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双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宾州州立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篇电影
  • 1篇学史
  • 1篇语言
  • 1篇中国文学
  • 1篇中国文学史
  • 1篇中国文学现代...
  • 1篇史带
  • 1篇文化解读
  • 1篇文学
  • 1篇文学史
  • 1篇文学现代性
  • 1篇现代语言
  • 1篇冷战
  • 1篇模样
  • 1篇镜子
  • 1篇跨文化解读
  • 1篇国文
  • 1篇国文学
  • 1篇艾略特

机构

  • 2篇宾州州立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2篇沈双
  • 1篇王晓伟

传媒

  • 1篇南方文坛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电影史带来的启示
2012年
艾略特曾把跨文化解读描述成“从镜子的两面”来看事物,意思是说这是不可能的。本来,镜子的功能决定了它必须不透明,才能够反射出你我的模样。话是这么说,事实上我们不断从各个角度来观察自己,甚至努力去设想镜子背面的目光。这就给艾略特的比喻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意思:尽管人都是自恋的,看来看去都是自己的模样,但是这个“自己”的意义也许并不是那么清晰,“自己”本来就是多元的。
沈双
关键词:史带电影跨文化解读艾略特镜子模样
评《冷战与中国文学现代性》
2018年
王晓珏的《冷战与中国文学现代性:1949前后重新想象中国的方法》(Modernity with a Cold War Face: Reimagining the Nation in Chinese Literature across the 1949 Divide)讨论的问题对《现代语言季刊》的读者们来说,并不陌生,即民族文学史。1949年这一将中国文学划分为“现代”和“当代”的分水岭,依然频繁出现在中国文学史的讨论当中,但近些年来,中美学者逐渐不满于对这一年份的盲目尊崇。
沈双王晓伟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文学现代性冷战现代语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