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培峰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直肠
  • 4篇切除
  • 3篇低位直肠
  • 3篇低位直肠癌
  • 3篇直肠癌
  • 3篇术后
  • 3篇前切除
  • 3篇吻合口
  • 3篇合口
  • 3篇肠癌
  • 2篇低位直肠癌前...
  • 2篇直肠癌前切除
  • 2篇生肌
  • 2篇术后吻合
  • 2篇术后吻合口
  • 2篇前切除术
  • 2篇前切除术后
  • 2篇切除术
  • 2篇切除术后
  • 2篇癌前

机构

  • 4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福建中医学院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李培峰
  • 4篇王瑜
  • 3篇王烈
  • 2篇陈少全
  • 1篇于浩
  • 1篇张再重
  • 1篇黄盛
  • 1篇王燕婷

传媒

  • 2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参术生肌汤预防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目的:(1)实验研究初步探讨参术生肌汤对直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从组织细胞学和检验学的角度来探讨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愈合障碍的内在机制及参术生肌汤的治疗作用机制,为促进临床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愈合,提供一种新的...
李培峰
关键词:直肠前切除吻合口
文献传递
参术生肌汤灌洗青紫兰兔直肠切除术后吻合口黏膜细胞中含b-FGF、CD68、VEGF者比对愈合的影响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参术生肌汤灌洗对青紫兰兔直肠吻合口需粘膜细胞中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CD68、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者比对愈合的影响研究。方法:青紫兰兔30只,在距肛门约5 cm处作直肠吻合,然后随机分成两组。空白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于术后第1日起给予参术生肌汤灌洗,每日2次,连续6 d。6 d后处死两组兔子,取含有吻合口的直肠约2 cm。免疫组化检测空白组、实验组吻合口需直肠黏膜细胞中含b-FGF、CD68、VEGF阳性者的比例,研究其对愈合的病理生理影响。结果:空白组、实验组b-FGF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9.73±2.22,27.80±4.10;CD68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9.87±2.20,13.73±2.71;VEGF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8.20±2.81,24.27±2.25;两组间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参术生肌汤可促进直肠吻合口需的b-FGF、VEGF的增殖,同时减轻直肠术后吻合口区的炎症反应(CD68),有助于促进吻合口的愈合。
陈少全王瑜李培峰王烈张再重王燕婷
关键词:B-FGFVEGFCD68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肛门直肠内压力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研究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患者肛门直肠内压力的变化,探讨其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方法42例直肠癌前切除患者,术中将1根乳胶引流管和2根分别为10号、6号的吸痰管固定在一起,通过肛门置于肠腔,达吻合口上方约5 cm处,并将这3根引流管缝合固定在肛周皮肤上,分别接引流袋,术后采用中心静脉压测压系统,以静止测压法测定术后1~6 d内肛门直肠内压力的变化。结果术后2例发生吻合口瘘,未瘘组患者术后肛门直肠内压力变化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第4 d压力最高;而吻合瘘组患者的肛门直肠内压基本呈持续增高的趋势。吻合口瘘组第4、5、6 d的压力均高于未瘘组。结论术后肛门直肠内压力的变化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关,可能是导致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之一。
陈少全李培峰王瑜黄盛王烈
关键词:直肠肿瘤吻合口
皮肤血管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10年
皮肤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血管性肿瘤,由于皮肤血管瘤的具体发病机制不清,临床表现不同,而且不同类型的皮肤血管瘤病理演变过程均有很大的不同,故给临床上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临床上皮肤血管瘤的治疗常根据不同年龄、类型、时期及面积大小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李培峰王瑜于浩
关键词:皮肤血管瘤发病机制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但是术后吻合口瘘仍是其主要的并发症,其发生可导致围手术期病死率上升,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本文就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李培峰王瑜王烈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