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瑞瑜

作品数:12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3篇分化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肿瘤
  • 2篇细胞分化
  • 2篇细胞融合
  • 2篇细胞系
  • 2篇小鼠
  • 2篇巨噬细胞
  • 2篇基因
  • 1篇地高辛
  • 1篇地高辛配基
  • 1篇电影
  • 1篇电影分析
  • 1篇心钠素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抑制基因
  • 1篇原位

机构

  • 1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作者

  • 12篇王瑞瑜
  • 3篇吴洪
  • 2篇薛社普
  • 2篇宋宗禄
  • 2篇费仁仁
  • 2篇孙梅励
  • 2篇王春景
  • 1篇关炳江
  • 1篇李维华
  • 1篇黄靖香
  • 1篇何申
  • 1篇笪冀平
  • 1篇严仪昭
  • 1篇颜莹
  • 1篇沈德瑜
  • 1篇郭振泉
  • 1篇孙诠
  • 1篇曾正陪
  • 1篇盛齐
  • 1篇董敏

传媒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解剖学报
  • 1篇Zoolog...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生物化学杂志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1995
  • 2篇1993
  • 5篇1992
  • 3篇1991
  • 1篇198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简便且灵敏的核酸杂交新方法——地高辛配基标记探针细胞原位杂交法应用于癌基因表达研究被引量:5
1991年
肿瘤细胞由多聚甲醛直接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经蛋白酶消化后与地高辛配基(di-goxigenin)标记的癌基因探针进行DNA-RNA杂交,洗膜后用酶联免疫法显色,可以半定量的确定癌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状况。该方法不需提取RNA,因此操作简便易行。由于利用地高辛配基标记探针,克服了同位素放射性和蜕变带来的诸多不便。实验将此法用于肺癌细胞经诱导分化后癌基因表达改变以及白血病细胞中癌基因表达情况研究,5×10~3个细胞即可获得阳性杂交信号。
鲍家驹沈德瑜王瑞瑜杨田盛齐吴洪
关键词:核酸杂交地高辛配基癌基因
维甲酸诱导黑色素瘤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1992年
我们应用维甲酸对人黑色素瘤细胞系的分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维甲酸对黑色素瘤细也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使瘤细胞倍增时间延长,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速度减缓,细胞形态亦随之发生变化,由上皮样细胞向梭形或树突状细胞转化。电镜下,诱导后的细胞细胞器较丰富.黑色素小体增多。免疫组化HLA-DR染色在未诱导细胞阳性,诱导后转阴。酪氨酸酶活性在诱导后呈增高趋势,r-src癌基因表达减少。上述结果支持维甲酸通过改变细胞表面的抗原性、癌基因及细胞内酶活性等多种途径发挥诱导分化作用。
笪冀平陈乐真李维华黄靖香昝世明李洪芬鲍家驹王瑞瑜盛齐杨田
关键词:维甲酸细胞分化黑素瘤
正常小鼠脾细胞的肿瘤恶性抑制作用
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将新霉素抗性基因导入经盐酸苯肼致贫血的昆明种小鼠睥细胞中。然后用PEG促融,使之与人肺巨细胞癌高转移克隆株PLA-801 D 95经G 418筛选后获得三个融合细胞克隆PMS-1,PMS-2和PMS-5...
鲍家驹王瑞瑜颜莹吴洪刘惠英杨田盛齐
文献传递
人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克隆细胞系的研究 Ⅱ.HGPRT-突变型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1992年
用具有稳定遗传标记的突变型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突变型细胞形式多样,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失(HGPRT-)的突变体细胞是常用的杂交亲本细胞类型。杂种细胞易于在HAT(含次黄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核苷)培养液中被筛选。本研究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处理人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克隆细胞系CC-801,诱发细胞突变,然后用8-杂氮鸟嘌呤(8-AG)进行筛选,成功地分离了几株抗高浓度8-AG的突变细胞株。
王瑞瑜田尔明盛齐刘孜颖相田刘惠英鲍家驹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突变型细胞
红细胞分化调节因子对体外培养的L929和KB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被引量:2
1992年
从兔网织红细胞提纯的红细胞分化调节因子(erythr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EDF),能对体外培养的自发转化成纤维细胞系L929及人鼻咽癌细胞系KB产生作用。当EDF剂量为0.10μg/ml时,可引起L929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有细胞核固缩现象。第2d的细胞生长抑制率为64.86%,软琼脂集落形成率为0;第5d时细胞增殖为负值。~3H-TdR掺入率明显降低。EDF剂量为0.15μg/ml时,对KB细胞生长已有抑制作用。EDF剂量达0.30μg/ml时,生长抑制明显。以上结果证明了EDF对恶性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对不同种类细胞敏感性不同,并且与剂量呈正相关。
王瑞瑜鲍家驹费仁仁吴洪刘惠英赵华薛社普
关键词:细胞分化L929细胞
氯化钙及硝苯吡啶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1993年
用体外培养的人腹腔动脉、下腔静脉等血管内皮细胞,观察氯化钙及硝苯吡啶对其分泌AngⅡ的影响。结果是氯化钙处理后30分钟,AngⅡ分泌开始下降,持续24小时,96小时恢复到对照水平;硝苯吡啶处理后1小时,AngⅡ含量减少,2小时恢复正常。表明氯化钙及硝苯吡啶均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AngⅡ有抑制作用。
王瑞瑜孙梅励关炳江赵华宋宗禄张锐强刘惠英魏志刚
关键词:硝苯吡啶
小鼠类巨噬细胞系MMC-1生物学特性的缩时显微电影分析
1991年
用缩时显微电影技术记录小鼠类巨噬细胞系MMC-1并进行分析。结果证明该细胞系除具有一般培养细胞的性质,如铺开、极性、接触抑制及有丝分裂外,还具有巨噬细胞吞噬及玫瑰花结形成特性。此外,还观察到1个饱食后的MMC-1细胞向周围前进中的红细胞伸出手指样丝状伪足,在伪足与红细胞接触处,红细胞碎片沿伪足移向MMC-1细胞体而溶解。
王瑞瑜何申王春景王德斌
关键词:巨噬细胞
细胞融合对肿瘤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1995年
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将新霉素抗性质粒PSV2neo转入正常小鼠脾细胞,然后用PEG促融,使其与具高转移力人肺巨细胞癌细胞系PLA80l-D95细胞融合,经G418筛选后获得1个无转移力克隆细胞系PMS-2。染色体分析和以新霉素抗性基因为探针的DNA-DNA斑点杂交均证实,PMS-2为杂种细胞克隆。裸鼠接种亲代肿瘤细胞3×106个细胞/只可发生明显的肺及淋巴结等脏器转移,接种PMS-27×106个细胞/只后仅能形成有完整包膜的肿瘤结节,无转移灶产生。此外,细胞的一般特性、生长速度、3H-TdR参入率等也有明显的改变。提示正常小鼠脾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后表现出的肿瘤转移能力抑制,可能由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控制或其他水平干预所致。
王瑞瑜颜莹吴洪盛齐刘惠英赵华鲍家驹
关键词:肿瘤细胞融合肿瘤转移肿瘤抑制基因
细胞融合的扫描电镜初步观察
1982年
扫描电镜能使被观察物体呈现明显的三维结构特征。培养的单层细胞是展示在眼前的一层完整细胞,适于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立体形态。形态的变化更宜于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及摄影以便分析。为此,我们将三种培养细胞进行自家融合,得到所形成的同核体,除用相差显微镜、染色标本及缩时电影进行分析之外,还进行了扫描电镜的观察。
何申周海清王瑞瑜王春景李梅郭振泉
关键词:相差显微镜染色标本细胞融合
哺乳类(兔)红细胞分化因子的纯化及特性分析被引量:5
1992年
本文报道从哺乳动物(兔)红细胞分离、提纯红细胞分化因子(ErythroidDifferentiation Factor,简称EDF及对其性质的分析。按Bishop方法给新西兰兔注射盐酸苯肼(2.5%)0.3mL/kg体重/日连续6days致贫血,收集血液用生理盐水洗去白细胞后,得到的网织红细胞用冻融法使细胞裂解,用乙醇、氯仿选择性变性除去血红蛋白,凝胶过滤,连续经DEAE-纤维素及CM-纤维素柱层析,取得较原裂解液纯化了31 000倍的活性物质EDF,产率为9.1%,分子量15kD,在SDS-PAGE电泳图中为单一蛋白带。EDF对热相对稳定,100℃处理10min仍保持一定活性,对蛋白酶敏咸而对DNA酶I及RNA酶不敏感。EDF对体外培养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已在体外实验体系得到验证。
费仁仁孙诠戴巾朱斌马跃王鑫周雪峰王瑞瑜薛社普
关键词: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分化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