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永和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理学

主题

  • 3篇电子能
  • 3篇电子能谱
  • 3篇热稳定
  • 3篇热稳定性
  • 3篇光电子能谱
  • 3篇X射线
  • 2篇低能电子
  • 2篇光电
  • 2篇光电子
  • 2篇X射线光电子...
  • 2篇ZRO2
  • 2篇AU
  • 1篇低能
  • 1篇低能电子衍射
  • 1篇电子谱
  • 1篇衍射
  • 1篇氧化铈
  • 1篇氧化锆
  • 1篇同步辐射光电...
  • 1篇热稳定性研究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 5篇潘永和
  • 4篇朱俊发
  • 4篇潘海斌
  • 3篇孔丹丹
  • 3篇王国栋
  • 2篇侯建波
  • 1篇韩永
  • 1篇陈长琦
  • 1篇徐倩

传媒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Chines...
  • 1篇真空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Ag与CeO2-x(111)表面相互作用的同步辐射研究
孔丹丹王国栋潘永和潘海斌朱俊发
Au在两种不同ZrO2薄膜表面上的热稳定性对比研究
潘永和孔丹丹王国栋高艳侯建波潘海斌朱俊发
关键词:热稳定性ZRO2薄膜X射线光电子能谱
Cu在ZrO_2(111)薄膜载体上的生长与界面相互作用
2012年
采用分子束外延法在Pt(111)单晶表面上制备有序的ZrO2(111)薄膜,利用低能电子衍射谱、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Cu纳米颗粒在ZrO2(111)薄膜表面的生长模式和界面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室温下Cu先以二维模式生长到0.15单层(ML),接着以三维模式生长.随着Cu覆盖度的减小,Cu2p3/2峰逐渐向高结合能位移,可归因于初态效应和终态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Cu最初沉积到ZrO2表面时,两者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Cu向ZrO2衬底传递电荷,以Cu(Ⅰ)形式出现.当Cu覆盖度增加到1ML以后,Cu开始表现出金属特征.
侯建波韩永潘永和徐倩潘海斌朱俊发
关键词:二氧化锆X射线光电子能谱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
Au/ZrO2模型催化剂界面及其热稳定性的光电子能谱研究
纳米尺寸的高分散负载型Au 催化剂以其特有的催化活性和高选择性而被广泛地研究。Au/ZrO2作为催化剂时因其对催化CO氧化,水-汽变换(water-gas shift,WGS)以及不饱和烃加氢等反应表现出独特的催化活性而...
潘永和
关键词:热稳定性光电子能谱
有序二氧化铈薄膜的制备与热稳定性研究
2014年
利用低能电子衍射、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光电子谱原位、系统地研究Ru(0001)单晶表面外延生长CeO2(111)薄膜表面形貌、电子结构、化学元素组成和热稳定性。在超高真空条件下和氧气氛(1.33×10^-5Pa)中,在Ru(0001)单晶衬底表面上热蒸发金属Ce,反应生成的CeO2薄膜呈外延生长。结果表明,高覆盖度条件下,生成的CeO2(111)薄膜是连续的,且完全覆盖衬底,只有1.4×1.4结构的衍射花样。在4.5 nm完全氧化的CeO2(111)薄膜价带谱中,3~8 eV之间展宽的谱峰归属于O 2p能级,其中,4.1和6.5 eV位置的2个谱峰分别对应于O 2p轨道与Ce 4f0和Ce 5d轨道形成的杂化态峰。当样品表面升温到700℃时,4.1 eV处的Ce^4+(4f0)峰略微减弱,并且在1.6 eV处出现了Ce^3+(4f1)峰,说明样品表面已经有部分Ce4+转化成Ce3+,发生了还原反应。若进一步提升样品的退火温度,则CeO2的还原程度也越高。
王国栋陈长琦孔丹丹潘永和潘海斌朱俊发
关键词:X射线光电子谱低能电子衍射热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