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体外冲击波
  • 3篇成骨
  • 3篇磁共振
  • 2篇低能
  • 2篇信号
  • 2篇信号转导
  • 2篇转导
  • 2篇子宫
  • 2篇细胞
  • 2篇骨细胞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恶性
  • 2篇成骨细胞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成像
  • 2篇P38MAP...
  • 1篇电子计算机断...
  • 1篇电子计算机断...
  • 1篇动力髋

机构

  • 9篇大连市友谊医...
  • 5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长春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王李
  • 5篇刘长剑
  • 3篇罗宗键
  • 3篇宋岫峰
  • 1篇刘谟震
  • 1篇刘小北
  • 1篇汤欣
  • 1篇王绍武
  • 1篇李亚敏
  • 1篇王光伟
  • 1篇黄辽江
  • 1篇孙丽
  • 1篇王健
  • 1篇于咏梅
  • 1篇张连君
  • 1篇王秀玲
  • 1篇李月罡

传媒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CT检查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CT检查结果 ,以寻求可靠诊断依据。方法 8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40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试验组, 40例合并其他肺部并发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CT检查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CT晕征及空气新月征CT检出率分别为80.0%、77.5%高于对照组的37.5%、5.0%,肺叶段实变及支气管血管束CT检出率分别为42.5%、25.0%低于对照组的87.5%、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粟粒样结节CT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早期进行CT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但其表现与许多肺内疾病CT表现具有交叉和重叠,临床上仍需要结合患者资料及其他检查配合共同进行分析和诊断。
王李
关键词:白血病肺部真菌感染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聚焦超声消融对不同MRI表现的子宫肌瘤的疗效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通过对MRI图像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信号强度的子宫肌瘤消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疗治疗前后接受MRI检查的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超声消融前后肌瘤的MR平扫图像信号变化,并与增强图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9例T2WI低信号,治疗后增强扫描病灶均无强化;1例T2WI等信号、1例T2WI等稍高信号和1例T2WI等低混杂信号,治疗后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1例T2WI等信号、1例T2WI等稍高信号和4例T2WI等低混杂信号,治疗后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强化,病灶内部大部分无强化。结论子宫肌瘤在MRIT2WI上呈低信号时消融效果较理想。
李亚敏宋岫峰王李刘小北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子宫肌瘤
p38MAPK在低能ESW和间歇rhPTH1-34促进ROB成骨的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2011年
[目的]探讨低能体外冲击波(ESW)和间歇人重组甲状旁腺素(rhPTH1-34)刺激引起的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ROB)成骨的细胞内信号转导中p38MAPK的作用。[方法]分别用有效的低能ESW刺激和间歇rhPTH1-34作用于ROB,并设立加入p38MAPK抑制剂SB203580组,来观察ROB增殖、成骨指标及Western Blot检测的p38MAPK磷酸化激活变化。[结果]p38MAPK抑制剂SB203580能明显抑制120次0.18 mJ/mm2ESW刺激引起的ROB细胞增殖和成骨作用(P<0.05);但不能明显抑制10-11mol/L间歇rhPTH1-34刺激引起的体外培养ROB细胞增殖及成骨作用(P>0.05)。ESW应力刺激可促进p-p38MAPK表达,但间歇rhPTH1-34不能促进p-p38MAPK表达。[结论]适当的ESW应力刺激可通过激活p38MAPK促进体外培养ROB增殖和成骨;但p38MAPK并不参与10-11mol/L间歇rhPTH1-34刺激引起的ROB细胞增殖和成骨的细胞信号转导。
王李刘长剑罗宗键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P38MAPK
子宫淋巴瘤的CT及MR表现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子宫淋巴瘤CT及MRI的影像特点。方法:10例患者均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根据子宫淋巴瘤CT、MRI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子宫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大, CT表现为子宫肌层均匀增厚,未见确切肿块界限,增强可见中度较均匀一致的强化;MR表现为子宫黏膜层完整,子宫肌层均匀增厚,其中7例病例病变位于宫颈,3例宫颈及宫体均见受累, T1 WI为等信号, T2 WI以稍高信号为主,部分病灶内可见更长T2信号,增强病灶为中等度较均匀一致强化方式。结论:CT及MRI对诊断子宫淋巴瘤有一定的影像诊断价值,尤其是T2WI成像可获得较多的诊断信息。
徐红王李宋岫峰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氢质子波谱鉴别软组织肿瘤良恶性的价值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1H-MRS在软组织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例良性和10例恶性软组织肿瘤患者,分析其1H-MRS各代谢物浓度比值(Cho/Cr、Cho/NAA、Cr/NAA)及其相关性。结果①恶性和良性软组织肿瘤Cho/Cr比值分别为3.72±2.76、0.88±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NAA和Cr/NA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良性软组织肿瘤Cr浓度与Cho及NAA浓度均呈正相关(r=0.884、0.822,P均<0.01),其余代谢物浓度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③恶性软组织肿瘤Cr浓度与NAA浓度呈正相关(r=0.952,P<0.001),其余代谢物浓度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Cho/Cr比值可作为良、恶性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Cho/Cr比值升高提示软组织肿瘤为恶性可能性大;Cho/Cr比值降低提示软组织肿瘤为良性可能性大。
王李宋岫峰李月罡刘长剑王绍武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磁共振波谱学
低能体外冲击波和低剂量间歇甲状旁腺素干预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英文)
2014年
背景:体外冲击波等应力刺激可促进成骨,甲状旁腺激素激素也参与调控骨代谢。目的:实验探讨低剂量间歇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和低能体外冲击波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大鼠乳鼠颅骨来源成骨细胞备用。分别用60-150次0.18 mJ/mm2低能体外冲击波刺激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不同浓度(10-12 mol/L-10-10 mol/L)及作用方式的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刺激,以及低能体外冲击波和间歇低剂量(10-11 mol/L)间歇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刺激共同作用后,用锥虫蓝法进行细胞计数、MTT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用酶标仪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用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表达来观察大鼠成骨细胞的成骨分化。结果与结论:60-150次0.18 mJ/mm2低能体外冲击波刺激、间歇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10-11和10-10 mol/L)刺激以及低能体外冲击波+间歇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10-11 mol/L)刺激均可显著促进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P<0.05),其中60-150次低能体外冲击波刺激+间歇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刺激各组作用最强(P<0.05)。结果证实,适当的低能体外冲击波应力刺激和低剂量间歇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刺激联合应用可显著促进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刘长剑王李罗宗键
关键词:骨组织构建成骨细胞体外冲击波甲状旁腺素成骨
4248例指骨骨密度测定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评价采用X射线放射吸收法测定指骨骨密度(BMD)的结果。方法自2004年11月18日至2006年11月23日就诊于我院骨质疏松门诊患者及健康体检者4248例进行BMD测定。结果人体40岁以后骨中BMD逐渐减少,而女性在30岁以后由于妊娠、分娩、哺乳的原因骨中BMD就开始减少,30—40岁组19.06%骨量减少,2.38%骨质疏松。结论检查手指骨的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有效和准确的方法,达到早期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宋岫峰王秀玲王光伟王李于咏梅孙丽王健张连君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骨质减少
低能体外冲击波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低能体外冲击波(ESW)对体外培养鼠成骨细胞(ROB)增殖、成骨分化的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方法]每次取6只大乳鼠,取颅盖骨细胞分2瓶培养至第3代备用。取培养第3代ROB,用0.18 mJ/mm2低能ESW不同次数(0,30,60,90,120,150次)刺激ROB,用细胞计数、MTT和流式细胞法检测ROB增殖状况,用酶标仪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用免疫组化检测I型胶原表达,观察ROB成骨分化,分析ESW对ROB的影响;然后,选择适当的ESW刺激(120次),并加入PKC抑制剂H7或者p38MAPK抑制剂SB203580。观察上述ROB增殖、分化及p38MAPK磷酸化激活状况变化。[结果]ESW0.18 mJ/mm2刺激60~150次可显著促进体外培养ROB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与对照组比较,P<0.05);以120次刺激促进ROB增殖分化作用最强。PKC抑制剂H7和p38MAPK抑制剂SB203580都能明显抑制120次ESW的这一作用,PKC抑制剂H7能明显抑制ESW作用ROB后磷酸化激活p38MAPK的作用。[结论]适当的ESW应力刺激可能会促进体外培养ROB增殖和成骨分化,PKC和p38MAPK可能都参与此过程的细胞内信号转导。
王李刘长剑罗宗键
关键词:成骨细胞体外冲击波PKCP38MAPK细胞信号转导
髋关节置换与动力髋螺钉治疗重度骨质疏松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 分析髋关节置换与动力髋螺钉(DHS)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重度骨质疏松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51例60岁以上、合并重度骨质疏松(Singh指数Ⅲ级以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骨折分型采用Tronzo-Evan分型,骨质疏松程度评价采用影像学Singh指数评估.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抽取病例,髋关节置换组19例,采用改良Gibson切口,置入合适的髋关节或者人工股骨头假体;DHS组32例,采用髋外侧入路,置入DHS.髋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第2天开始CPM机锻炼,术后3~7 d开始逐渐下床负重;DHS组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2~10周后开始部分负重.结果 51例患者中4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0~40.5(28.1±11.9)个月.髋关节置换组19例均获得随访,其中18例(94.7%)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优或良,1例差.DHS组28例获得随访,其中23例(82.1%)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优或良;5例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不良.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置换组开始负重时间为(8.3±4.2)d,DHS组为(43.6±15.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治疗重度骨质疏松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开始负重时间短于DHS内固定,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DHS内固定;可早期恢复患肢功能,减少并发症.
刘长剑汤欣黄辽江刘谟震罗宗键王李
关键词:骨质疏松髋骨折动力髋螺钉髋关节置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