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工 作品数:38 被引量:261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侵袭相关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因素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GFAP、NT-3、Trk及NCAM在腺样囊性癌(A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CC嗜神经侵袭可能的分子机制,分析4种蛋白表达与临床各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4例ACC标本中侵袭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分析4种蛋白在ACC有无嗜神经侵袭组间和临床各因素组间的表达差异。结果:瘤细胞GFAP、NT-3、Trk的过表达和NCAM的低表达在有无嗜神经侵袭和病理分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T-3和Trk的过表达在有无复发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T-3的过表达在有无切缘浸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GFAP、NT-3和Trk的表达与ACC嗜神经侵袭呈正相关,β分别为2.097、1.871和3.194,P均<0.05;GFAP表达与ACC病理分型呈负相关,β=-1.216,P=0.021。ACC组织中神经组织NCAM的表达高于周围侵袭的肿瘤细胞。结论:瘤细胞过表达GFAP、NT-3和Trk可能共同参与了ACC嗜神经侵袭的过程,低表达NACM对ACC的嗜神经侵袭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李亦工 赵昆 高明关键词:涎腺肿瘤 肿瘤浸润 3125例颈部非甲状腺肿物疾病多重分析 2007年 目的:对颈部非甲状腺肿物(Non-Thyrogenous Masses of the Neck,NTMN)进行新分区、大样本和多角度的综合分析总结。方法:选取相关病例3125例,首先进行NTMN的构成比例总结;其次分析研究新近的国际分区中各疾病的分布情况;进而分析总结NTMN疾病的性别、年龄等相关临床特征,对颈部隐源性转移癌(Unknown Primary Cervical Metastatic Carcinoma,UPCMC),多发结节型NTMN及结核性淋巴结炎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非甲状腺肿物疾病68类。转移性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性疾病的63.3%,原发灶在锁骨以上部位的转移癌占原发灶明确的转移癌的62.3%。在各分区中NTMN都有着较为明确的分布特征,如Ⅲ区23类疾病中,恶性淋巴瘤及转移癌最多见。UPCMC占转移癌的12.3%。多发结节型NTMN主要由恶性淋巴瘤、各类转移癌及结核性淋巴结炎等构成。结核性淋巴结炎中无结核中毒症状者占77.1%。结论:NTMN疾病构成复杂,表现多样,诊断较为困难,构成比例部分地支持了"80%规律",在各分区中均具有较为独特的疾病分布情况。而对于性别年龄比例、UPCMC、多发结节型NTMN、恶性淋巴瘤及结核性淋巴结炎等内容的总结均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本地区NTMN疾病发病的临床特点。本研究可以在多个层面为临床工作提供数据结论支持。 高明 李勇 于洋 李亦工 程文元 张艳 李小龙关键词:颈部 肿物 1954-2009年间天津市肿瘤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构成分析 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1954-2009年间住院患者甲状腺癌构成方面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头颈科1954--2009年间不同时间段收治的4342例甲状腺癌患者的发病情况、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结果4342例甲状腺癌患者中,1954--1969年、1970--1979年、1980--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9年间甲状腺乳头状癌占同期收治甲状腺癌的比例分别为68.1%、78.3%、81.3%、82.1%和85.8%,呈上升趋势。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例数增多,肿瘤直径≤2cm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甲状腺滤泡癌、甲状腺未分化癌所占比例呈减少趋势;甲状腺髓样癌所占比例变化不明显。结论1954--2009年间天津市肿瘤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的构成比有显著变化,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所占比例升高,甲状腺滤泡癌及甲状腺未分化癌所占比例下降,其变化原因可能与检诊水平提高及高碘饮食等因素有关。 魏松锋 高明 钱碧云 李亦工 张艳 程文元 郑向前 李小龙 于洋 崔勇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病理学 构成比 碘 12例涎腺导管癌临床生物学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的临床生物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4月至2006年10月经我院确诊并行根治手术的涎腺导管癌12例,就本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影像学特点、病理、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例涎腺导管... 魏松锋 高明 张艳 程文元 李亦工 郑向前 李小龙 杨晓勇 运新伟关键词:涎腺导管癌 手术 预后 文献传递 颈丛神经一期或延迟一期喉返神经移植术经验总结 目的探讨颈丛神经一期或延迟一期喉返神经移植修复术手术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对于肿瘤已侵犯喉返神经、外院损伤或切除喉返神经的患者在行多功能保留性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中,选用术中保留的颈丛神经进行喉返神经移植术。治疗前后以喉镜、... 高明 魏松锋 李亦工 郑向前关键词:喉返神经 神经移植术 颈丛 声带麻痹 文献传递 VAV1蛋白与肿瘤T细胞免疫抑制的深入实验研究 任秀宝 杨莉莉 李亦工 张维红 安秀梅 韩颖 魏枫 付晓达 张澎 本项目通过对Vav1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活性的研究,提出肿瘤诱导的T细胞失能的分子机制;初步探讨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中Vav1基因的表达情况及肿瘤局部微环境中IDO的表达的相关性,提出肿瘤诱导的T细胞失能的可能分子机制;分...关键词:关键词:肿瘤诱导 蛋白 T淋巴细胞 分子机制 家族性副神经节瘤中SDHD SDHB基因突变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SDHD、SDHB基因突变在我国副神经节瘤(PGL)患者中的发生状况,为PGL分子诊断和分子遗传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4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及病理资料的8例散发性副神经节瘤患者、1例家族性副神经节瘤患者及其4位亲属的外周血标本。留取18例正常人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扩增SDHD、SDHB基因各外显子,纯化后直接进行DNA序列测定,将测序结果与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布的标准序列比对。结果:家族性PGL病例检测到SDHD基因杂合性错义突变,8例散发性副神经节瘤病例未检测到SDHD基因外显子突变。2例散发性PGL病例携带SDHB基因第一外显子同义突变,发病时间早于不伴该同义突变者,且病理上均为恶性。家族性病例未检测到SDHB基因突变。结论:家族性PGL病例携带SDHD基因突变,而散发性PGL病例中未发现SDHD基因突变,提示SDHD基因突变可能是国人家族性副神经节瘤发病的分子基础之一。散发性副神经节瘤病例检测到SDHB基因第一外显子同义突变A6A,有该突变的患者病理上均为恶性,提示A6A可能影响副神经节瘤的表型。 李亦工 郑向前 冯影 魏松锋 于洋 李小龙 高明关键词:副神经节瘤 琥珀酸脱氢酶 基因突变 颈动脉体瘤 天津地区甲状腺肿瘤患者尿碘检测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研究甲状腺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与尿碘含量关系,初步探讨患者个体化碘摄入的依据。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收治的天津地区甲状腺肿瘤疾病患者542例,其中甲状腺癌患者24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302例,所有患者采集空腹晨尿,测定尿中碘含量,采用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肌酐含量,用碱性苦味酸法。天津地区甲状腺正常人群400例同法检测尿碘用以对照。结果:甲状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尿碘中位数均处于碘过量状态(良性:519μg/L;恶性:524μg/L)。而无甲状腺疾病对照组,处于碘营养超足量状态。甲状肿瘤患者的经尿肌酐校正的每日尿排碘量(CCDUI)在性别、及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癌患者中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被膜侵犯组的CCDUI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无被膜侵犯组。甲状腺良性肿瘤中存在乳头状增生及不典型增生组的患者的CCDUI高于未存在乳头状增生及不典型增生组。存在典型胶质改变的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的CCDUI高于无典型胶质改变组。结论:本研究表明了本地区甲状腺肿瘤患者碘摄入量可能存在偏高现象,建议适当调整,行科学个体化碘摄入。 刘磊 李亦工 郑向前 魏松锋 刘嘉玉 高明关键词:尿碘 甲状腺癌 良性肿瘤 回流压及血气监测在颈动脉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0年 头颈肿瘤累及颈动脉至今仍是头颈外科治疗的难题,能否安全地将肿瘤与颈动脉一并切除,是头颈外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院自2004年12月至2007年6月在颈动脉切除术中用颈动脉回流压检测及血气分析来指导颈动脉切除10例,现报告如下; 张艳 李亦工 李芬 郑向前 李小龙 于洋 高明关键词:颈动脉切除术 血气监测 头颈肿瘤 头颈外科 血气分析 颈部非甲状腺疾病肿物分析及相关数学模型的建立 高明 李勇 于洋 牛云 张利颖 李亦工 程文元 张艳 李小龙 该组对颈部非甲状腺肿物疾病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和总结,采用了单中心的研究方式,所得结果为首次对本地区的相关专科病例进行的归纳,总结出颈部非甲状腺肿物疾病发生及分布等临床特点,使宝贵的临床资料成为可以用于提示临床工作的规律性...关键词:关键词:颈部 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