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露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下乡
  • 2篇住宅
  • 2篇乡村
  • 2篇乡村住宅
  • 1篇意志
  • 1篇营建
  • 1篇人民公社
  • 1篇人民公社化
  • 1篇奢侈
  • 1篇奢侈品
  • 1篇视像
  • 1篇旗舰
  • 1篇旗舰店
  • 1篇情景
  • 1篇主客体
  • 1篇自主性
  • 1篇文化语境
  • 1篇消费社会
  • 1篇消费文化语境
  • 1篇集体化

机构

  • 5篇苏州大学
  • 5篇同济大学
  • 1篇苏州设计研究...

作者

  • 5篇叶露
  • 4篇黄一如

传媒

  • 2篇住宅科技
  • 2篇建筑师
  • 1篇华中建筑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改革开放初期乡村住宅设计研究(1978~1992)被引量:2
2017年
以1978年改革开放至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时间跨度,归纳了该时期乡村住宅的营建特征。再以设计竞赛图集为研究样本,从功能、形态、地域性及建造技术四方面概括了这一时期乡村住宅设计的共同特点,发现这一时期的乡村住宅设计不同于集体化时期的"运动式下乡",而是探索了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居住功能模式,并达到一定的专业深度,但"竞赛下乡"却未能实现其指导乡村住宅实践的目标。设计介入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扶助式的工作方法与乡村住宅实际需求之间存在错位,以及设计主体对改革开放初期村民个体作为住宅营建主体的"自我性"认知不足。设计介入失效也导致政府错失了引导村民有序营建的最佳时机,自此引发的当代乡村营建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延续至今。
黄一如叶露
关键词:乡村住宅
当代乡村营建中“设计下乡”行为的表征分析与场域解释被引量:14
2019年
当代乡村营建是国家权力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的空间手段,乡村营建的演化历程始终伴有设计的介入。本文对当代乡村营建历程中已发生和正在进行的四次大规模的"设计下乡"的行为表征进行历史性梳理,并借助场域理论解释乡村营建和"设计下乡"行为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营建场域的核心是建立乡村空间治理法则。场域构型与资本总量是决定因素,构型变化以及资本角力产生了"设计下乡"的内生动力,营建场域构型和资本类型决定了设计主体的介入立场与态度。新乡村时期在资本多元以及城乡协同发展的格局下,设计主体正通过自身资本类型及数量的变化,试图改变营建场域的逻辑,建立新的乡村空间法则。
叶露叶露
关键词:场域
奢侈品旗舰店——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技术革新
2013年
消费文化语境下,奢侈品旗舰店具有空间情景化和表皮视像化的特征,消费心理的变化是上述特征出现的社会诱因,而科技革新则为建筑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分析不同的科技手段在奢侈品旗舰店中的运用,阐述了特定社会文化背景和相应的技术革新适时结合,才是推动建筑发展的内在动力。
叶露胡旭明
关键词:消费社会情景视像
1958-1966年“设计下乡”历程考察及主客体影响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乡村营建经历了四次专业技术人员大规模的设计介入,而首次真正意义上的"设计下乡"始于"大跃进"止于"文化大革命"。文章梳理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设计下乡"的历程,并从公社规划和建筑设计两个层面分析"设计下乡"的具体实践。通过剖析此次"设计下乡"行为对乡村空间客体和专业技术主体所产生的不同程度影响,阐述了这一时期国家意志对规划与建筑学学科自主性的负面作用,并针对当前的乡村建设,提出发挥专业自主性、改良现有设计方法和工作模式、建立科学的乡村营建理论体系与设计方法的观点及策略。
叶露叶露
关键词:乡村人民公社化国家意志自主性
集体化时期乡村住宅设计研究(1958~1978)被引量:2
2017年
以"大跃进"开始至"文革"结束为时间跨度,从功能、形态、尺度、建造四个方面研究集体化时期的乡村住宅设计的特征及变化。集体意识形态对乡村住宅设计的影响,使这一时期乡村住宅的家庭属性向集体生活的让渡达到极致,导致了住宅集合尺度的放大突变以及空间形态的均质单调。集体意识一方面,深刻作用于集体化时期的乡村住宅设计,使其表现出国家意志的技术工具属性;另一方面,集体化时期的乡村住宅也成为当今对社会主义集体记忆的体现。
黄一如叶露
关键词:集体化乡村住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