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伟涛
-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 2012年
- 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发病率较低,尸检发现率仅0.001%~0.030%[1]。自1955年Crafoord在体外循环下完成第一例心脏黏液瘤切除术后,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得到了发展,但如何通过外科治疗以减少心脏良性肿瘤的复发及提高恶性心脏肿瘤的疗效,是目前原发性心脏肿瘤外科治疗的难题。
- 梁伟涛陈海涛刘强周健臧旺福
- 关键词:原发性心脏肿瘤外科治疗心脏黏液瘤切除术后良性肿瘤发现率
- 心脏收缩力调节电信号对心力衰竭治疗的研究
- 2011年
- 心脏收缩力调节(CCM)电信号是指在心室收缩的绝对不应期施加的一种非兴奋性电刺激信号,虽不能引发动作电位,却能够使心肌细胞的收缩力增强。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均显示,CCM的治疗方法可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并且不增加额外耗氧量,从而可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CCM使心肌细胞收缩力增强的机制与细胞内Ca2+增加、心肌细胞收缩相关蛋白的合成和基因表达增加或趋于正常化有关。
- 刘强梁伟涛臧旺福
- 关键词:心力衰竭
- 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稳定性的探讨被引量:17
- 2011年
- 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凭借其较高的可重复性、良好的稳定性和相对较低的技术要求等优点,成为了心血管研究领域中最为广泛使用的实验模型之一。在获取离体心脏后,将其连接于灌注装置并通过逆行灌注的方法对离体心脏进行灌注;进行灌注时,对灌注液成分进行调整并保持灌注压力、温度和pH值的稳定,就能使离体心脏功能恢复到生理状态。所以,模型是否稳定会对实验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近十几年来,正是由于人们充分掌握了如何建立稳定的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所具有的优势,在心血管和药理学领域的研究才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 梁伟涛Rusinkevich Vitali臧旺福
- 关键词:离体心脏模型建立
- 心脏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感染44例病例总结被引量:9
- 2012年
- 胸骨正中切口是心脏外科最常用的手术入路,术后切口感染是其重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4%~5%。切口感染造成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预防、发现并处理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是胸骨正中切口感染外科治疗的重点。自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心脏外科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手术3071例,其中44例发生切口感染,本研究对胸骨正中切口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发病时间、病例特点及处理措施等进行总结并报道如下。
- 梁伟涛刘强周健臧旺福
- 关键词:经胸骨正中切口术后切口感染病例特点心脏术后
- 含吡那地尔心脏保存液的供心保存效果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含不同浓度吡那地尔的心脏保存液对供心的保存效果。方法 40只SD大鼠根据供心保存方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elsior液对照组、Celsior液+0.25 mmol/L吡那地尔组、Celsior液+0.5 mmol/L吡那地尔组和Celsior液+1 mmol/L吡那地尔组(n=8)。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离体心脏置各保存液中6 h,再灌注30 min,观察并比较各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压(LVESP)、左心室发展压(LVDP)、冠脉流量(CF)、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in)]、心肌超微结构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Celsior液对照组、Celsior液+0.25 mmol/L吡那地尔组和Celsior液+1 mmol/L吡那地尔组比较,Celsior液+0.5 mmol/L吡那地尔组大鼠供心LVESP、LVDP、CF、dp/dtmax和dp/dtmin显著提高(P<0.05),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5),且心肌细胞和线粒体结构较为完整。结论与单纯Celsior心脏保存液相比,含0.5 mmol/L吡那地尔的Celsior心脏保存液能减少供心保存后心肌细胞的凋亡,促进心功能的恢复,改善供心低温保存的效果。
- 梁伟涛Vitali Rusinkevich臧旺福周健
- 关键词:吡那地尔心脏保存心肌凋亡缺血再灌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