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瑞春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震荡
  • 3篇免疫
  • 2篇免疫组化
  • 2篇光密度
  • 2篇大脑
  • 1篇胆碱
  • 1篇电生理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多巴胺转运体
  • 1篇乙酰
  • 1篇乙酰胆碱
  • 1篇乙酰胆碱脂酶
  • 1篇乙酰胆碱酯酶
  • 1篇脂酶
  • 1篇三重脑震荡
  • 1篇神经电
  • 1篇神经电生理
  • 1篇受体
  • 1篇逆行

机构

  • 4篇昆明医学院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王瑞春
  • 5篇于建云
  • 5篇郭泽云
  • 4篇张桓
  • 4篇李坪
  • 4篇杨力
  • 2篇曲延玉
  • 1篇赵小林
  • 1篇曹珍珍
  • 1篇李娟娟
  • 1篇朱乔

传媒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脑震荡鼠中枢胆碱能神经ACHE、VAChT和γ-氨基丁酸能神经GABABR2变化研究
目的:建立大鼠单重和三重脑震荡模型,观察伤后中枢胆碱能神经水解酶及囊泡转运体和GABA能神经受体的变化规律,为脑震荡(CC)提供病理学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自制闭合性脑损伤金属单摆装置复制大鼠脑震荡动物模型,用抗ACHE、...
王瑞春
关键词:脑震荡
文献传递
一次性与三重性脑震荡鼠八臂迷宫逆行性遗忘变化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运用八臂迷宫实验比较研究一次性与三重性脑震荡大鼠的逆行性遗忘变化情况,以探讨不同损伤次数脑震荡大鼠的认知变化情况。方法用金属单摆闭合性脑损伤打击装置,复制大鼠一次性脑震荡和三重性脑震荡模型,检测脑震荡后大鼠在八臂迷宫中的食物摄取量、进入有食物臂次数、进入有食物臂臂数和重复进入无食物臂的次数变化情况,以反映大鼠损伤前后参考记忆与工作记忆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一次性脑震荡和三重性脑震荡组在伤后食物摄取量、进入有食物臂次数、进入有食物臂臂数和重复进入无食物臂的次数均呈下降趋势,且三重性脑震荡组比一次性脑震荡组下降幅度更大,恢复时间更长。结论脑震荡后,大鼠出现逆行性遗忘,且随着脑震荡次数增加,遗忘恢复时间延长。
朱乔于建云曹珍珍郭泽云杨力张桓王瑞春
关键词:八臂迷宫逆行性遗忘
脑震荡鼠大脑多巴胺转运体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进一步探讨脑震荡(cerebral concussion,CC)大鼠认知行为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本实验观察了CC大鼠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s,DAT)的变化规律。用自制金属单摆式闭合性脑损伤打击装置复制脑震荡大鼠模型48只,随机分为伤后1、2、4、8、16、24d六个实验组,另设一正常对照组(n=8)。运用抗DAT抗体SP法行免疫组化染色,并测定大脑前额叶皮质(PFC)、尾壳核(CPu)、伏隔核(Acbc)、内侧隔核(MS)、斜角带垂直臂核(VDB)、斜角带水平臂核(HDB)、梨形皮质(Pir)、顶叶皮质(CPL)、海马CA1-3、丘脑中央背内侧核(MD)、丘脑背外侧核(LD)、下丘脑腹内侧核(VMH)和杏仁核等16个脑区DAT阳性表达物的光密度值。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震荡后大鼠多个脑区DAT阳性表达物呈下调变化。PFC、CPu-2、MS、LD、MD的DAT阳性表达物在伤后第2d表达最低;CPu-1、VDB、HDB、CPL、CA1、CA2、CA3、VMH和杏仁核的DAT阳性表达物在伤后第4d表达最低;Pir的DAT阳性表达物在伤后第8d表达最低;Acbc的DAT阳性表达物在伤后第16d表达最低。各脑区恢复时间各不相同,至24d基本恢复正常。以上结果提示DAT可在大鼠不同脑区广泛表达;脑震荡后其在多个脑区呈下调性改变,提示多巴胺转运体的伤后变化可能参与了脑震荡后的认知障碍。
曲延玉赵小林于建云王瑞春李坪郭泽云杨力
关键词:脑震荡多巴胺转运体免疫组化光密度
一次与多重性脑震荡鼠惊跳反射弱刺激抑制变化比较
2012年
目的运用惊跳反射弱刺激抑制(PPI)实验方法对一次单纯性脑震荡(PCC)与多重性脑震荡(MCC)大鼠的感觉门控变化进行研究,以探讨认知损伤的积累效应。方法用金属单摆闭合性脑损伤打击装置复制PCC和MCC大鼠,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动物10只。自损伤前3d至伤后28d,检测大鼠在惊刺激诱发下的惊吓反射波幅P值、三种不同前置弱刺激惊吓反射波幅值PP67,PP69和PP73值及惊跳反射弱刺激抑制值PPI67,PPI69和PPI73的变化情况。结果PCC后24h内P值及上述3个PP值开始降低(P〈0.05),至损伤16d后接近或恢复正常;MCC后24h内P值及上述3个PP值开始显著降低(P〈0.05)、且比PCC组更加明显,至伤后28d仍未恢复;PCC和MCC组的PPI67,PPI69和PPI73值在部分实验测试点明显高于正常。大鼠脑震荡次数越多,惊吓刺激反射P值和PP值损害性减弱越明显,而惊跳反射弱刺激抑制强度PPI值仅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加强。结论大鼠脑震荡后,不论PCC还是MCC,其感觉门控作用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强,惊吓刺激反射和前置弱刺激惊吓反射的减弱变化则表现出明显的损伤性累加效应。
曲延玉王瑞春于建云张桓郭泽云李坪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脑震荡
脑震荡大鼠脑内囊泡乙酰胆碱转运体的变化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脑震荡(CC)大鼠囊泡乙酰胆碱转运体(VAChT)的变化规律,进一步了解CC大鼠认知行为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方法自制金属单摆闭合性脑损伤复制仪复制C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6个实验组:伤后ld、2d、4d、8d、16d和24d组(n=8),另设正常对照组(n=8).动物定时经左心腔灌注固定取脑,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用抗VAChT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前额叶皮质(PFC)、尾壳核脑室旁(CPu-1)、尾壳核远离脑室外侧区(CPu-2)、伏隔核(AcbC)、斜角带垂直臂核(VDB)、斜角带水平臂核(HDB)、梨状皮质(Pi)r、顶叶联合皮质(PtA)、海马(fCA1-3)、丘脑背内侧核(MDM)、丘脑背外侧核(LDVL)、下丘脑外侧区(LH)、皮质后外侧杏仁核(PLCo)等15个脑区VAChT阳性表达物进行光密度测定.结果大鼠CC后VAChT阳性表达呈下降改变,各脑区达低谷的时间各不相同,至伤后24d均恢复或接近正常,它在神经元胞体和轴突中呈颗粒状着色.结论(1)VAChT在正常大脑广泛区域的神经元中有表达;(2)CC鼠伤后VAChT表达下调可能与CC鼠的认知行为障碍有一定的关系.
张桓李坪于建云王瑞春郭泽云杨力
关键词:脑震荡免疫组化光密度
脑震荡大鼠大脑乙酰胆碱脂酶的变化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脑震荡大鼠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变化规律。方法:用自制单摆闭合性脑损伤机械打击装置复制脑震荡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伤后1、2、4、8、16、24d和正常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对大脑前额叶皮质(PFC)、尾壳核(CPu)、伏核,核心部(AcbC)、斜角带垂直臂核(VDB)、斜角带水平臂核(HDB)、梨形皮质(Pir)、顶叶皮质、海马CA1-3区(CA1-3)、丘脑背内侧核(MD)、丘脑背外侧核(LD)、下丘脑外侧区(LH)和杏仁核脑区AChE阳性表达物进行光密度测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脑震荡后ACHE的阳性表达在上述脑区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在VDB AChE表达于伤后第1天达低谷。在PFC、CPu、AcbC、CA1、CA3、杏仁核、顶叶皮质、Pir和HDB AChE表达于伤后第4天达低谷。在CA2、MD、LD部位ACHE表达于伤后第8天达低谷。在LH部位AChE表达于伤后第16天达低谷。各脑区ACHE变化恢复时间不相同,至24d均恢复接近正常或低于正常。结论:AChE可分布在大脑皮质各层神经元,海马、丘脑、尾壳核、基底前脑神经元;脑震荡鼠顶叶皮质、PFC、CA13、MD、LD、LH、CPU、VDB和HDB等多个功能脑区AChE伤后出现下调性病理变化;脑震荡鼠的认知行为障碍可能与相关脑区胆碱能神经的变化有一定联系。
王瑞春张桓于建云李坪郭泽云李娟娟杨力
关键词:脑震荡乙酰胆碱酯酶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