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石磊
- 作品数:60 被引量:226H指数:9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肯尼迪病一家系二例患者的分子遗传学和皮肤病理学特点被引量:1
- 2014年
- 临床资料先证者(Ⅲ、)男性,50岁,主因“四肢无力10余年”于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患者35岁起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近端为著,爬楼梯和跑步困难。病情缓慢加重,并出现眶周肌、口周肌、肢带肌不自主跳动,双手出现细微的静止性、意向性震颤并伴随性功能障碍。偶有饮水呛咳,无乳房发育异常。
- 杨素娟史长河宋波毛澄源潘宝晗许予明孙石磊
- 关键词:病理学特点分子遗传学皮肤家系双下肢无力
- 脑微出血负担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被引量:1
- 2017年
- 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常合并有脑微出血,溶栓治疗是否会增高此类患者的出血和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风险尚无定论。文章对脑微出血负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转归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 宋春雨魏森孙石磊
- 关键词:卒中血栓溶解疗法纤维蛋白溶解药
-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2例偏瘫伴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给予规范的神经康复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运动疗法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周末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HAMD评分在治疗前差异元显著性(P〉0.05);治疗1周末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周末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
- 陈晨孙石磊
- 关键词:偏瘫神经功能缺损康复治疗
- 肯尼迪病的表型、基因型、皮肤病理学、认知功能研究
- <正>背景与目的肯尼迪病是一种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神经系统变性病,本研究对所收集的一组肯尼迪病家系进行临床特征、分子遗传学研究,并在基因确诊的肯尼迪病病人中进行了皮肤病理学和认知功能的研究。方法对临床表现可疑为肯尼迪病的患...
- 史长河毛澄源杨素娟孙石磊许予明
- 文献传递
- 神经干细胞及其应用被引量:1
- 2001年
- 神经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等特性的多能干细胞 ,可在自身基因和 /或外来信号调节下最终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系的建立为其应用提供了稳定和丰富的细胞源。神经干细胞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如通过颅内神经干细胞移植从解剖和功能修复神经系统疾病 ;
- 孙石磊赵虎苏敏田东萍
- 关键词:细胞移植转基因神经生长因子神经干细胞基因治疗
- P16基因治疗与肿瘤被引量:2
- 2001年
- P16基因是多肿瘤抑制基因 ,抑制细胞从G1期向S期转换。其失活机制为缺失、突变及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多数恶性肿瘤中普遍存在P16基因的不同程度失活和P16蛋白的表达低下。P16基因的异常不仅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 ,还关系着肿瘤的进展及复发。对于多种恶性肿瘤 。
- 孙石磊沈忠英
- 关键词:P16基因P16蛋白肿瘤基因治疗生物学特点
- 神经影像模型对短暂症状伴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研究
- 2022年
- 目的 评估基于神经影像特征的综合卒中复发模型(comprehensive stroke recurrence model,CSR)在短暂症状伴梗死(transient symptoms with infarction,TSI)人群中预测短期和长期卒中风险的能力,并与基于临床危险因素的卒中风险预测评分进行比较。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TIA数据库。收集数据库中TSI(MRIDWI序列显示弥散受限)患者的基线特征,评定ABCD^(2)评分和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senstrokeriskscore,ESRS),根据患者入院后头颅MRI结果进行CSR评分。于TSI后7 d、1年进行随访,终点事件为缺血性卒中。绘制ABCD^(2)、ESRS和CSR评分预测缺血性卒中的ROC曲线,计算不同评分的AUC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共纳入符合入组和排除标准的TSI患者441例,平均57.5±11.9岁,女性153例(34.7%)。CSR评分(AUC 0.688,95%CI 0.642~0.731)对TSI后1年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高于ABCD^(2)评分(AUC0.579,95%CI 0.531~0.625,P=0.014)和ESRS(AUC 0.580,95%CI 0.532~0.626,P=0.011)。结论 与基于临床危险因素的评分如ABCD^(2)、ESRS相比,CSR评分对TSI患者的长期缺血性卒中风险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 曹爽赵璐裴璐璐杨书祥高远方慧孙石磊吴军宋波许予明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卒中
- 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轻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评价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轻度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自身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对59例临床诊断为轻度可能的VD患者,给予口服奥拉西坦胶囊,每次2粒,3次/d。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6周和12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MMSE)量表、Mattis痴呆评价(CDR)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等神经心理分析工具对轻度VD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定向力、执行能力及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并观察有无恶心、睡眠异常等不良反应,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经过3个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轻度VD患者的MMSE评分(治疗前17.06,治疗后18.09,P<0.05),CDR评分(治疗前1.48,治疗后1.22,P<0.05),和ADL评分(治疗前46.01,治疗后43.45,P<0.05)均有明显改善。在研究期间,1例患者出现轻度睡眠异常退出研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奥拉西坦胶囊的安全性和依从性良好。结论奥拉西坦胶囊可以改善轻度VD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且药物的安全性好。
- 孙石磊陈晨
- 关键词:奥拉西坦胶囊疗效
- 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介入栓塞技术探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估介入栓塞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探讨介入栓塞此类动脉瘤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0-1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2例微小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结果和术中操作。所有患者均全麻下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13例采用单纯弹簧栓塞,7例支架辅助,2例球囊辅助)。结果 22个动脉瘤中,致密栓塞17例,瘤颈残留1例,瘤腔残留4例,未出现弹簧圈移位和载瘤动脉血栓栓塞事件,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术后一过性轻偏瘫1例,死亡1例。结论介入栓塞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效果可靠;规范且熟练的操作,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和介入材料的合适是微小动脉瘤治疗成败的关键。
- 徐浩文付振强孙石磊
- 关键词:微小动脉瘤介入治疗弹簧圈栓塞
- 纳洛酮对铝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研究纳洛酮对铝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慢性氯化铝灌胃方法 ,制备学习记忆减退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纳洛酮治疗组 ,另设正常对照组。结果 (1)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海马铝含量均比正常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2 )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 ,模型组大鼠全部 6次训练和治疗组大鼠在第 5、第 6次训练的逃避潜伏期比正常组明显延长 (P <0 .0 5 ) ,其中治疗组大鼠的潜伏期比模型组大鼠显著缩短 (P <0 .0 5 )。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纳洛酮对三组大鼠的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有显著的影响 (P <0 .0 0 1) ;(3)探索实验中模型组大鼠穿越次数比正常组大鼠明显减少 (P <0 .0 1) ,治疗组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4)三组动物的可见平台逃避潜伏期无明显组间差别 (P >0 .0 5 )。结论 纳洛酮可明显改善铝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而且该作用并非通过降低大鼠海马的铝含量。
- 孙石磊马光瑜徐小虎
- 关键词:纳洛酮学习记忆学习记忆减退MORRIS水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