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莹

作品数:10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高寒草甸
  • 3篇草甸
  • 2篇鼠兔
  • 2篇土壤
  • 2篇种间
  • 2篇鼢鼠
  • 2篇高原鼠兔
  • 1篇东北缘
  • 1篇豆科
  • 1篇豆科牧草
  • 1篇亚种
  • 1篇养分
  • 1篇遗传分化
  • 1篇有机碳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多样性
  • 1篇沙蜥
  • 1篇石鸡
  • 1篇食物
  • 1篇土壤全氮

机构

  • 10篇兰州大学
  • 1篇青海省畜牧兽...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青海省草原总...

作者

  • 10篇王莹
  • 3篇刘迺发
  • 2篇周蓉
  • 2篇卫万荣
  • 2篇房峰杰
  • 2篇李佳琦
  • 2篇郭正刚
  • 2篇张卫国
  • 2篇施丽敏
  • 2篇贾婷婷
  • 2篇王倩
  • 1篇康海军
  • 1篇魏斌
  • 1篇徐成体
  • 1篇德科加
  • 1篇宋森
  • 1篇王小立
  • 1篇赵伟
  • 1篇于应文
  • 1篇傅华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草业科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四川动物
  • 1篇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荒漠沙蜥食物的两性差异被引量:1
2013年
对2008年4~6月在甘肃省甘塘、阿拉善左旗、民勤、山丹采集的荒漠沙蜥样本进行了食物两性差异的研究。主要采用剖胃法对219个荒漠沙蜥胃样的6021个食物做了识别和鉴定。结果表明,荒漠沙蜥的食性为动物性,食物多为昆虫,主要取食半翅目和膜翅目昆虫,尤其是长蝽科和蚁科(合计高于70%),取食猎物的体积大小集中在0.01~20mm3。4个种群的沙蜥对长蝽科昆虫均表现为正向选择,部分种群对蚁科昆虫表现负向选择。可能是因为沙蜥有食物选择性,对长蝽科昆虫取食较多,对拟步甲科摄食较少。较多地取食蚂蚁则是因为生境中喜好食物较少,而蚁科昆虫数量多,遇见率也较高。荒漠沙蜥雌雄个体食物生态位重叠度极高,但是卡方检验的结果却表明两性在食物组成和食物大小存在显著差异。由于雌雄个体对同种食物有相同的选择性,因此导致两性在食物组成和食物大小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雄性家域范围更大,对食物有更多选择。
施丽敏赵伟李佳琦王莹丁未房峰杰刘迺发
关键词:荒漠沙蜥食物两性差异
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珠芽蓼斑块植被构成和种间关联被引量:7
2016年
群落植物种构成和种间关系反映植物种群和群落分布格局上的互作关系。通过对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斑块及其对照区域群落植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生物量构成及植物种种间关联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进行分析,揭示高寒草甸演替过程中的生态学机制。结果表明,珠芽蓼斑块的样方物种数显著高于对照(P<0.05),二者类群生物量与其重要值构成变化规律类似。珠芽蓼斑块的植被构成以杂类草和禾草为主,其占绿色生物量的60.9%和22.1%,且珠芽蓼种群约占绿色生物量的1/3;而对照则以禾草和杂类草为主,分别占绿色生物量的53.3%和27.1%。珠芽蓼斑块及对照群落中,显著关联的种对数分别占各自总种对数的16.4%和33.0%,多数植物种对的种间联结较松散,种对间独立性较强,二者正相关与负相关种对数比分别为0.83和1.40。珠芽蓼斑块群落处于稳定阶段,珠芽蓼斑块的形成,能增强高寒草甸的群落稳定性。
魏斌王莹关士琪高红娟孔杨云于应文
关键词:高寒草甸
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间关系的影响被引量:23
2016年
高原鼠兔干扰虽然能够改变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但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对高原鼠兔干扰的响应尚不清晰。利用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将高原鼠兔干扰程度划分为T_1(7个/625 m^2)、T_2(12个/625 m^2)、T_3(22个/625m^2)、T_4(38个/625 m^2)4个水平,运用RDA冗余分析法研究了高原鼠兔不同干扰程度下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高原鼠兔干扰水平的增加,优势种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的重要值先增加后降低,而伴生种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var.flore-minors)和莓叶委陵菜(Potentilla fragarioides)的重要值先降低后增加;当高原鼠兔干扰水平从T_1到T_2时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不显著,而高原鼠兔干扰程度超过T_2时则植物多样性指数具有降低趋势;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随高原鼠兔干扰水平增加而降低,而土壤铵态氮含量则降低后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磷先增加后降低;多样性指数与0—10cm土壤深度硝态氮、10—20cm土壤深度全钾间的相关性从T_1到T_3时为正相关,而到T_4时则变为负相关,而与0—10cm土壤深度全氮的相关性则表现T_1到T_3时为负相关,T_4时为正相关,与铵态氮间相关性只有T_1时为负相关,这说明高原鼠兔干扰改变了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其变化阈值介于T_2和T_3。
王莹庞晓攀肖玉贾婷婷王倩于成郭正刚
关键词:高原鼠兔植物多样性协同性土壤养分
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的石鸡华北亚种的种群历史动态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隶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的石鸡是一个多型种,在我国已有7个亚种被报道,其中石鸡华北亚种是我国的特有鸟。用石鸡华北亚种(Alectoris chukar pubescens)12个地理种群112个样本的线粒体DNA控制区(mt DNA CR)1154 bp序列的信息研究了石鸡华北亚种的种群历史动态。112个样本中共发现28个变异位点,定义了29种单倍型,其中12个地理种群的50个样本共享单倍型H1,8个地理种群的16个样本共享单倍型H4。地理种群间存在较大的基因流,且种群间没有由于地理距离产生隔离的证据。负的Tajima(D=-1.336,P<0.05)和Fu(Fs=-1.720,P<0.05)统计检验值及错配分布的单峰模式都支持石鸡华北亚种经历了种群扩张。石鸡华北亚种大部分种群的错配分布与种群过去的扩张相一致,扩张发生在晚更新世中期的第五寒冷期(0.027—0.06 Ma)。推测其扩张的原因可能为:1)更新世期间我国北方地区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冰川,2)青藏高原的隆升使我国北方干旱化和荒漠化加剧利于石鸡种群的扩散。武都(WD)位于东洋界,而石鸡是典型的古北界的鸟种,表明WD种群可能是石鸡在东洋界的一个建群种,因此需要给予充分的关注。
宋森王小立周蓉王莹刘迺发
关键词:石鸡基因流种群扩张
围封与放牧管理对高寒草甸植物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31
2017年
植物功能性状能够响应生存环境的变化并直接决定着生态系统功能。为了揭示围封与放牧管理对物种共存和驱动群落构建的影响机理,该研究以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为对象,分析了围封与放牧处理对植物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群落水平,放牧显著降低了比叶面积和植物高度;在物种水平,放牧群落中多数杂类草比叶面积减小,而莎草类和禾草类的比叶面积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叶干物质含量与比叶面积在围封和放牧处理中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放牧处理中,叶干物质含量与植物高度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即随着叶干物质含量的增大,植物高度先减小后增大;在同等比叶面积的情况下,与围封相比,放牧降低了叶干物质含量;在相同叶干物质含量的情况下,与围封相比,放牧降低了植物高度。(3)放牧在总体上降低了种间性状的平均差异,植物性状表现出趋同响应,具体表现为放牧减小了叶干物质含量和植物高度的种间差异;与围封相比,放牧显著提高了功能均匀度,减小了功能分离度。研究表明,不同植物种对放牧的响应模式存在差异,放牧降低了种间对光资源的竞争,可能增加了对土壤养分的竞争,放牧驱动群落构建的过程中,土壤养分是非常重要的作用因子,说明放牧影响物种共存依赖于对多种资源的竞争。
石明明牛得草王莹袁晓波贺磊韩炳宏宗文杰傅华
关键词:放牧种间竞争高寒草甸
线叶嵩草草地群落构成及种间关联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以线叶嵩草群落和退化的线叶嵩草群落为对象,采用方差比率法分析群落总体关联性;基于2×2列联表及植物种重要值,运用χ2检验和Jaccard指数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了群落构成、植物种间关系及群落演替的阶段。结果表明:(1)2个群落物种组成差异小;(2)群落总体关联性均为显著负相关,群落种间关系整体上比较紧密;(3)群落内多数物种间联结性较弱,独立性较强,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的种对数约各占一半。研究认为,2个线叶嵩草群落均处于不稳定阶段。
王伟郭倩康海军王莹孔杨云张明德科加徐成体
关键词:线叶嵩草
利用禾草隔离技术防控鼢鼠危害豆科人工草地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豆科牧草来源匮乏始终是制约高寒牧区畜牧业发展的短板之一。除了天然草地资源本身的限制以外,豆科牧草人工草地的建植也存在诸多限制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就是鼢鼠(Myospalax)危害。研究表明,鼢鼠对豆科等轴根系植物具有强烈的采食偏向性,而对禾本科等须根系植物则表现为相对冷淡。据此,本研究采用在豆科草地外围种植禾本科草隔离带的方式,从草种选择、隔离带宽度、种植方式等技术环节对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技术要点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禾草隔离技术是防控豆科人工草地鼢鼠危害的有效方法,平均可减少危害量82.4%以上;一年生禾草的隔离效果明显优于多年生禾草(P<0.01),短期多年生禾草明显优于长期多年生禾草(P<0.01);隔离带宽度应控制在3~5m之间;豆科草地建植当年以一年生、短期多年生和长期多年生混播隔离带效果最佳。
魏代红张卫国王莹卫万荣
关键词:豆科牧草禾草隔离带
基于线粒体DNA的大石鸡种群遗传变异被引量:4
2012年
大石鸡(Alectoris magna)是我国的特有鸟类,其种群数量由于受到栖息地片断化和人类狩猎的影响而日益减少。本文以mtDNA的控制区部分序列(1,127bp)和细胞色素b部分序列(807bp)为分子标记,研究了大石鸡分布区内12个种群234个样本的遗传变异。173个样本的控制区序列中共发现了34个多态位点,定义了44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16±0.011和0.00449±0.00242,所有种群中单倍型多样性最高的是靖远和民和种群(0.894±0.063),最低的是海原种群(0.476±0.155)。230个样本的细胞色素b序列中共发现了13个多态位点,定义了14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738±0.024,平均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16±0.00009,所有种群中单倍型多样性最高的是共和种群(0.763±0.059),最低的为德令哈种群(0.000±0.000)。所有遗传多样性参数与样本量均无显著相关性。控制区和细胞色素b的单倍型邻接树均显示大石鸡在系统发生树上没有互为单系发生的种群存在,因此应该将大石鸡作为一个独立的进化显著单元(ESU)来对待。AMOVA结果显示大部分遗传变异分布于种群内,但种群间和群组间也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所以应该把各个种群作为独立的管理单元(MU)来实现短期内的管理和保护。对德令哈、都兰、礼县、张家川、海原等遗传多样性较低的边缘种群应重点保护,另外,对共和、贵德和靖远3个遗传多样性较高的种群也应重点加以保护。
周蓉李佳琦李铀刘迺发房峰杰施丽敏王莹
关键词:遗传分化管理单元
高原鼢鼠地上土丘性状季节性差异被引量:8
2018年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作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种群数量增加时往往会在地面造成大量土丘,这些土丘会对草地生态系统和草原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高原鼢鼠一直是草地生态学研究和草原生产领域关注的主要对象。由于高原鼢鼠属于营地下生活的鼠种,相较于其他地面鼠,研究技术难度更大,特别是对其种群数量的测定一直是难点。目前,利用与鼢鼠实际数量高度相关的地上土丘数量作为表示其种群密度的相对指标,是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高原鼢鼠在不同季节和生长阶段产生鼠丘的数量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简单地采用地面土丘数量来代表鼠群密度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对不同季节高原鼢鼠地上土丘数量、大小及分布格局等基本性状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地上土丘数量、体积和聚集度等在不同季节均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2)高原鼢鼠对草地生态系统的扰动主要集中在秋、春两季。3)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鼢鼠土丘的聚集度与土丘密度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王莹魏代红张卫国卫万荣
关键词:高原鼢鼠
高原鼠兔不同干扰强度对高山嵩草草甸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其贮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有效洞口数密度划分高原鼠兔干扰强度的方法,研究不同高原鼠兔干扰强度对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其贮量的影响,以期阐明高原鼠兔对土壤养分供给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高原鼠兔干扰强度增加,高山嵩草草甸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以及其贮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干扰强度Ⅱ时最大(对应的有效洞口数密度为224个/hm2)(P<0.01).高原鼠兔干扰条件下,0-10 cm土层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大于10-20 cm土层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P<0.01),而有机碳和全氮贮量在0-10cm和10-20 cm土层间差异不显著.因此,从高山嵩草草甸土壤养分调控角度看,适量的高原鼠兔干扰能够提高高山嵩草草甸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固持潜力.
庞晓攀王莹贾婷婷王倩郭正刚
关键词:高原鼠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