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丽
- 作品数:11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痰湿质甲状腺癌与BRAF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挖掘传统中医理论中的痰湿体质相关理论,总结近现代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中医痰湿体质理论及其应用。探索痰湿体质基因表达特征,分析痰湿体质相关基因功能,阐发痰湿体质的内在分子机制。方法选用甲状腺癌BRAF基因组芯片检测技术,探索痰湿体质的基因表达特征。结果痰湿质甲状腺癌患者BRAF基因突变高表达。BRAF基因突变阳性的甲状腺癌患者中重度痰湿体质占94%(33/35)。结论痰湿体质是与多基因表达相关的体质状态,痰湿体质与平和体质相比,在基因表达上具有独特的基因表达谱,总体表现为代谢紊乱以及与免疫增强、炎症反应亢进、疾病发病、疾病抵抗基因相关的表达特征。
- 张志新张有福梁丽丽
- 关键词:体质学说甲状腺肿瘤原癌基因蛋白质B-RAF
- 黏蛋白2和细胞角蛋白20在乳房外佩吉特病皮损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黏蛋白2(MUC2)和细胞角蛋白20(CK20)在乳房外佩吉特病(EMPD)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生物素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24例EMPD及10名美容切除术后正常组织上MUC2与CK20的表达。结果 24例EMPD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11例为原位性佩吉特病:Paget细胞局限在上皮内;13例为浸润性佩吉特病:Paget细胞穿破基底膜浸润到真皮及皮下脂肪。11例原位性EMPD细胞质中CK20表达中等强度阳性1例,弱阳性5例,阴性5例;13例浸润性EMPD细胞质中CK20表达强阳性9例,阳性4例;10例正常皮肤细胞质中CK20表达4例弱阳性,6例阴性。11例原位性EMPD细胞质中MUC2表达阳性1例,弱阳性7例,阴性3例;13例浸润性EMPD中MUC2表达强阳性13例;10例正常皮肤中MUC2表达6例弱阳性,4例阴性。浸润性EMPD中MUC2的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高于CK20(P<0.05),原位性EMPD中CK20与MUC2之间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UC2在浸润性EMPD中的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高于CK20的阳性表达,MUC2可能是EMPD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因子,可能在EMPD的侵袭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EMPD中联合检测MUC2和CK20,有助于对EMPD做出更为明确的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
- 梁丽丽秦小卫张志新
- 关键词:黏蛋白角蛋白
- 乳房外Paget病皮损中黏蛋白1和黏蛋白2的表达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1)和黏蛋白2(MUC2)在乳房外Paget病(EMPD)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生物素蛋白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19例EMPD皮损及19例美容切除术后正常皮肤组织上MUC1与MUC2的表达。结果19例EMPD皮损常规HE染色显示,3例伴低分化腺癌,6例呈浸润性,10例为上皮内。MUC1在3例伴腺癌Paget病中有2例呈阳性表达,6例浸润性和10例上皮内Paget病均呈阳性表达。MUC2在3例伴腺癌Paget病和6例浸润性Paget病均呈阳性表达,在10例上皮内Paget病中有2例呈阳性表达。MUC1与MUC2在正常皮肤组织呈阴性表达。MUC1在上皮内Paget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伴腺癌Paget病和浸润性Paget病(P〈0.05)。MUC2在伴腺癌Paget病和浸润性Paget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上皮内Paget病(P〈0.05)。MUC1和MUC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5,P〉0.05)。结论MUC1在EMPD中呈普遍表达,MUC2在伴有腺癌和浸润性EMPD中呈阳性表达。
- 王万卷梁丽丽耿松梅
- 关键词:佩吉特病乳腺外黏蛋白类
- 依那西普治疗儿童中 重度银屑病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
- 2019年
-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患病率约为1%~3%[1].临床上目前治疗银屑病的方法大多针对成人,而对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尚无规范化的确切治疗方案[2].因此,临床仍迫切需要疗效好而安全的治疗儿童中、重度银屑病药物.依那西普(etanercept,商品名:恩利)是一种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受体融合蛋白,于2003年1月首次在美国批准上市,是第一个批准用于>8岁患者的生物制剂[3],且应用于儿童和青少年中重度银屑病有效且耐受性良好[4].国外对此研究较多,但国内相关报道很少.为研究依那西普治疗儿童中、重度银屑病的疗效,现使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系统研究.
- 赵鹏秦小卫梁丽丽秦俊霞陈小敏陈丽芳
- 关键词:依那西普银屑病儿童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META分析方法
-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非剥脱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白癜风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观察非剥脱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两组各选取108例患者,选择皮损部位相近或对称的两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外涂他克莫司软膏,试验组采用他克莫司联合非剥脱1550nm饵玻璃点阵激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皮损恢复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水疱、红斑、瘙痒和灼热)。结果:疗程结束后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试验组有效率为87.96%,高于对照组的6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中,面颈部组有效率高于躯干组及肢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水疱、红斑、瘙痒和灼热)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剥脱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与外用他克莫司联合,对治疗白癜风具有协同作用,安全性较好,可显著提高白癜风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刘晶曾维惠胡蝶胡光蕾梁丽丽袁景奕牛新武
- 关键词:白癜风他克莫司点阵激光
- 黏蛋白在乳房外Paget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19年
- 乳房外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 disease,EMPD)又称乳房外湿疹样癌,一种特殊类型的皮肤恶性肿瘤,多见于会阴、阴囊等部位[1]。皮损呈湿疹样变,病理可见Paget细胞(PC),有学者将EMPD分为四型:原发型EMPD;EMPD伴有潜在顶泌汗腺肿瘤;EMPD伴有潜在胃肠道恶性肿瘤;EMPD伴有潜在泌尿生殖道恶性肿瘤,及早对其做出明确诊断排除由各种潜在肿瘤转移而来或是同时与其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指导伴有各种内脏肿瘤的EMPD进行早期预防,进行必要的治疗[2]。联合检测MUC2和CK20有助于EMPD的病理分型[3]。黏蛋白(mucin)是一类相对高分子质量的糖蛋白,在乳腺、肠黏膜及皮肤附属器等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表达,MUC1、MUC2、MUC5AC是最为常见的黏蛋白[4],本文对这2种黏蛋白在EMPD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
- 赵丽平梁丽丽
- 关键词:乳房外PAGET病黏蛋白皮损乳房外湿疹样癌胃肠道恶性肿瘤
- 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CD_4^+/CD_8^+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8年
- 目的:分析润燥止痒胶囊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及外周血CD_4^+/CD_8^+水平的影响,旨在为慢性荨麻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和对照组(94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及血清学指标水平变化,观察患者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1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_3^+、CD_4^+和CD_4^+/CD_8^+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CD_8^+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的CD_3^+、CD_4^+、CD_8^+和CD_4^+/CD_8^+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免疫球蛋白(总IgE)水平均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的IL-4、TNF-α和总IgE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72%,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3.54%和9.57%,两组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润燥止痒胶囊可显著提高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改善免疫功能,提高外周血CD_4^+/CD_8^+水平,减少炎症反应,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提高安全性。
- 卞坤鹏徐保来杨爱琴梁丽丽
- 夏季出汗健康谈
- 2019年
- 夏季,由于高温天气,汗臭味总是让人尴尬,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因此人们想出各种办法来避免出汗。生活中,很多人对夏季出汗的看法和做法是错误的。1.常开空调,易使体内热应激蛋白合成减少,对高温的耐受力下降,一旦进入外面热浪滚滚的环境中便难以适应,易发生中暑,患高血压、冠心病的人还易出现脑卒中、心肌梗死等。
- 张婷梁丽丽
- 关键词:出汗夏季健康高温天气蛋白合成热应激
- 斑秃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5的表达及其对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调控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斑秃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5(IL-35)表达变化,评估IL-35对斑秃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活性的调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斑秃患者81例(斑秃组)和健康志愿者27例(对照组),分离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35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35组成亚基EBI3和IL-12p35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CD127dim/-Treg比例。使用重组人IL-35刺激纯化的Treg,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BI3、IL-12p35和免疫检查点分子程序性死亡蛋白1、黏蛋白结构域蛋白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mRNA表达;将经IL-35刺激或未刺激的Treg与自体PBMC共培养,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殖水平。计量资料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斑秃组IL-35水平[(90.10±11.98)ng/L比(100.74±28.71)ng/L,t=2.71,P=0.008]、PBMC中EBI3 mRNA(1.06±0.15比1.25±0.11,t=6.09,P<0.001)、IL-12p35 mRNA(1.00±0.15比1.38±0.22,t=10.16,P<0.001)、Treg比例(5.91%±1.17%比6.85%±1.23%,t=3.54,P=0.001)均显著降低。斑秃组Treg比例与血清IL-35水平(r=0.25,P=0.026)、PBMC中EBI3 mRNA(r=0.31,P=0.004)、IL-12p35 mRNA水平(r=0.24,P=0.032)均呈正相关。斑秃组未刺激的Treg分泌穿孔素、颗粒酶B水平以及EBI3、IL-12p35、免疫检查点分子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reg(P<0.05或0.001),抑制PBMC增殖的能力亦低于对照组(P=0.013)。重组人IL-35刺激后斑秃患者Treg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与未刺激Treg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但EBI3、IL-12p35、免疫检查点分子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0.001),抑制PBMC增殖的能力亦增强(P=0.037)。结论斑秃患者外周血IL-35水平明显降低,与Treg功能减弱密切�
- 赵鹏秦小卫秦俊霞梁丽丽张馨中高杰
- 关键词:斑秃白细胞介素类调节性穿孔素
- E-cadherin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30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E-cadherin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E-cadherin主要表达于细胞膜上,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6.8%,在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0%,E-cadherin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在高分化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5%,在中分化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9.9%,在低分化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7%。有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为23.3%,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为45.5%。在Ⅲ期和Ⅳ期结肠癌患者中,E-cadherin阳性结肠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比阴性患者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Ⅲ期和Ⅳ期结肠癌患者中E-cadherin表达情况、临床分期是结直肠癌患者OS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结肠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情况是Ⅲ期和Ⅳ期结肠癌患者重要预后因素。
- 王佳斌梁丽丽孙成英马燕春
- 关键词:E-CADHERIN结肠癌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