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庆
-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德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小鼠树突状细胞成熟前后的形态及其微丝蛋白的适应性改变
-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DC)成熟前后的形态及其微丝蛋白的适应性变化。
材料和方法:
经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诱导小鼠骨髓单核细胞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培养至第6...
- 李代庆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脂多糖细胞骨架适应性
- 文献传递
- 小鼠树突细胞成熟前后的形态及其微丝蛋白的适应性改变
- 2010年
- 目的研究树突细胞(DC)成熟前后的形态及其微丝蛋白的适应性变化。方法经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诱导小鼠骨髓单核细胞为未成熟树突细胞,培养至第6天时,用脂多糖(LPS)诱导成熟树突细胞(mDC),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前后对比分析细胞在成熟前后的表面突起和内部微丝蛋白的变化。结果 mDC高表达CD11c、MHC-Ⅱ和CD86。成熟前的DC体积较小,随着细胞的成熟,直径逐渐增大。成熟过程中,DC表面突起逐渐增多、变粗且变长,呈怒张状,在第7天达到高峰,以后突起逐渐松弛变软,最后又回复至短细、稀疏状态。微丝蛋白主要集中于细胞膜和触突上,其平均荧光强度在LPS刺激24h后最高,48h后明显降低;细胞内F-肌动蛋白在成熟过程中逐渐减低,LPS刺激16h后达高峰,以后细胞内又重新出现F-肌动蛋白的表达,且与细胞膜、突起间基本均匀一致。结论树突细胞体积增大,突起增多增长,密度加大,旨在尽可能地增大细胞的表面积,最大限度地发挥DC提取、抗原呈递的功能;细胞核增大,暗示细胞核在抗原的处理、加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李代庆李勇季平童熹李显王启明
- 关键词:树突细胞脂多糖细胞骨架
- 两种卡铂用药方法对人舌癌细胞株(Tca8113)耐药性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探讨2种不同卡铂用药方式对人舌鳞状细胞癌株Tca8113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将Tca8113细胞株随机设置为1个对照组、6个不同程度的用药组和1个大剂量冲击用药组,然后加入相应浓度卡铂体外作用。用MTT法检测每组细胞的IC50值(半数抑制浓度),RT-PCR法检测每组细胞ERCC1 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药物浓度和作用次数的增加,小剂量逐步耐药法诱导的各组细胞IC50值和ERCC1 mRNA表达量均呈逐步递增的趋势,且它们呈正相关(r=0.878,P<0.01);大剂量冲击用药组细胞IC50值和ERCC1 mRNA表达量界于小剂量逐步耐药法的较小剂量组和较大剂量组之间,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逐步多次用药法易引起Tca8113对卡铂的耐药性。
- 李显李勇童熹王启明李代庆李婷
- 关键词:TCA8113卡铂耐药ERCC1
- 小鼠树突状细胞经脂多糖诱导成熟前后超微结构的适应性变化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成熟前后细胞超微结构的一系列适应性变化。方法经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再经脂多糖(LPS)诱导48h成熟,经透射电镜观察诱导成熟前后树突状细胞超微结构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树突状细胞经LPS刺激成熟后,其细胞表面树枝状突起明显减少,细胞内器持续增多,同时细胞核直径增大。结论树突状细胞表面突起的分布状态,可能决定了抗原呈递能力的大小,同时也是细胞功能潜力及状态的一种潜在标尺。
- 骆德平李勇李代庆季平王涛邱丽华刘平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脂多糖超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