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黄一如

黄一如

作品数:123 被引量:324H指数:1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8篇建筑科学
  • 6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4篇艺术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33篇住宅
  • 31篇建筑
  • 17篇居住
  • 12篇城市
  • 10篇教学
  • 8篇乡村
  • 7篇住区
  • 7篇教育
  • 7篇建筑教育
  • 6篇公共空间
  • 6篇城市更新
  • 5篇节能
  • 5篇居住建筑
  • 5篇建筑设计
  • 5篇工业化住宅
  • 4篇营建
  • 4篇体形系数
  • 4篇下乡
  • 4篇感知
  • 4篇本科

机构

  • 113篇同济大学
  • 8篇苏州大学
  • 4篇新疆大学
  • 3篇扬州大学
  • 3篇上海市房地产...
  • 2篇深圳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华东电力设计...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南阳理工学院
  • 1篇长安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贺州学院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114篇黄一如
  • 8篇贺永
  • 6篇郭戈
  • 5篇廖凯
  • 4篇贾令堃
  • 4篇叶露
  • 4篇张磊
  • 3篇鞠培泉
  • 3篇周晓红
  • 3篇黄欣
  • 3篇叶露
  • 2篇杨贵庆
  • 2篇王德
  • 2篇李翔宁
  • 2篇陆希刚
  • 2篇吴长福
  • 2篇范涛
  • 2篇李京生
  • 2篇俞敏飞
  • 2篇胡润芝

传媒

  • 20篇住宅科技
  • 16篇时代建筑
  • 12篇建筑学报
  • 10篇城市建筑
  • 4篇新建筑
  • 4篇建筑师
  • 3篇世界建筑
  • 3篇华中建筑
  • 3篇中国建筑装饰...
  • 3篇建筑与文化
  • 3篇第七届中国城...
  • 2篇第六届中国城...
  • 1篇中国勘察设计
  • 1篇小城镇建设
  • 1篇高等工程教育...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城市规划汇刊
  • 1篇中国园林
  • 1篇城市规划
  • 1篇上海土地

年份

  • 4篇2025
  • 5篇2024
  • 3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12篇2017
  • 6篇2016
  • 10篇2015
  • 2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 10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活力提升视角的老旧住区改造策略探索——以德国Drewitz社区转型之路为例
2025年
住区活力提升是老旧小区存量提质的关键目标之一。文章以德国波茨坦Drewitz社区为研究对象,系统剖析其在公共空间重构、建筑界面更新、设施功能混合、文化基因显性化等方面的转型实践。该社区围绕“空间治理—社会融合—文化再生”更新框架,结合五大策略协同推进:通过全域整合策略重构公共空间网络,以系统化治理突破碎片化改造;采用城市针灸理论激活关键节点,以渐进式更新替代大拆大建;通过空间多样性重构,重塑物质空间丰富性,提升社区活力;依托多元主体协同机制破解产权分散困境,以混合功能与弹性户型促进社会融合;借助建筑立面叙事与文化符号植入强化社区特色,以历史文脉传承与特色营造实现文化再生。这些实践为我国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范式,通过物质环境提质与社会关系重构的协同推进,实现住区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内涵式增长的有机统一。
张露尹黄一如
关键词:城市更新社会融合
延续传统 强化特色——“卓越计划”下的同济建筑教育改革被引量:2
2015年
自建筑学专业进入"卓越计划"之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从培养目标的提升到专业培养标准的制定,从教学体系的梳理与优化到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更新,从学制改革到本硕贯通,从教学方法的革新到评价方式的转变,从实践教学拓展到校企合作,从加强国际交流到构建国际教学网络,在延续院系优秀教学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同济建筑教学的特色。
黄一如张建龙王一
关键词:建筑教学
居住社区规划领域的新技术与新工具
2003年
居住社区规划设计是牵涉广泛的系统工程,新技术与新工具的应用对综合、实证地分析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概括的介绍了北美应用于居住社区规划领域的新技术和工具,希望对我国人居环境的改善有所借鉴。
黄一如王鹏
关键词:居住社区
多元主体共治的中国香港乡村复兴研究——以大澳和荔枝窝为例
2025年
中国香港的乡村在20世纪50年代后经历农业式微与人口外迁,环境衰退。20世纪90年代后,不同方式的乡村重建陆续开展。2000年以来,在政府和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下,各村落在保持原有历史文化特色与自然景观的同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更新与社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研究通过分析大澳与荔枝窝两地的建设主体和参与方式,探讨中国香港乡村复兴如何因地制宜地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在包括原住村民、政府、社会组织的多方协作下,避免了大规模拆建对原有乡村环境的破坏,为社会维系了珍贵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姜乃心黄一如
关键词:协同治理社会参与
巨构城市 “10万人生活的巨构”课程思考被引量:7
2011年
在我国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在高密度的同时创造和谐、生态、高效的城市是当代建筑师与规划师的共同责任。本着深入研究"巨构"这一创新城市模式的目的,同济大学建筑系开展了题为"10万人生活的巨构"的概念设计课程,在选址、能源与系统等方面展开了探索。
姚栋黄一如
关键词:课程能源
长江流域典型水文城镇类型及其洪涝问题浅析被引量:1
2021年
从水文的角度看,整个长江流域是一个韧性承洪系统,上中下游的各个水文城镇通过江河湖泊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水利工程的防护和协同调蓄作用、城市规划和设计等共同应对洪涝问题。文章从水文和雨洪韧性的角度梳理了长江流域的典型水文城市类型及其洪涝问题,探讨水文与城镇形态结构模式的关系以及洪涝特征随水文、地理及降雨量等变化的一般规律,希望对未来水文韧性城镇城市设计策略的研究提供分类类型学的研究基础。
廖凯黄一如
关键词:长江流域
新技术条件下的中国建筑学被引量:2
1999年
在简述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对设计体制和建筑教育这两个与中国建筑新技术应用息息相关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反思,指出设计与技术的更紧密结合是在新纪元中提升中国建筑文化地位的关键。
黄一如
关键词:建筑技术建筑教育中国建筑建筑文化
欧洲社会住宅面积标准演变过程浅析被引量:4
2010年
无论是欧洲社会住宅还是我国的保障性住房,面积标准都是相关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以欧洲社会住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不同历史时期面积标准的控制方法和完善过程等,总结与归纳其发展脉络,并结合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现状,探寻其借鉴意义。
陈珊黄一如
关键词:社会住宅面积标准
白居易履道西园之辨析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对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的研究,对学界普遍认可的白居易履道里宅园中存在所谓"西园"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依据多层次的分析,认定西园其实是白居易在河南尹任上时于府内官舍进行的一次园林实践,因其位于河南尹府内西部故有"西园""西池"等称谓,但并非履道里宅园的一部分。同时,对履道里宅园西侧的园景进行了初步推断。
鞠培泉黄一如
关键词:风景园林白居易
村域“三生”空间划定在上海村庄规划中的实证研究
2022年
一、背景概况上海市郊野单元规划是全国首创以及特色的规划,自发展以来经历了三版的规划实施发展,以郊野公园规划实现生态空间修复,以创新“E+X+Y”镇村体系,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实现生活空间的改善,以实现土地综合治理。
黄一如谢薿习皓
关键词:村庄规划郊野公园农民集中居住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