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大波

作品数:59 被引量:106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0篇心肌
  • 10篇窦房
  • 10篇窦房结
  • 9篇电图
  • 8篇窦房结电图
  • 7篇心房
  • 7篇心房纤颤
  • 7篇纤颤
  • 6篇心肌梗死
  • 6篇心律
  • 6篇心律失常
  • 6篇信号
  • 6篇信号平均
  • 6篇血管
  • 6篇食管
  • 6篇梗死
  • 5篇心脏
  • 4篇心病
  • 4篇心动图
  • 4篇心力衰竭

机构

  • 52篇广州军区武汉...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鄂尔多斯市中...
  • 3篇南京军区福州...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成都军区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兰州军区乌鲁...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省妇幼保...
  • 1篇武警湖南总队...
  • 1篇武警部队

作者

  • 58篇马大波
  • 30篇丁世芳
  • 15篇郭赤
  • 10篇付文波
  • 10篇卢青
  • 8篇高友山
  • 7篇龚志刚
  • 6篇陈志楠
  • 5篇钱学贤
  • 4篇程新耀
  • 4篇王仁学
  • 4篇喻学刚
  • 4篇苏林青
  • 3篇蒋桔泉
  • 3篇李志刚
  • 3篇董毅
  • 3篇郑开元
  • 3篇李向东
  • 3篇盖晓波
  • 3篇朱文敏

传媒

  • 13篇华南国防医学...
  • 4篇中国心脏起搏...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心脏杂志
  • 2篇内蒙古医学杂...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新药与临床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5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4篇1995
  • 3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拉固早期强化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普拉固强化治疗对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空白对照方法,共入选84例AMI患者,在入院后24h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组(普拉固20mg.d-1,28d),观察组(普拉固40mg.d-1,28d)。每组28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检测血脂水平、HRV值及所有不良反应。结果常规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脂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常规组、观察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有显著改善(P<0.05);常规组、观察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3组HRV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常规组、观察组治疗后的HRV值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HRV值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普拉固早期强化干预能改善AMI患者的HRV值,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卢青丁世芳马大波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
抗凝药物对血小板形态影响的电镜观察被引量:4
1995年
利用H-300透射电镜观察43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形态及24例用抗凝药物治疗后的血小板形态改变,同时观察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变化。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聚集型血小板明显增多,树突型血小板突起多而长。血粘度增高,甲皱微循环异常。用潘生丁、阿斯匹林、低分子右旋醣酐等药物治疗后,聚集型血小板减少,聚集堆以不同方式离散或出现解聚倾向,树突型血小板突起变少变短。血粘度降至正常范围。甲皱徵循环改善。几种药物中以阿斯匹林效果最佳。
李亚南苏林青马大波武晓华王克宁
关键词:抗凝药物血小板形态超微结构电镜观察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
两维超声心动图对右室双出口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994年
两维超声心动图对右室双出口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朱文敏,马大波,兰小英一右室双出口(DORV)是不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一种。我院经2—DE诊断该畸形28例,其他大血管错位3例,以心血管造影及部分手术对比分析,就其声像图诊断与鉴别诊断讨论如下。..本组31例,...
朱文敏马大波兰小英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右室双出口超声波诊断
食管信号平均窦房结电图在部队伤病员中的应用
研究背景 1910年Lewis等用心外膜电极记录到犬靠近窦房结部位的'原发负向波',但不能证明此波即代表窦房结自律细胞的电活动.自1977年Cramer等首次记录到离体窦房结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和细胞外窦房结电图(SNE)以...
丁世芳郭赤马大波卢青王仁学
超声心动图与心导管定性与定量诊断先心病室间隔缺损初探
1998年
目的:该文旨在探讨超声心动图与心导管检查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的定性与定量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对VSD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数与依据。方法:经手术证实的35例VSD,与术前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该组病例中,二维超声检查22例,与手术对照诊断特异性95.5%(21/22,术中见VSD直径0.5~3.5cm),说明二维超声对直径0.5cm以上VSD的位置和大小的定性与定量诊断是可靠和准确的;心导管检查24例,与手术对照诊断符合率83.3%(20/24)。二维超声与心导管检查对VSD的术前诊断与手术诊断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该组病例术后一年无死亡,与心导管准确提供肺动脉压力密切相关,肺动脉压力与VSD大小之间关系密切,即肺动脉压力高VSD直径大;VSD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当肺动脉压力与周围动脉比值≤0.90时,手术效果好。结论:二维超声心动图与彩色多谱勒一样能对绝大多数VSD作出准确诊断;肺动脉压力与VSD关系密切。
李小林张殿堂黄斌马大波张楚武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术外科手术室间隔缺损
双心室起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05年
目的 观察双心室起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内传导阻滞患者 9例,比较双心室起搏前后患者超声心动图、心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双心室同步起搏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 )由术前 21. 6±6. 7增加到 27. 3±5. 2(术后 3个月,P<0. 05)、29. 5±5. 4(术后 6个月,P<0. 05), 6分钟步行距离(m),由术前 320±97增加到 384±103(术后 3个月,P<0. 01)、413±110 (术后 6个月,P<0. 01),峰值氧耗量、摄氧效率斜率及每分通气量 /每分二氧化碳产生量斜率较术前均有显著增加。生活质量评分分别改善 30% (术后 3个月,P<0. 01)、28% (术后 6个月,P<0. 01)。结论 双心室起搏能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肺功能,增加运动能量,提高生活质量。
龚志刚丁世芳马大波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脏起搏心肺功能生活质量
经食管信号叠加记录窦房结电图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2004年
目的:探讨无创性经食管信号叠加直接记录窦房结电位(SNP)的技术。方法:对8只犬进行了系统实验研究,并对256例食管电生理检查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和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均在正常范围的患者,其中男142例、女114例,年龄10~74(44.2±12.4)岁进行检测。采用自制三导心电微电位检测仪将食管导联的信号放大(增益达到100_μV/cm)、滤波(0.1~50Hz),16位模/数(A/D)转换,系统采样频率2kHz,对信号进行叠加,189例(74%)记录到食管 SNP。结果:所测信号叠加食管 SNP 为 P 波前的低幅、低频波,可见有两种形态:园顶型(60%)和上斜型(40%)。所测窦房传导时间为(83.3±26.7)ms,分布范围为(23~118)rm;波幅为3.5~27.7μV;dv/dt为0.43~1.93mV/s。结论:我们认为在适当的滤波、高增益和抗基线漂移技术条件下,利用经食管信号叠加技术,大多数窦房结功能正常的患者可直接记录到食管 SNP。
丁世芳郭赤马大波
关键词:窦房结SNP电图电位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心室晚电位与QT 间期离散度的关系
2004年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易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常有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特别是心室晚电位阳性、QT间期延长者,是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丁世芳郭赤马大波陈志楠付文波龚志刚李志刚卢青
食管信号平均窦房结电图在部队伤病员中的应用
2010年
探讨无创性经食管信号平均直接记录窦房结电图(SNE)的技术。在8只犬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又对1289例食管电生理检查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和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均在正常范围的部队伤病员,男968例、女321例,年龄47.6±12.6(10-86)岁进行检测,其中256例进行了心内有创SNE的记录。采用自制三导心电微电位检测仪将食管导联的信号放大(增益达到100uV/cm)、滤波(0.1-50Hz),16位模/数(A/D)转换,系统采样频率2 kHz,对信号进行叠加,1 1 08例(86%)记录到食管SNE。所测信号平均食管SNE为P波前的低幅、低频波,可见有两种形态:园顶型(62%)和上斜型(38%)。所测窦房传导时间为83.6±26.5 ms,与有创心导管记录的窦房结传导时间(80.4±18.1 ms)相一致,分布范围为23—1 18ms;波幅为3.5—27.7uV;dv/dt为0.43—1.93mV/s。结论为在适当的滤波、高增益和抗基线漂移技术条件下,利用经食管信号叠加技术,大多数窦房结功能正常的患者可直接记录到食管SNE。
丁世芳郭赤马大波卢青王仁学
关键词:电生理学窦房结电图
三种国产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比较三种国产降压药 (比索洛尔、依那普利、缓释硝苯地平 )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效果及耐受性。方法  6个中心采用随机、双盲、组间平行对照法 ,将“九五军队高血压抽样队列调查”检出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 331例分为比索洛尔组 (1 1 0例 ,5mg/d)、依那普利组 (1 1 1例 ,1 0mg/d)和缓释硝苯地平组 (1 1 0例 ,2 0mg/d) ,治疗 4周。以诊室血压为指标 ,比较 3种药物的降压疗效 ,并观察 3种药物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结果 国产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缓释硝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0 0 %、82 0 %、81 8% (P >0 0 5)。 3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4 5 %、8 1 %、1 9 1 % (P <0 0 1 )。结论  3种药物均有好的降压效果 ,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比索洛尔组最少 ,依那普利组次之 ,缓释硝苯地平组最多 ,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
刘国树李鸣凤石湘芸李素芝郑开元郭勇梅邹仁民盖晓波马大波李志玫
关键词:降压药高血压多中心研究比索洛尔依那普利缓释硝苯地平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