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凤飞

作品数:14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6篇羟化酶
  • 6篇酪氨酸
  • 6篇酪氨酸羟化
  • 6篇酪氨酸羟化酶
  • 6篇氨酸
  • 5篇神经干
  • 5篇神经干细胞
  • 5篇免疫
  • 5篇干细胞
  • 4篇荧光
  • 4篇免疫荧光
  • 3篇星状细胞
  • 3篇胰腺
  • 3篇胰腺星状细胞
  • 3篇源性
  • 3篇组织化学
  • 3篇细胞源
  • 3篇细胞源性
  • 3篇胶质

机构

  • 14篇东南大学
  • 3篇扬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作者

  • 14篇李凤飞
  • 10篇曾水林
  • 7篇朱建宝
  • 6篇姜宇
  • 4篇刘钟
  • 4篇李升
  • 3篇李涛
  • 2篇徐春华
  • 2篇查敏
  • 2篇杨鎏
  • 2篇刘云龙
  • 2篇宋嵬
  • 2篇孙子林
  • 2篇陈碧君
  • 2篇李凤飞
  • 2篇王磊
  • 1篇刘方舟
  • 1篇赵春杰
  • 1篇阎蓉
  • 1篇殷俊梅

传媒

  • 6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DNF促进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脑内移植的中脑源神经干细胞表达Pitx3、Nurr1和TH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作用下,中脑源神经干细胞(mNSCs)在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纹状体移植区表达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3(Pitx3)、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变化。方法:mNSCs单独移植组、mNSCs+GDNF移植组和生理盐水假手术组的PD大鼠模型,移植4周和8周后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移植区Pitx3、Nurr1和TH的表达。结果:(1)mNSCs单独移植组和mNSCs联合GDNF移植治疗组在移植后4周、8周移植区均有Pitx3,Nurr1和TH表达,mNSCs单独移植组较少表达Pitx3,Nurr1;(2)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联合移植组移植区Pitx3、Nurr1和TH表达量高于单独移植组,其中联合移植组4周表达量最高(P<0.05)。结论:GDNF有促进PD大鼠模型脑内移植的mNSCs表达Pitx3、Nurr1和TH的作用。
姜宇曾水林鲁佑瑜朱建宝李涛李凤飞徐春华
关键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酪氨酸羟化酶帕金森病
嗅鞘细胞联合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改善Parkinson病大鼠行为的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为了观察嗅鞘细胞(OECs)联合神经干细胞(NSCs)脑内移植对Parkinson病(PD)的治疗作用,首先将6-OHDA注射至左侧黑质致密部和腹侧被盖区制备PD大鼠。将成功制备的P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0.9%生理盐水对照组、单纯移植NSCs或OECs组、OECs+NSCs共移植组和PD模型对照组。将培养并传至第3代的NSCs、OECs和OECs+NSCs分别移植到PD大鼠的纹状体内,于移植后7、14、30、60d检测PD大鼠旋转行为变化后处死,取脑做冰冻切片,行BrdU、酪氨酸羟化酶(TH)、p75免疫荧光和TH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后21d以内,各组大鼠的旋转行为无明显变化;30d和60d时,单纯移植NSCs或OECs组和OECs+NSCs共移植组与生理盐水和模型对照组相比,旋转行为有较明显的改善(P<0.05),其中OECs+NSCs共移植组的旋转行为改善更为显著。在移植后30d和60d,单纯移植NSCs或OECs组在移植区可见少数TH阳性神经元,而OECs+NSCs共移植组的TH阳性神经元明显多于单纯移植NSCs或OECs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OECs能促进胚鼠中脑来源的NSCs向TH阳性神经元分化;单纯移植NSCs或OECs和OECs+NSCs共移植,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但联合移植优于单纯移植。
曾水林李升刘钟李凤飞朱建宝李涛刘卫国
关键词:嗅鞘细胞神经干细胞脑移植PARKINSON病
胰腺星状细胞移植对胰岛功能和形态的影响
2015年
目的:通过胰腺星状细胞(PSC)移植的体内研究来观察PSC对胰岛β细胞及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PSC体外分离培养,并通过胰腺移植入正常血糖的Wistar和高血糖Goto-Kakizaki(GK)大鼠体内。移植16周后糖耐量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aemoglobin,Hb A1c)检测胰岛功能;胰岛素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胰岛β细胞;马松染色评估胰岛纤维化。结果:PSC移植进一步损伤了GK大鼠胰岛功能,导致了血糖和Hb A1c的升高,减少了胰岛素分泌,加重了胰岛的破坏和纤维化,但未观察到PSC移植对Wistar大鼠的影响。结论:PSC在糖尿病环境下可以加重胰岛破坏,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β细胞衰竭的进程。
查敏李凤飞李凤飞李凤飞徐伟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腺星状细胞胰岛Β细胞胰岛素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表达Pitx3及酪氨酸羟化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脑室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s)表达Pitx3、酪氨酸羟化酶(TH)的影响及GDNF联合SVZ区NSCs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PD)大鼠的治疗作用。 ...
李凤飞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羟化酶免疫荧光
文献传递
大鼠腹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形态学发育与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大鼠腹侧中脑多巴胺能(mDA)神经元的形态学发育和分布特征。方法:取胚胎晚期至成年大鼠不同时期的腹侧中脑连续冠状切片,以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mDA神经元。结果:(1)在胚胎期,TH阳性细胞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随着发育进程,其突起逐渐伸长,分支也逐渐增多;出生后28 d,TH阳性细胞表现为成熟mDA神经元的形态特征。(2)Map-2/TH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新生期大鼠腹侧中脑TH阳性神经元定位分布与成年期的mDA神经元分布趋向一致。(3)E16.5 d时腹侧中脑TH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密度最大,此后逐渐下降。结论:大鼠mDA神经元的发育在出生前后,呈现先大量形成后又逐渐减少的过程,与此同时其形态趋向成熟;至P0 d时mDA神经元分布定位基本完成,至出生后28 d形态学发育成熟。
姜宇曾水林徐春华李凤飞杨鎏韩银华
关键词:酪氨酸羟化酶多巴胺能神经元免疫荧光中脑发育
GFR-α1在Parkinson病大鼠黑质区的表达被引量:1
2007年
本文观察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GFR-α1)在Parkinson病(PD)大鼠黑质区的表达变化。分别向大鼠左侧尾壳核和黑质致密部、中脑腹侧被盖区内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建立部分损伤模型和完全损伤模型后,取大鼠黑质区脑组织作冰冻切片,行GFR-α1和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细胞计数。结果表明,在部分损伤组和完全损伤组中,GFR-α1在黑质区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且部分损伤组GFR-α1阳性细胞的分布、数量随受损时程的不同出现差异。TH阳性神经元形态学改变,数量的变化与GFR-α1阳性细胞的分布、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上结果提示,GFR-α1的表达可能与脑内受损部位细胞的营养、修复、再生有关。
刘云龙杨宁曾水林刘方舟花菊兰李凤飞董博
关键词:PARKINSON病黑质免疫组织化学
嗅鞘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0
2006年
观察嗅鞘细胞(OECs)对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取孕14d的SD胚鼠嗅球和腹侧中脑组织,分为OECs+NSCs共培养组和NSCs单独培养组进行培养。用p75免疫组化法,p75、BrdU/nestin、GFAP、NF(神经原纤维)和p75/nestin免疫荧光法分别鉴定OECs和NSCs并观察其增殖与分化。在培养7d时,绝大多数OECs呈梭形且发出2~3个突起,少量呈扁平椭圆形,两者均呈p75阳性。在7d时,单独培养的NSCs表现为典型的神经球悬浮生长,呈BdU/nestin阳性;14d后偶见神经球贴壁分化,球中的少数细胞呈绿色荧光标记的NF阳性,大部分呈GFAP阳性。在5d时,OECs+NSCs共培养组形成神经球;10d时球体积不断增大,球心透亮度良好;12d后神经球的体积不再增大,开始贴附在OECs上生长。可见神经球向四周伸出突起并开始分化;14d时NSCs紧贴OECs生长并同OECs广泛交织在一起,可见NSCs和OECs分别呈nestin和p75阳性,NSCs中的大部分呈NF阳性,小部分为GFAP阳性。NSCs单独培养组和OECs+NSCs共培养组中NF阳性细胞率分别为47.2%和69.5%,前者明显少于后者(P〈0.05)。以上研究结果提示OECs有促进NSCs增殖和诱导其分化的作用。
李升曾水林王磊阎蓉宋嵬朱建宝李凤飞
关键词:嗅鞘细胞神经干细胞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
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内神经前体细胞的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RG)内是否存在神经前体细胞.方法:取成年和胚胎大鼠DRG冰冻切片,进行B rdu,Nestin,P75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分别取成年和胚胎大鼠DRG进行原代细胞培养,观察其增殖与分化情况,并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和B rdu,P75,NF,GFAP免疫荧光组织化学鉴定.结果:在成年和胚胎大鼠DRG冰冻切片上均见有B rdu/Nestin和Nestin/P75免疫荧光双标细胞.细胞培养观察到取自DRG的细胞有分裂增殖,呈Nestin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和B rdu,P75免疫荧光组织化学阳性反应;培养第三代细胞加入胎牛血清后出现分化,分化细胞呈NF和GFAP免疫荧光组织化学阳性反应.结论:大鼠DRG内存在有分裂增殖的神经前体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宋嵬曾水林朱建宝王磊李升阎荣李凤飞
关键词:神经前体细胞细胞培养技术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转录因子Pitx3和Nurr1在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终末分化中的表达特点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3(Pitx3)和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终末分化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体外培养的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mNSCs)诱导分化后和大鼠胚胎发育至出生腹侧中脑Pitx3、Nurr1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结果:(1)体外培养的mNSCs诱导分化48 h的Map-2阳性细胞不表达Pitx3、Nurr1和TH;分化7 d的TH阳性细胞均表达转录因子Pitx3和Nurr1;(2)在大鼠腹侧中脑黑质(SN)、腹侧被盖区(VTA)和中缝背核(DRN)可见大量TH与Pitx3(或Nurr1)共表达的神经元;(3)Pitx3和Nurr1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E16.5、P0大鼠SN、VTA和DRN区,其中Pitx3阳性细胞还少量分布于腹侧中脑非DA能神经元区域,Nurr1阳性细胞在腹侧中脑分布范围较Pitx3更广泛。结论:转录因子Pitx3、Nurr1在中脑DA能神经元的终末分化和生存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姜宇曾水林李涛李凤飞杨鎏刘袁静
关键词:多巴胺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
胰腺星状细胞对胰岛β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
李凤飞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