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昌荣

作品数:25 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3篇骨折
  • 12篇钢板
  • 10篇有限元
  • 9篇有限元分析
  • 7篇锁骨
  • 6篇中段
  • 6篇锁骨中段
  • 6篇肱骨
  • 5篇生物力学
  • 4篇斜形
  • 4篇斜形骨折
  • 4篇加压钢板
  • 4篇钢板前置
  • 3篇锁定钢板
  • 3篇锁定加压钢板
  • 3篇锁骨骨折
  • 3篇肘内翻
  • 3篇肘内翻畸形
  • 3篇肱骨髁
  • 3篇肱骨髁上截骨

机构

  • 21篇广州军区广州...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解放军第42...
  • 1篇解放军421...

作者

  • 25篇朱昌荣
  • 19篇章莹
  • 15篇郭晓泽
  • 10篇谢会斌
  • 8篇肖进
  • 7篇夏远军
  • 4篇夏虹
  • 3篇代元元
  • 2篇单永兴
  • 2篇尹庆水
  • 2篇乔国庆
  • 2篇王建华
  • 2篇陈虎
  • 2篇郑翔
  • 1篇吴增晖
  • 1篇夏许可
  • 1篇魏仲恩
  • 1篇吴优
  • 1篇张永强
  • 1篇陈旭琼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塑料科技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颈交界区手术翻修原因及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背景和目的:  颅颈交界区(CVJ)解剖结构复杂,该区域的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近年来CVJ的手术质量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不少不足及并发症,有的需非计划或再次手术翻修。非计划再手术和远期翻修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有哪些,经口咽...
朱昌荣
关键词:颅颈交界区并发症
文献传递
重建钢板前置和上置固定锁骨中段斜形骨折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重建钢板前置和上置固定锁骨中段斜行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建立锁骨中段斜行骨折分别予以重建钢板前置位固定和上置位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相同的加载和约束条件下模拟轴向压缩、顺时针扭转、逆时针扭转和三点弯曲4种工况,评价不同内固定的最大等效应力、骨折块的最大综合位移和骨折断端的最大等效应力。结果⑴压缩工况下前置位和上置位各评价指标无差异;⑵在顺时针扭转和弯曲时,前置位内固定装置的最大应力明显大于上置位,但骨折块的最大综合位移和骨折断端的最大应力差别不大;⑶在逆时针扭转工况下,上置位固定的各个指标数值虽大于前置位,但基本接近。结论对于重建钢板固定锁骨中段斜行骨折,前置位固定比上置位更容易出现应力集中,提示上置位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前置位。
朱昌荣章莹郭晓泽肖进夏许可
关键词:锁骨骨折有限元分析重建钢板
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一例报道被引量:3
2013年
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是源于松质骨的溶骨性骨肿瘤,具有潜在恶性,对骨质侵蚀破坏性大,易局部复发。临床上常用肿瘤刮除加植骨术、肿瘤段桡骨切除、游离腓骨头移植或带血管蒂的腓骨头游离移植治疗。也陆续有使用人工腕关节置换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报道,但因远期效果不甚理想,未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使用特制的人工假体置换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1例,随访17个月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朱昌荣章莹魏仲恩
关键词:人工假体置换术巨细胞瘤
动力加压钢板固定肱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动力加压钢板(DCP)置于前外侧和后侧,使用和不使用拉力螺钉固定肱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进行生物力学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建立前外侧动力加压钢板(A1)、后侧动力加压钢板(B1)、前外侧拉力螺钉加动力加压钢板(A2)、后侧拉力螺钉加动力加压钢板(B2)固定肱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的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法在相同加载和约束条件下模拟轴向压缩、逆时针扭转和三点弯曲三种工况,评价各组内固定最大应力、骨折块最大位移、骨折断端应力分布和最大位移等指标。[结果]在压缩和弯曲工况下,前外侧较后侧内固定物最大应力及骨折块最大位移较大,扭转工况则相反。使用较不使用拉力螺钉在三种工况内固定物的最大应力值小,且分布均匀。压缩工况下,使用拉力螺钉较不使用骨折块的最大位移值较大,弯曲和扭转工况,最大位移值则较小。各组模型骨折断端应力分布基本相似,加用拉力螺钉可减小骨折面最大位移。[结论]动力加压钢板置于后侧在轴向压缩和弯曲时稳定性更强,置于前外侧抗扭转能力更具优势;使用拉力螺钉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可增强扭转和弯曲时的稳定性,但会降低压缩时的稳定性。
郑翔章莹单永兴谢会斌郭晓泽朱昌荣
关键词:肱骨螺旋形骨折动力加压钢板拉力螺钉有限元分析
四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髋臼前柱低位骨折的有限元分析比较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比较4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髋臼前柱低位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取1具正常成年男性骨盆,行0.7mm薄层cT扫描获得379张CT图像。利用有限元建模软件建立拉力螺钉(A组)、重建钢板(B组)、未跨过耻骨联合皮下钢板联合锁定螺钉(C组)和跨过耻骨联合皮下钢板联合锁定螺钉(D组)固定髋臼前柱低位骨折模型。模拟站位和坐位,以相同的加载约束方式对4种骨折固定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这4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差异。结果在站位、坐位时,髋臼前柱低位骨折线上最大位移及骨折线上各节点的平均位移A组均为最大[站位:0.558mm、(0.462±0.092)mm,坐位:0.634mm、(0.473±0.108)mm],D组最小[站位:0.512mm、(0.425±0.083)mm,坐位:0.031mm、(0.025±0.004)mm],B组[站位:0.513mm、(0.432±0.085)mm,坐位:0.630mm、(0.466±0.109)mm]和C组[站位:0.514mm、(0.433±0.085)mm,坐位:0.627mm、(0.464±0.107)mm]居中。D组站位和坐位骨折线上最大应力均为最大(10.519、24.879MPa),A组最小(3.254、8.954MPa),B组(4.873、9.431MPa)和C组(4.384、10.128MPa)居中。结论跨耻骨联合皮下钢板联合锁定螺钉固定髋臼前柱低位骨折的稳定性最佳,拉力螺钉最差,重建钢板与未跨过耻骨联合皮下钢板联合锁定螺钉居中。
代元元章莹夏远军谢会斌郭晓泽朱昌荣
关键词:髋臼骨折
重建钢板前置和上置固定锁骨中段斜形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重建钢板前置和上置位固定锁骨中段斜行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建模:对健康成年男性锁骨进行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10.0软件,根据...
章莹朱昌荣郭晓泽肖进庄鑫泓
文献传递
3种方式固定锁骨中段斜行骨折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有限元法分析锁定钢板双层皮质、单层皮质固定和普通钢板双皮质固定3种方式固定锁骨中段斜行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建立锁骨中段斜行骨折,分别予以锁定钢板双皮质和单皮质固定以及普通钢板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相同的加载和约束条件下模拟轴向压缩、顺时针扭转、逆时针扭转和三点弯曲4种工况,评价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最大等效应力、骨折块的最大综合位移。结果1 3种固定方式都可出现一定的内固定应力集中,但4种工况下单层皮质固定的最大应力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式。2位移情况:压缩工况三者无差别;扭转工况下,单层皮质固定的位移大于双皮质固定;弯曲试验中双层皮质固定大于单皮质固定。结论对于锁定钢板固定锁骨中段斜行骨折,单层皮质固定比双层皮质固定和普通钢板双皮质固定更容易出现应力集中,提示临床治疗应采用双层皮质固定。
朱昌荣章莹肖进郭晓泽
关键词:锁骨骨折锁定钢板有限元分析生物力学
不同体位腹膜后大血管及腰大肌的MRI影像解剖学差异
2023年
目的比较仰卧位、俯卧位及侧卧位时,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在腰椎各椎间隙水平的位移变化和腰大肌厚度及位移变化,确定经侧路进行腰椎融合术的安全工作区。方法15名志愿者在3种体位接受腰椎磁共振检查,记录L_(1/2)~L_(4/5)椎间隙水平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位置、腰大肌的厚度及位移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相同节段不同体位下腔静脉分布相似。而在L_(1/2)~L_(3/4)水平,相较于仰卧位,腹主动脉在侧卧位和俯卧位部分向前方移动至椎体前缘。相同节段不同体位腰大肌厚度存在差异(L_(2/3)A区,L_(3/4)A区、Ⅳ区和P区,L_(4/5)Ⅱ区和Ⅳ区)(P<0.05)。不同节段腰大肌前移距离存在差异,在L_(1/2)水平,俯卧位(-7.53±3.30)mm及侧卧位(-7.25±3.96)mm的前移距离大于仰卧位(-10.90±3.31)mm,P=0.012;在L_(2/3)水平,侧卧位的前移距离(-0.12±5.59)mm明显大于仰卧位(-5.03±2.49)mm和俯卧位(-3.38±3.99)mm,P=0.009;在L_(3/4)和L_(4/5)水平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右侧卧位在L_(1/2)、L_(2/3)选择Ⅰ、Ⅱ区穿刺是安全可行的;L_(3/4)、L_(4/5)水平可以选择Ⅱ区穿刺。
易红蕾陈虎陈虎朱昌荣练沛荣朱昌荣
关键词:血管腰大肌体位
儿童枢椎椎弓根及椎板螺钉内固定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儿童枢椎椎弓根及椎板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2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儿童颈椎薄层CT影像资料32套,其中年龄2~5岁(幼龄组)及5~10岁(学龄组)各16套32侧。测量枢椎椎弓根虚拟钉道宽度、长度、内倾角,椎板虚拟钉道峡部宽度、长度及外展角数据。结果幼龄组椎弓根虚拟钉道宽度>3.5 mm为15侧、学龄组为26侧;幼龄组椎板虚拟钉道峡部宽度>3.5 mm为24侧、学龄组为31侧。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幼龄组和学龄组椎弓根虚拟钉道平均宽度、平均长度,椎板虚拟钉道峡部平均宽度、平均长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弓根虚拟钉道内倾角、椎板虚拟钉道外展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5~10岁的学龄期儿童,可根据情况选用枢椎椎弓根螺钉或椎板螺钉内固定方式;而对于年龄<5岁的低龄患儿,术前需基于患儿颈椎薄层CT扫描螺钉内固定相关解剖参数的精确测量和评估,合理选择枢椎椎弓根螺钉、椎板螺钉或混搭式固定,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内固定的可靠性。
王建华夏虹尹庆水吴优朱昌荣乔国庆
关键词:儿童枢椎椎弓根螺钉椎板螺钉内固定
3D数字骨科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9
2016年
目的探讨3D数字骨科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3D数字骨科技术进行辅助治疗的50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术前行薄层CT扫描获取骨盆二维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三维模型,计算机辅助分析髋臼骨折情况并进行模拟复位,快速成型技术制出与实体1∶1大小的骨盆模型。根据模型对髋臼骨折做出明确的诊断、分型,指导手术治疗。结果术中所见骨折及移位情况与术前三维重建图像及快速成型模型非常相似,术前模拟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骨折复位情况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解剖复位41例,复位满意9例;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标准,优32例,良12例,可6例,优良率88%。结论 CT扫描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分析和模拟骨折复位,快速成型技术能直观、精确地显示髋臼骨折的立体形态和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髋臼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治疗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李宝丰章莹邰国良代元元谢会斌郭晓泽朱昌荣王非
关键词:髋臼骨折疗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