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针刀
  • 3篇椎间盘
  • 3篇外科
  • 2篇腰椎
  • 2篇腰椎间盘
  • 2篇针刀术
  • 2篇手术
  • 2篇脓肿
  • 2篇细菌性
  • 2篇细菌性肝脓肿
  • 2篇结石
  • 2篇教学
  • 2篇肝脓肿
  • 2篇NM23H1
  • 1篇大网膜
  • 1篇大网膜填塞
  • 1篇胆道
  • 1篇胆道疾病
  • 1篇胆结石
  • 1篇血管

机构

  • 10篇永州职业技术...
  • 2篇永州市人民医...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永州市职业技...

作者

  • 11篇刘庆国
  • 3篇黄明辉
  • 2篇何和清
  • 2篇齐海智
  • 2篇陈诚
  • 2篇李祖祥
  • 2篇唐朝晖
  • 2篇席宏荣
  • 1篇杨鹍
  • 1篇戴爱琳
  • 1篇张文军
  • 1篇江拥军
  • 1篇陈胜勇
  • 1篇王湘军
  • 1篇付显亮
  • 1篇周立哲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手术...
  • 2篇世界今日医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自然医学...

年份

  • 8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网膜填塞术与经腹腔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比较大网膜填塞术与经腹腔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则有手术指征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32例为研究组, 以同期类似病例31例为对照组, 经腹腔切开引流后分别行脓腔大网膜填塞术及脓腔置管引流术。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7. 3±12. 1)min和(45. 1±10. 8)min,无显著性差异(P>0. 05)。研究组术后发热时间为(4. 2±1. 5)d, 脓腔消失时间为(10. 1±2. 2)d, 术后住院时间为(11. 3±2. 1)d, 均优于对照组的(7. 1±2. 1)d, (18. 0±3. 2)d和(19. 1±3. 1)d(P<0. 05)。 结论 大网膜填塞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方法简便,疗效好。
刘庆国李良军
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手术方法胆道疾病
大肠癌组织中nm23H_1和VEGF联合表达的临床意义
2005年
本文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大肠癌切除标本nm23H1和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联合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大肠癌中nm23H1和VEGF表达呈负相关,联合表达可作为评价大肠癌浸润与转移状况的生物学指标。
刘庆国唐朝晖齐海智
关键词:大肠癌NM23H1VEGFVEGF表达大肠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生物学指标
湖南永州市不同区域泌尿系结石患病情况调查报告被引量:4
2005年
席宏荣张文军付显亮刘庆国陈诚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患病情况调查泌尿外科疾病患病现状
脓腔大网膜填塞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132例被引量:1
2002年
刘庆国
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大网膜填塞
外科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的几个原则
2002年
刘庆国
关键词:外科教学启发式教学教学质量
nm23H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2004年
目的 :探讨 nm2 3H1和 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显示nm2 3H1和 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nm2 3H1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 ,及淋巴结转移 (P<0 .0 5 )有关 ,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肿块大小、肿块的部位及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 (P<0 .0 5 ) ,二者均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 nm2 3H1及 VEGF的表达是判断大肠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唐朝晖刘庆国江拥军齐海智
关键词:肿瘤浸润
肝尾叶胆管结石的术中诊断与处理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肝尾叶胆管结石的术中诊断与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例尾叶胆管结石的诊疗经验。结果全组均在术中明确诊断,右尾叶结石11例,左尾叶结石6例,双尾叶结石2例。合并左肝管结石2例,右肝管结石2例,左右肝管结石15例。10例合并尾叶胆管口狭窄者行尾叶胆管切开成形,肝胆管盆式Roux en Y吻合术;其余9例行左右肝管切开尾叶胆管取石,经胆总管T管或胆道气囊导管引流。无手术死亡,无并发症,术后15~18d经胆道造影,无结石残留,间歇夹管至术后21~28d后拔管。平均随访42.44(12~60)月,4例偶有腹痛,近远期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尾叶胆管结石术前易漏诊。术中诊查是发现尾叶胆管结石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充分显露、谨慎切开尾叶胆管口狭窄、取尽结石、通畅引流,是防止尾叶胆管结石残留的重要措施。
刘庆国
关键词:肝尾叶胆结石
高职高专外科临床见习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05年
临床见习是学生接触患者、了解社会、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时期.2000年以来,我们以外科临床教学见习为平台,探索适应新的人才培养观的临床见习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刘庆国王湘军黄明辉陈诚
关键词:外科见习教学模式
改良针刀术式与常规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对比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改良针刀术式和常规术式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越性,术后1年评估患者功能改善率。方法:选择1998-02/2004-02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38例,随机分为改良组168例和常规组170例。治疗方法:①改良组按改良方法进行松解:在棘间隙区寻找痛点,定位,左手拇指尖定准痛点,右手执4号小针刀,垂直进针刀。依次进入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至棘间韧带中,抵及痛性硬结,切开纵横剥离二三下,有松动感,出针刀,无菌纱布轻压针刀孔片刻,创口消毒,外敷创口贴,3~5min后,可起床活动。必要时每间隔4~7d用同法治疗。②常规组按常规术式进行松解:患者俯卧位,行骨盆牵引10min后,在棘间、横突间韧带及横突间肌和椎间孔处粘连神经根处行针刀术剥离松解。术后行连续提腿复位手法15~20次,卧床休息2周。两组均随访1年。评估方法:①日本骨科学会评分: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愈后1年进行评估。采用29分法,包括自觉症状(共9分,腰痛、下肢痛/麻木、步行能力下降各3分)、体征(共6分,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肌力下降各2分)、日常生活能力(共14分,翻身受限、洗漱困难、弯腰受限、坐位不能坚持1h、不能持重物、行走受限各2分)。②改善率的评估:改善率=犤(术后评分-术前评分)/(29-术前评分)犦×100%,75%~100%为优,50%~74%为良,25%~49%为可,0%~24%为差。③两种术式的比较:从进针刀点、是否进入椎间孔处、松解部位、松解时间、手术痛感、辅助治疗、手术风险和手术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获随访,改良组167例和常规组170例纳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术后应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结果比较:术后2周和随访1年时评分均有提高,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②两组改善率比较:改良组和常规组差异无显著性(96.4%和96.5%,P>0.05)。③两组术�
刘庆国戴爱琳何和清李祖祥杨鹍黄明辉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常规术式小针刀直腿抬高试验日常生活能力
针刀术后腰椎间盘炎的预防与治疗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针刀术后腰椎间盘炎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收治针刀术后腰椎间盘炎6例,其中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1例。结果:6例均治愈。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术后腰椎间盘炎是严重并发症,规范针刀治疗和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的关键,腰部制动和早期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是主要治疗方法。
刘庆国
关键词:腰椎间盘炎术后非手术治疗严重并发症无菌操作针刀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