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武 作品数:42 被引量:218 H指数:8 供职机构: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下腰椎前凸重建与下腰椎融合术后上邻近节段退变再手术的关系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下腰椎前凸重建与下腰椎融合术后上邻近节段退变再手术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2例下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上邻近节段退变再手术患者(再手术组)和36例下腰椎融合术后无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未再手术患者(未再手术组)资料。比较两组腰椎前凸角(LL)、下腰椎前凸角(L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分布指数(LLDI)及LL-PI匹配情况。结果LL、LLL、SS、LL-PI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PT再手术组大于未再手术组,LLDI再手术组小于未再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腰椎前凸重建不足是下腰椎融合术后上邻近节段退变再手术的重要因素。 方明 陆建猛 王兴武 韦勇力 俞武良 董文伟 陆旻昊关键词:腰椎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17例中段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中段胸椎单侧入路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17例确诊为中段胸椎骨折的骨质疏松患者,在PKP前,采用PACS系统自带测量软件于CT图像上划线模拟单侧进路的可行性,以及测量经皮进针点与... 韦勇力 陆建猛 俞武良 王兴武 方明文献传递 腰椎融合联合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单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联合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9月手术治疗的5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单节段腰椎后路融合联合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术组(A组)和单节段腰椎后路融合术组(B组),其中A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41.2±5.6)岁;B组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47.4±5.2)岁。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改善情况、腰椎总活动度、近端邻近节段活动度及椎间隙高度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6.7个月。无不可逆性神经症状加重、内置物失败等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在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术后VAS及ODI评分均获得显著改善(P〈0.05);A组动态固定节段的活动度术前(8.50±0.76)°,末次随访(3.45±0.49)°,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动态固定节段的近端临近节段的活动度术前(7.62±0.50)°,末次随访(7.87±0.62)°,无统计学差异;B组近端临近节段活动度术前(8.20±1.13)°,末次随访(8.90±1.03)°,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末次随访时,两组腰椎总活动度及椎间隙高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后路融合联合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疗效明确,能够维持一定的脊柱生物学功能,并能避免相邻节段退变的进展,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方明 陆建猛 俞武良 韦勇力 王兴武 欧阳甲关键词:腰椎 退行性疾病 手术治疗椎动脉扭曲畸形致颈肩痛一例报告 2017年 椎动脉扭曲畸形(vertebral artery loop formation,VALF)是引起颈肩痛的一种罕见病因。文献报道,在颈肩痛的病例中,VALF的比例约为2%-3%。因临床常规影像学检查对VALF不能良好显示,故导致VALF诊断困难。因此,在颈椎间盘突出的颈肩痛患者中,VALF容易被漏诊,而一旦漏诊,在行颈椎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损伤椎动脉,导致其破裂, 王强 俞武良 韦勇力 王兴武 方明 赵霁 陆建猛关键词:颈肩痛 手术治疗 畸形 颈椎间盘突出 ARTERY 罕见病因 外伤致颈椎前纵韧带骨化断裂一例 2010年 1病例介绍
患者男,72岁。交通事故致颈部疼痛,伴左手麻木、乏力,握拳不能,伤后1h入院。检查:颈部压痛,活动受限,左手握力2级,左侧肱三头肌肌力4级,四肢生理反射迟钝,无病理征。 俞武良 陆建猛 欧阳甲 韦勇力 方明 王兴武关键词:颈椎 外科治疗 Notch1信号通路调节成骨因子影响腰椎间盘钙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究Notch1信号通路调节成骨因子影响腰椎间盘钙化的机制。方法:分离SD大鼠原代纤维环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分别加入诱导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诱导钙化(分别为BMP-2组和b-FGF组),并设置对照组(正常培养基中培养)。随后进行细胞形态及细胞荧光鉴定、茜素红染色、ELISA检测、qRT-PCR实验,以确定诱导钙化的效果。再次进行细胞分组,分为对照组、钙化组(加入诱导因子BMP-2)、钙化+LPS组(加入诱导因子BMP-2和Notch1通路激活剂LPS)、钙化+DAPT组(加入诱导因子BMP-2和Notch1通路抑制剂DAPT),进行茜素红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成骨因子含量,Western blot检测BMP-2、b-FGF、Notch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诱导因子筛选结果表明BMP-2组和b-FGF组大鼠纤维环细胞矿化结节数目均明显增加,且BMP-2组效果更显著;同时ELISA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诱导组细胞中BMP-2、b-FGF含量水平及BMP-2、b-FGF、Notch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探究Notch1信号通路影响腰椎间盘钙化机制结果表明:与钙化组相比,钙化+LPS组大鼠纤维环细胞矿化结节数目,细胞凋亡率,BMP-2、b-FGF含量水平,BMP-2、b-FGF、Notch1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显著增加;而钙化+DAPT组大鼠纤维环细胞矿化结节数目,细胞凋亡率,BMP-2、b-FGF含量水平,BMP-2、b-FGF、Notch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结论:Notch1信号通路通过正向调控成骨因子含量促进腰椎间盘钙化。 方明 王兴武旁正中入路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 探讨旁正中入路单侧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旁正中入路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TLIF治疗3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切口长度;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其中16例术后复查腰椎MRI,比较手术间隙水平多裂肌横截面积的变化.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5~125(105±14)min;术中出血量120~350(175±75)ml;切口长度3.5~5.0(4.2±0.6)cm,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损伤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35例均获随访,时间12~40(23±9.5)个月.无椎弓根螺钉断裂、松动及椎间融合器移位等内置物失败发生.术后及随访期间腰腿痛VAS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MRI测量多裂肌的横截面积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减小(P>0.05),并未见明显的椎旁肌纤维化.结论 旁正中入路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TLIF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多裂肌萎缩和腰背痛发生率低等优点,在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俞武良 陆建猛 韦勇力 王兴武 方明 欧阳甲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术 椎弓根螺钉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模式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压疮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管理模式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压疮的预防作用。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行脊柱后路手术的患者65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HFMEA管理模式的护理。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及压疮分期、压疮恢复时间、术后72h压疮恢复程度、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6.3%)低于对照组(27.3%),压疮程度轻于对照组,压疮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72 h压疮恢复评分高于对照组,整体满意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EA管理模式可有效预防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压疮发生,加快压疮患者的恢复,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王红霞 邱幼桃 韩剑英 王兴武 罗科锋关键词: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脊柱后路手术 压疮 护理 单侧穿刺法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上段胸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上、中段胸椎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VP、PKP)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全部胸椎骨折分为三段:上段(T1~T4)、中段(T5~T8)、下段(T9~T12)。确诊为上、中段胸椎骨折的老年骨质疏松患... 韦勇力 陆建猛 俞武良 王兴武 方明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文献传递 C3扩大半椎板切除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C3扩大半椎板切除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8例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46~78岁,平均64.4岁;28例采用C3扩大半椎板切除C4-C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改良开门组),30例采用传统后路C3-C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传统开门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C5神经麻痹及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AS)的发生情况;采用颈椎MRI横断面测量C3节段最狭窄处(包括C3,4椎间盘水平)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spinal cord,SAC),评价影像学指标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并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RR)。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其中改良开门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4.5±1.8)个月,传统开门组为(14.5±1.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C5神经麻痹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119±10)minVS(126±12)min]、轴性症状发生率[7.1%(2/28)vs 26.6%(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开门组患者手术前后C3水平脊髓有效空间分别为(93.61±9.02)mm3和(153.5±12.76)mm3,术后较术前明显扩大(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开门组和传统开门组的JOA评分分别为14.36±1.70和14.03±1.82,NDI评分分别为10.36±2.55和12.47±3.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神经功能改善率[(68.36±0.12)%VS(65.01±0.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3扩大半椎板切除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不仅能够充分地解除脊髓压迫,而且通过减少C2棘突肌肉止点的剥离,在预防轴性症状等并发症方面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一种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有效方法。 方明 陆建猛 王兴武 韦勇力 俞武良 陆旻昊关键词:颈椎 椎体成形术 脊髓压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