后3个月较术后1个月仍有明显下降(均为P〈0.05),B、C两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高度不对称指数值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均为P〈0.05)。3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圆锥角膜指数和中心圆锥角膜指数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为P〈0.05)。术后3个月ISV与术前ISV的差值AISV与术前验光度数、LF和术后剩余基质床厚度呈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9、0.517、0.464,均为P=0.000),但与角膜实际切削量、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和角膜前表面形态因子均无线性相关关系(均为P〉0.05)。结论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不规则性较术前明显增大,但LF〈1.6的患者术后角膜不规则性恢复情况明显优于LF≥1.6的患者。LF是综合考虑了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和术后剩余基质床厚度的更全面的LASIK手术安全评价指标,LF≤2.0是安全的LASIK手术范围。
柯红琴刘磊栗静李新宇王虎杰朱爱斌
关键词:LASIKPENTACAM角膜前表面
ICL植入术后拱高大于1000μm的中高度近视患者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拱高大于1000μm的中高度近视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4-01/2017-01在我院接受ICL植入术且术后拱高大于1000μm的中高度近视患者42例73眼。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3、6mo,1a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前房相关参数(房角、中央前房深度和前房容积)以及拱高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3、6mo,1a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裸眼视力(UCVA)均优于术前(均P<0.05),房角、中央前房深度和前房容积均低于术前(均P<0.05),但术后各时间点的UCVA、房角、中央前房深度和前房容积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术后1mo时眼压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3、6mo,1a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眼压与术前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术后1、3、6mo,1a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术后1、3、6mo,1a以及末次随访时的拱高呈逐渐降低趋势,术后各时间点拱高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结论:ICL植入术后拱高大于1000μm的中高度近视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较好,对患者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影响,术后前房结构较稳定,且拱高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密切观察即可,一般不需要更换。
朱爱斌刘磊尚云月王恒李应金
关键词:中高度近视疗效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评价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7月-2009年3月行LASEK术患者80例160眼,屈光度范围-4.86D±2.15D(-1.25D~-6.50D),随机分为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术后角膜刺激症状、上皮愈合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第1、3天角膜刺激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上皮愈合速度较对照组更快(P<0.05)。结论在LASEK术中合理使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可明显减轻术后患者角膜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的更快愈合。
李新宇刘磊栗静朱爱斌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双氯芬酸钠滴眼液
测量AC/A比值对青少年近视防治的意义研究
2020年
目的:研究测量AC/A比值对青少年近视防治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青少年61例,分为早发性近视组、迟发性近视组和正视组。比较各组刺激性调节诱发AC/A比值。结果:早发性近视组AC/A比值高于迟发性近视组及正视组(P<0.05);迟发性近视组与正视组AC/A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量AC/A比值对青少年近视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青少年近视防治的重要观察指标。
朱爱斌吕银月姜宇栋
关键词:青少年近视
动态轮廓眼压计与非接触眼压计的比较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比较动态轮廓眼压计(DCT)与非接触眼压计(NCT)测量眼压的差异,并探讨中央角膜厚度(CCT)对这两种测量方法的影响。方法对75例拟接受近视手术的患者进行角膜厚度测量后,对所有眼分别用DCT和NCT进行眼内压(IOP)的测量,并比较中央角膜厚度与两种眼压计读数的关系。对所有数据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NCT和DCT测得的眼压值具有显著性差异(t=9.2932,P<0.01)。NCT测量值与CC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3482(P<0.01)。DCT测量值与CCT无相关性,相关系数r=0.0635,P>0.05)。结论NCT和DCT测量眼压值有差异,DCT测量值大于NCT,CCT对NCT的影响大于DCT。
刘磊汪明红李新宇栗静朱爱斌
关键词:眼内压中央角膜厚度动态轮廓眼压计非接触眼压计
ICL植入术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屈光回退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ICL植入术矫正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屈光回退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在同济医院眼屈光治疗中心就诊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屈光回退的患者8例14只眼,使用ICL植入术进行手术矫正。测量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屈光度、前房角(0°和180°方位)、中央前房深度、前房容积、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眼压和ICL拱高等指标,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时,患者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方位前房角、180°方位前房角、中央前房深度和前房容积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ICL与晶状体前表面无接触、未引起前房角关闭。结论ICL植入术可以安全有效地矫正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屈光回退,长期疗效有待随访观察。
栗静刘磊王虎杰朱爱斌王恒陈莹
关键词:屈光回退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近视眼角膜Q值相关因素与双眼对称性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研究近视眼角膜Q值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并分析Q值在同一个体双眼之间的对称性。方法使用OrbscanIIz眼前节分析系统K&Q计算软件获得305例610眼近视患者角膜6mm分析区域的Q值,并针对Q值的分布及与其相关的屈光度、角膜曲率和晶状体厚度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5例610眼角膜Q值呈正态分布,平均-0.16±0.11(-0.51~0.20)。Q值与角膜散光、角膜曲率、晶状体厚度和Zernik系数Z40之间呈线性相关,而与球镜、等效球镜度、角膜前后表面Diff值、3mm和5mm区不规则指数、模拟角膜镜读数、角膜直径、角膜厚度、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性别、年龄之间不相关,且同一个体双眼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Q值个体间差异较大,与眼部多个因素相关,且同一个体双眼对称性良好。
刘磊栗静李新宇汪明红朱爱斌
关键词:近视角膜Q值
Q值引导个性化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Q值引导个性化LASIK(Q-value guided customized LASIK,Q-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Q-LASIK术治疗近视患者49例(94只眼),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 acuity,UCVA)和屈光度等检查,并针对术后患者视觉主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在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相比,其改变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裸眼视力均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仅3只眼(3.19%)主诉暗光下视觉质量不良。结论Q-LASIK治疗近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预测性,且患者术后视觉质量良好。
栗静刘磊李新宇朱爱斌
关键词:近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