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晓锋

作品数:58 被引量:842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气溶胶
  • 11篇污染
  • 10篇PM2.5
  • 9篇PM
  • 7篇颗粒物
  • 7篇采样
  • 6篇有机气溶胶
  • 6篇排放因子
  • 5篇有机物
  • 5篇细粒子
  • 5篇监测仪
  • 5篇监测仪器
  • 4篇单颗粒
  • 4篇元素碳
  • 4篇源解析
  • 4篇在线监测
  • 4篇碳气溶胶
  • 4篇污染特征
  • 4篇化学组成
  • 4篇挥发

机构

  • 58篇北京大学
  • 4篇深港产学研基...
  • 2篇香港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宁波市环境保...
  • 1篇广东省环境监...
  • 1篇深圳市国家气...
  • 1篇学研究院
  • 1篇深港产学研基...
  • 1篇深圳市深港产...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58篇黄晓锋
  • 51篇何凌燕
  • 24篇曾立武
  • 14篇胡敏
  • 11篇冯凝
  • 8篇栾胜基
  • 8篇张远航
  • 7篇曹礼明
  • 6篇兰紫娟
  • 6篇孙天乐
  • 4篇林云
  • 4篇张宜升
  • 4篇薛莲
  • 3篇张元勋
  • 3篇杜金花
  • 3篇戴静
  • 3篇宫照恒
  • 3篇云慧
  • 3篇朱乔
  • 2篇李响

传媒

  • 15篇中国环境科学
  • 5篇环境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3篇中国科学:化...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化学学报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现代电子技术
  • 1篇三峡环境与生...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1
  • 5篇2019
  • 5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质燃烧源排放烟尘罩稀释采样系统设计与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为研究生物质燃烧源颗粒物与气态污染物的排放特征,设计了可用于生物质燃烧排放实验室模拟研究的烟尘罩稀释采样系统.该系统可模拟生物质燃烧释放的高温高浓烟气排放到大气中的冷却、稀释、生长等理化过程,捕集燃烧排放的细颗粒物和多种痕量气态污染物.通过更换不同内径采样嘴等方法,系统稀释倍数可在10~70倍之间调节.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原理及结构,并对系统可靠性进行了检验.整个采样系统通过了气密性测试,分级采样系统平行性良好,细颗粒物损失在可接受范围,对燃烧状态扰动低,燃烧状态可实时评估.应用该系统测定了我国南方地区典型生物质燃烧源含碳污染物种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其适于模拟各种类型的生物质燃烧.
张宜升栾胜基邵敏曾立武林云曾立民何凌燕黄晓锋
关键词:颗粒物
华南沿海某大气背景点黑碳气溶胶污染特征被引量:1
2012年
黑碳气溶胶(BC)因其显著的气候效应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而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背景点位BC的浓度水平和来源特征有助于掌握BC在区域尺度上的辐射强迫特性和环境影响。2009年秋季在华南沿海某区域大气背景点进行了为期约40 d的BC在线观测。观测期间BC的平均浓度为(2.34±1.33)μg/m3,与其它区域背景点相比处于较高水平。利用中尺度天气研究和预报系统WRF模拟的高分辨率三维气象场数据驱动HYSPLIT-4反向轨迹模式,模拟观测期间每小时的气团轨迹,将所有轨迹分为来源特征明显的东北沿海、北方内陆、香港方向和东南海面方向四类。当受到东北沿海来源气团影响时,BC的浓度为平均水平的1.4倍,BC和CO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而其它三类气团影响时的BC浓度都低于平均浓度,且BC和CO的相关关系很差,说明来自东北沿海地区的较近距离区域传输是影响该背景点大气BC的主要源区。
邓彦阁孙天乐曾立武何凌燕黄晓锋
关键词:黑碳
深圳市大气能见度与细粒子浓度统计模型被引量:26
2009年
利用深圳市2007年全年逐时能见度、PM2.5质量浓度和相对湿度观测数据,在分析大气消光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立了能见度与PM2.5之间的基本模型关系,着重讨论分析了相对湿度对颗粒物消光影响的常见修正方式,并通过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筛选相对湿度影响修正因子fRH的表达形式和确定模型参数,最终建立起适合于深圳本地情况的能见度与PM2.5之间的最优统计模型(R2=0.43,n=8024)。进一步利用能见度与PM2.5的日平均值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拟合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2)高达0.73(n=350),而且预测偏差范围小,较好地反映了深圳市大气能见度与PM2.5之间的定量相关关系。
林云孙向明张小丽黄晓锋何凌燕曾立武
关键词:能见度消光系数相对湿度
北方典型农居环境空气中颗粒态汞的污染特征被引量:3
2010年
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日渐凸显,重金属污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往研究对于农居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关注很少,造成相关基础信息的缺失。以重要的重金属污染物——汞为研究对象,采集了我国北方3省夏季农户室内外空气和不同家用燃料排放的PM10样品,采用冷原子荧光法测定其中的颗粒态汞含量。结果表明,农户室内外空气中颗粒态汞浓度范围在27.6-727.2p^g/m3,平均为139.4 pg/m^3,高于国外乡村大气,但低于国内城市大气。室内空气中颗粒态汞的浓度受当地生活习惯和燃料类型的显著影响。不同燃料燃烧排放颗粒态汞的能力不同,从大到小依次为树根〉煤球〉树枝〉煤气〉作物秸秆。研究还发现,农作物不同部位燃烧排放颗粒态汞的能力差别很大;煤球充分燃烧时的排放显著高于焖烧时。对北方农居环境空气中颗粒态汞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成年人每周吸入的颗粒态汞占每周可耐受剂量的0.015%,对健康造成的风险较小,北方农村地区的汞污染防治可重点关注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排放等其他方面。
杜金花黄晓锋何凌燕栾胜基于广河
关键词:颗粒态汞
干洗行业四氯乙烯污染情况及排放因子分析——以深圳市为例被引量:9
2013年
分析了深圳市干洗行业四氯乙烯(VOC)的污染情况,确定干洗业的VOC排放总量为116.3t/a,其中大型洗衣厂排放量占的比例最小,为9%,中型洗衣厂排放量占比例最大,为51%,其次是小型干洗店,占24%,再次是酒店干洗房,占16%。深圳市不同类型干洗企业的VOC排放因子:大型干洗工厂为11g/kg,中型干洗工厂为26g/kg,小型四氯乙烯干洗店为26g/kg,小型石油溶剂干洗店为74g/kg,酒店干洗房为35g/kg。
谭晓钧黄晓锋刘德全
关键词:污染现状排放因子
基于热扩散管的深圳大气气溶胶半挥发性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在气溶胶质谱仪采样口前接入热扩散管,对深圳市2013年8月7日-9月7日大气细颗粒物进行连续在线观测,实现对气溶胶半挥发性的同步测定,量化其半挥发性水平.结果表明:加热温度为50℃时,约63%质量浓度的硝酸盐组分挥发至气相,是颗粒物中半挥发性最高的组分;而硫酸盐仍有约90%的颗粒残留,是半挥发性最低的组分;有机物的平均半挥发性高于硝酸盐,但低于硫酸盐.加热温度为200℃时,各组分的半挥发性接近,约有20%~30%的颗粒残留.在较为接近实际大气温度的50℃时,硝酸盐、有机物和硫酸盐的半挥发性因细颗粒物污染程度加剧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本文结果表明,深圳夏季大气细颗粒物具有显著的半挥发性,其大气环境影响值得今后深入研究.
李园园黄晓锋曾立武黄聪妮曹礼明何凌燕
关键词:硝酸盐
华南地区城市大气亚微米级颗粒物挥发性特征研究
挥发性是大气颗粒物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大气颗粒物的挥发性特征能够影响其在气相和颗粒相之间的分配、不同化学组分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以及气溶胶浓度的测量等,而饱和蒸气压是影响颗粒物中不同化学组分气-粒分布的主要因素.
曹礼明黄晓锋李园园胡敏何凌燕
深圳市冬季黑碳气溶胶的粒径分布和混合态特征被引量:16
2011年
黑碳(Bc)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环境效应是当今科学界的研究热点.BC气溶胶的粒径分布及混合态对其光吸收和其他理化性质有很大影响,但是受仪器分析技术的限制,目前国内外均鲜有对单个BC粒子大小及混合态连续观测的研究.本研究利用新型的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对2009年1~2月深圳市BC气溶胶的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及单颗粒混合态进行连续在线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BC浓度均值为6.24μg/m^3;其质量粒径分布呈单峰型,峰值位于211nm;内混态BC(127—264nm粒径段内)质量比例为32.4%.内混态BC比例随粒径变化趋势与表面积浓度的粒径分布趋势相似,说明内混态BC形成与大气中的气-固转化过程密切相关.外混态BC浓度与NOx高度相关,并随大气边界层高度变化而呈现白天低、夜间高,这些特征都说明外混态BC与本地机动车等燃烧源的新鲜排放密切相关;内混态BC浓度的日变化相对平缓,指示出其来自区域传输的特征反向轨迹分析也表明,内混态BC比例与气团老化程度有显著的对应关系.本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我国大气BC气溶胶污染的本质及来源特征,并为准确评估BC气溶胶在辐射强迫和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提供关键的支撑数据.
孙天乐何凌燕黄晓锋曾立武胡敏张远航
关键词:粒径分布混合态
天然放射性碳同位素(^(14)C)技术在大气颗粒物源解析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含碳气溶胶是细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识别和定量细颗粒物来源贡献是制定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措施的基础。天然放射性碳同位素(^(14)C)作为生物源示踪剂,可以有效地用于大气颗粒物来源分析,量化生物源和化石源相对贡献。尤其近十多年来,伴随着加速器质谱灵敏度的提高,^(14)C技术在大气颗粒物来源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中介绍了^(14)C在大气颗粒物不同含碳组分、单体分子化合物来源分析上的应用,并提出了国内研究应加强的领域和利用^(14)C技术研究大气颗粒物来源的发展趋势。
孙雪松胡敏郭松黄晓锋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
华北地区夏季大气亚微米颗粒物的半挥发性特征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热扩散管TD(Thermal Denuder)与高分辨飞行时间气溶胶质谱仪(HR-To F-AMS)联用法,于2013年6—7月对华北地区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区域点香河的大气PM1(亚微米颗粒物)及其组分〔OM(有机质)、SO42-、NO3-、NH4+、Cl-〕进行连续在线观测,并实现了PM1不同化学组分半挥发性特征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ρ(PM1)平均值为(47.9±47.3)μg/m3,其中OM贡献最大,达到38.2%〔ρ(OM)占ρ(PM1)的比例,下同〕,之后依次为SO42-(33.7%)、NH4+(13.8%)、NO3-(12.3%)、Cl-(2.0%).在PM1的各化学组分中,NO3-和Cl-的MFR(质量剩余分数)值最低(约0.40),表明二者的半挥发性最高,当温度为50℃时,约60%的NO3-或Cl-进入气相中;SO42-的半挥发性最低,在50℃时仍有约90%的质量剩余;而OM和NH4+的半挥发性居中.NO3-的半挥发性受大气PM1污染水平的影响,50℃时其半挥发性随着ρ(PM1)的增加而升高.当温度从50℃升至200℃时,残留有机气溶胶的O/C(原子数比)从0.47增至0.60,说明半挥发性组分多为氧化态较低的有机化合物.此外,真空动力学粒径在60~2 000 nm的颗粒物在不同粒径段表现出相近的半挥发性.大气PM1半挥发性的定量分析结果可为全面认识大气颗粒物的物化性质及污染机理提供数据,也有助于空气质量模型的完善.
黄聪妮黄晓锋王少霞邵世云王晓飞曾立武何凌燕
关键词:半挥发性有机气溶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