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 作品数:16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过表达热休克蛋白70提高CHO细胞表达抗体的能力被引量:3
- 2011年
- 通过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中过表达热休克蛋白70以提高其表达抗体的能力。首先从中国仓鼠基因组DNA中扩取HSP70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SP70,再将重组质粒稳定转染到CHO/dhfr-细胞中,筛选获得稳定的细胞系,运用RT-qPCR检测和Western blot分析HSP70基因的过表达。在过表达HSP70的CHO细胞组和对照细胞组(转染空载体pcDNA3.1的CHO细胞组)中分别转染表达抗-HBs的质粒,应用ELISA检测两组细胞表达抗-HBs的能力。RT-qPCR结果显示实验组CHO细胞中HSP70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ELISA检测结果表明过表达HSP70的CHO细胞组抗-HBs表达量高于对照组细胞(P<0.05)。研究揭示HSP70能有效促进细胞内分泌性蛋白的表达。
- 黄芬安小平李存何彰华张宝中米志强王娟童贻刚
- 关键词:CHO细胞HSP70抗体
- 乙烯和H_2O_2在光/暗调控气孔运动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9年
- 实验以蚕豆叶片表皮条为材料研究了乙烯和H2O2在光/暗调控气孔运动中的作用及乙烯对保卫细胞H2O2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光下ACC和乙烯利对气孔开度无显著效应,暗中显著促进气孔开放.暗示保卫细胞乙烯水平光下高而暗中低,光/暗可能通过调节保卫细胞乙烯水平调控气孔运动;(2)光下Vc、CAT和DPI对气孔开度无显著效应,暗中显著促进气孔开放.暗示保卫细胞H2O2水平光下低而暗中高,光/暗可能通过调节保卫细胞H2O2水平调控气孔运动;(3)内源H2O2检测结果表明,保卫细胞H2O2水平确实光下低而暗中高,光/暗确实通过调节保卫细胞H2O2水平调控气孔运动;(4)光下乙烯利对保卫细胞H2O2水平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暗诱导H2O2水平,表明乙烯利确实通过降低保卫细胞H2O2水平促进气孔开放,光/暗调控气孔运动中乙烯在H2O2上游起作用.
- 王娟佘小平郭静
- 关键词:乙烯过氧化氢气孔运动
- 小鼠睾丸TERT表达的增龄变化被引量:1
- 2010年
-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研究了10,20,30,60,90天龄的小鼠睾丸不同分化类型生殖细胞中端粒酶催化亚基TERT的表达.结果发现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精原细胞及成熟精子中均未见TERT阳性表达,而初级精母细胞尤其是粗线期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是高表达TERT的细胞类群,附睾管上皮细胞也呈TERT阳性表达;同时TERT在小鼠个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存在着从弱到强再到弱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TERT在小鼠睾丸中的表达特点与精子发生过程密切相关,可能对维持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完整性和减数分裂的正常进行发挥着重要作用.
- 张敏王娟奚耕思泮艳红
- 关键词:小鼠睾丸端粒酶催化亚基精子发生
- 同性婚姻立法机理:同性情感发展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分析
- 2017年
- 同性情感的发育起源和遗传机制,以及发展的自然性和社会性,是美国联邦政府公布法案对同性情感实施法律保护的重要证据,同性婚姻合法化成为人类婚姻认知理念的历史性进步。本文探讨同性情感的社会学和生物科学史的自然性,阐述生物学进展在该历史进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第一,同性情感社会认同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历史过程,探讨该历程的特性对认清历史的过程和现实的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在动物界同性趋向与环境密切相关,对人类同性情感行为学中性别趋向是否有类似机理存在,可能有一定借鉴价值;第三,2016年发现性别起源的古菌嵌入学说也为性别的产生提供了崭新的研究途径,为认识同性情感的起源和社会现实提供了更加令人信服的自然性证据;第四,染色体性别决定学说相关的Xq28同性恋基因可能是生物性别决定的重要因子,经典生物学与现代生物学的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同性情感的生物学基础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 王荣荣崔婧薛雅卓蔡振陆王泽帆史梦婷王娟任珂星王李阳周鑫MengMeng XuJianjie MaWilliam Isaacs徐学红
- 关键词:性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
- 碱性磷酸酶定位方向对DPPC液晶单层膜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 2017年
- 采用3种不同方法将碱性磷酸酶(AP)添加在DPPC单层膜系统中,从热力学角度研究了AP对DPPC单层膜的影响,旨在从分子水平探讨AP分子与磷脂生物膜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用共同铺展法和亚相溶解法添加AP后,DPPC单层膜的相变不受影响。在低表面压力下,AP在膜上的定位从长轴与界面平行变为垂直方向,这改变了膜体系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了膜体系的混乱程度,增大了膜体系的能量。而用亚相注入法添加蛋白AP后,DPPC单层膜的相转移变得不明显,在低表面压力下AP分子的定位方向不变。在高表面压力下,AP分子可能被DPPC胶束包裹,并释放到单层膜外,这不仅改变了体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而且增大了体系的混乱程度,并减小了体系能量。碱性磷酸酶分子的定位方向对其与磷脂膜的相互作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王娟王娟孙润广郝长春苗宗成李拓马亚红
- 关键词:水溶性蛋白相转移
- 界面单层膜和囊泡双层膜中胆固醇对饱和磷脂膜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利用界面Langmuir单层膜和大单层囊泡的双层膜研究了不同含量胆固醇对饱和磷脂DPPC膜的影响,以及胆固醇与DPPC的相互作用。在双层膜模型中,使用DPH荧光探针标记膜,通过测量荧光稳态各向异性和荧光寿命,来探讨胆固醇对饱和DPPC双层膜流动性及微粘度的影响。在界面单层模型中,通过压力-面积曲线分析胆固醇对单层膜相变的影响,并计算吉布斯自由能实验值,与维里物态方程拟合得到理论参数相结合,讨论胆固醇与DPPC在膜上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加入少量胆固醇后,两种模型膜流动性降低,微粘度增大;胆固醇较高时,膜流动性转为增大,微粘度降低。当胆固醇摩尔比大于等于0.5时,流动性达到稳定。流动性的改变与胆固醇影响膜的相变过程有关,胆固醇分子和DPPC分子相互作用力的引力在胆固醇摩尔比为0.5时达到最大。
- 王娟孙润广
- 关键词:囊泡膜流动性胆固醇
- 医学分子生物学CRISPR基因编辑与疾病医疗的社会变革
- 2019年
- 利用CRISPR(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技术体系进行基因精密编辑,从基因分子医学层面对疾病进行高效治疗已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并在临床应用上将有重要的突破。本文论述其近期临床医学研究对社会的相关影响,对CRISPR基因精密编辑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哈佛大学“精准基因修饰干细胞计划”为题探讨了该技术体系在人类遗传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在器官移植上的成功将对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CRISPR技术上的正负向高通量筛选,成功地捕获到黑素瘤的药物维罗非尼耐受敏感的关键基因,为解决这一问题打下了重要的基础。CRISPR基因精密编辑的应用已成为生物医学发展的趋势,分析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有助于掌控这一历史性变革技术,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 李忠光孙渝婷史梦婷史梦婷杨蓉王丹梁瑜王泽帆王娟王娟王李阳王李阳MengMeng Xu周鑫Jianjie Ma徐学红
- 关键词:干细胞
- 利用移码突变和终止密码子提高下游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在基因结构复杂的慢病毒载体插入报告基因并提高目的基因表达量。方法:慢病毒载体上有复杂的基因排列,为了不影响慢病毒载体的活性,必须尽量保留原有的基因,替换不必要的基因。首先将报告基因萤光素酶插入慢病毒载体替换基因Env后,结果检测不到报告基因的表达。为了提高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将报告基因的读码框向后移动一个碱基,同时在其上游增加一个终止密码子,然后检测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移动报告基因的读码框同时在上游增加终止密码子,使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大大提高。结论: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通过改变目的基因与上游起始密码子ATG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增加终止密码子,可以大幅提高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
- 陈斌李建彬米志强安小平李存刘大斌姜焕焕王娟黄芬张宝中范华昊何后军童贻刚
- 关键词:慢病毒载体报告基因基因表达定点突变
- 抗禽流感病毒H5N1分泌型IgA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1年
- 分泌型IgA(SIgA)在机体的粘膜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外分泌道中比单体IgA和IgG抗体具有更好的抗感染活性。为了表达抗禽流感病毒H5N1人-鼠嵌合分泌型IgA抗体,首先以本室先前构建的稳定表达IgA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系为基础,共转染分泌片和J链表达质粒,然后用抗生素Zeocin选择阳性克隆细胞,利用倍比稀释的方法筛选分泌SIgA的单克隆细胞,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培养上清中SIg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CHO细胞中成功表达了SIgA抗体,上述研究为研制分泌型IgA抗体制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李存张宝中安小平米志强刘大斌姜焕焕潘博王盛陈斌黄芬王娟王晓娜童贻刚
- 关键词:WESTERNBLOTTING
- 基孔肯雅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合成中多位点缺失突变的校正方法
- 2011年
- 目的:建立一种PCR方法,以快速校正基孔肯雅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合成过程中发生的多位点缺失突变。方法:用PCR方法合成基孔肯雅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对测序的克隆进行序列比对,分析不同克隆上缺失突变发生的位置,以保守区域互相重叠的寡核苷酸为上下游引物、以该区域测序正确的克隆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所需片段,再将这些片段用PCR方法进一步组装成完整的基因序列并进行测序。结果:测序结果表明,经过2次PCR扩增,校正了基孔肯雅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合成过程中发生的5个位点缺失突变。结论:得到序列正确的基孔肯雅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在进行基因合成过程中如发生多位点缺失突变,可利用该方法同时对以上突变进行校正,无须再合成引物,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并提高了实验效率。
- 范华昊王娟安小平王晓娜李建彬陈斌李存米志强童贻刚
- 关键词:基孔肯雅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基因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